创造“世界之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今天,长安大学70岁了!

  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历史厚重,名冠华夏,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提起“长安”二字,人们总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绵延千年的盛世繁华与汉唐荣耀。时光穿梭千年,秦岭苍苍,渭水泱泱,一所名为“长安大学”的高等学府在这片热土上孕育而生,带着“长安”二字的风华与荣耀,它从一颗饱含希望的种子逐步成长为参天大树。今天,正是长大70周岁的生日,让我们一起回顾它曾走过的七秩风华!

  ——特色立校,誉播四方。

  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终有源。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公路交通运输业可谓一穷二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将近100年。交通,成为当时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拦路虎”,亟待改观。迎着共和国黎明的曙光,1951年4月17日,在西北重镇兰州市,一所以培养公路交通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的“西北交通干部学校”正式成立,成为今天长安大学建校历史的“零公里”起点。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离不开地质工作的率先突破。1953年8月,在地质部的高度重视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宣告成立。长安大学的另一支源头脱颖而出。1953年9月15日,同样是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在西安正南的长安大道上,长安大学办学的第三支源头——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宣告成立。

  

  1958年9月1日,在交通部的强力推动下,西安公路学院正式揭牌,176名本科新生入学,翻开了长安大学本科办学的第一页。隶属于国土资源部的原西安工程学院,始终在地质教育领域不懈耕耘,虽历经几多坎坷,但是师生依然在艰难困苦中不懈奋斗,矢志办学。而隶属于城乡建设部的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在行业兴衰的风雨中前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经济、政治动荡,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甚至一度中断办学。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三所学校壮大的速度逐步加快。20世纪90年代,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成功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成为中国公路交通领域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西安地质学校升格为西安地质学院,一大批顶尖级人才纷纷汇聚在大雁塔脚下,西安地质学院在全国地质类高校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西安地质学院又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1979年3月14日,经国家教委批准,陕西省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在建设部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逐步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建筑类多学科、多层次、多专业教育教学体系,成为西北地区建筑类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就这样,长安大学建校的三支源头,先后因共和国需要而生;三粒各具特色又饱含希望的种子,在西安这片热土扎下了根。

  ——英才荟萃,海纳三江。

  历史悄悄划过时间的长河,万千点滴汇成自强不息的脉络。面向新的世纪,国家大幅度地进行了高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以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2000年4月18日,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同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大会”。三校合一,如春潮般急速涌来,“长安大学”由此诞生,开创了学校发展和建设的新纪元。

  

  “人心齐,泰山移。”合校之初,学校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把全校师生尽快凝聚到长安大学的旗帜下,在同一个家园,为同一个目标而团结奋斗。学校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科学规划和整合学科资源,大力推进学科组织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同时,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拓展学科内涵,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高地,营造学术氛围。学科设置与办学机构的调整,使学校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学科群体优势更加突出,为长安大学此后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渭水校区揭牌,2003级5000名新生顺利入住,一座新型的现代化校园在渭河之滨拔地而起。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

  

  ——激流千帆竞,长大当自强。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积淀,长安大学渐渐褪去了稚嫩的外衣,渐渐走向成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依时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科学统揽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对外影响日益扩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筑巢引凤,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兴国必先强师,兴教必先育师,教师承载着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大学的梦想和追求,肩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和担当。长安大学自建校以来,就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张伯声院士

  花枝竞秀须雨露,雨润栋梁七十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西安地质学院便已确定“筑巢引凤”的快速发展方略,而当时第一个飞来的“金凤凰”,便是大名鼎鼎的地学泰斗张伯声院士,他也是长安大学所拥有的第一位院士。

  

  合校后,长安大学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频频发力。2002年,学校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床学家汤中立教授来校执教;2004年,水与环境专家李佩成教授光荣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工程地质专家彭建兵教授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66人、硕士生导师1041人,拥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各类杰出人才逾百人......春风化雨,烛照未来,一批批园丁在长安大学的校园里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培育出一批批国家栋梁。

