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中考前专训②: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原标题:八上期中考前专训②:说明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时间:30分钟 满分:25分

  一、说明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汉”字的前世今生

  李 英

  ①传说,在远古时代,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结绳记事,很不方便。黄帝的史官仓颉有四只眼睛,聪明过人,偶然见到龟背上的花纹和沙地上鸟儿留下的爪印,受到了启发,创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所以