  学科、专业建设喜报频传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点,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托;专业建设是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长安大学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学科与专业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7年,长安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长大共有15个学科入围,其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位列全国第6名、前9%。2020年,学校继续深化学科内涵发展,根据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20年5月14日公布的数据,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至此,长大ESI全球前1%学科数量达到4个,分别是: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学校逐渐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理科基础深厚、文科发展繁荣的学科布局。

  

  2021年1月1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了《西安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要统筹推进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支持长安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特色学科。在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长安大学学科建设将进一步强基础、增动力、扬优势。

  

  人民日报第16版整版刊登页面截图

  

  在专业建设上,长安大学结合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定位,主动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积极探索新工科建设,逐步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7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7]2号),批准长安大学新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本科),标志着土地整治工程被正式纳入国民教育本科序列。 2020年,学校又新增获批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风景园林”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

  

  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长安大学2020年度申请增设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和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两个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如今,学校拥有82个本科专业,拥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菁英辈出,培育万千桃李

  七十年薪火相传,励精图治;七十年弦歌不缀,桃李芬芳。长安大学的优秀校友遍及五湖四海,以“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著称于业界。涌现出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为代表的承担重大工程建设的“总工程师群体”,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为代表的引领学术前沿的“科学家群体”,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为代表的“政界翘楚群体”和造就一批上市公司的“商界精英群体”......

  

  “作为一个桥梁人,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为民造福。”这是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1988届校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所说,他2004年起担任港珠澳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技术管理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十四年艰苦努力,苏权科和无数建设者们,终于一起完成了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工程。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2000届本科毕业生、2010届硕士毕业生,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总指挥李国鹏,在国家重大项目“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实施中,作为项目现场总指挥,他全程参与方案制定、技术设计、仪器设备研发、现场测量指挥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刷新”珠峰新高度!

  

  “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4届校友、三人行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钱俊冬这样说。征途十八载,他以艰苦奋斗、创新超越的实干精神实现了从小型文化传媒企业到整合营销服务的综合型文化传媒集团的巨变。他创业成功后积极回馈社会,安排上百万资金支持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支持和带领更多有梦想的青年人,一起创业一起圆梦。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位位长大校友秉承着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弘毅明德,笃学创新”的校训精神,创造着不朽的功勋,书写着长大的传奇,在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贡献出独特的“长大力量”!

  ——雄鹰蓄势久,展翅当高翔。

  沐浴着共和国的光辉,感受着名师先贤的关怀,历经70载风华,长安大学这棵大树已经枝繁叶茂,以擎天之姿傲然屹立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

  学成文武艺,犹如长缨在手,敢缚苍龙!鸟瞰中国大地,一条条公路川流不息,通达四方;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湖海、深山峡谷;一条条隧道化崇山峻岭为坦途......哪里有人类“交相通达”的梦想,哪里就有长大人默默奋斗的身影。从世界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到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从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到亚洲第一的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到2020珠峰高程探测,到处都洋溢着长大学子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身影。

  

  地裂缝研究、黄土灾害防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长大研究团队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学校优质研究平台,攻克许多重大技术壁垒,引领时代风流。2019到2021年,长安大学的“高精度北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三次成功预警突发性黄土滑坡,为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与理论支撑。

  

  江山代有人才出,我辈登临正当时。回望70年非凡岁月,一代代长大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不懈奋斗汇聚起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突显长大办学特色;科研攻关、创新突破,尽显长大风流本色;情防控、脱贫攻坚,彰显长大使命担当......而今的长安大学,一体化育人格局初步形成,事业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学校综合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川汇聚,千贤铸鼎,从1951年到2021年,长安大学筚路蓝缕,潜心开创,与共和国同向同行七十载,谱写今天的辉煌篇章;文脉赓续,弦歌铮鸣,承载70年的辉煌与荣耀,长安大学依旧风华正茂、使命如磐,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启步新征程!

  今日正值长大70岁诞辰,就让我们共同为它献上最诚挚的祝福,说一声:“长安大学,生日快乐!”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长安大学招生就业处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长安大学官网,官微,长安大学本科招生,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在线西安

  作者/来源:长安大学招生就业处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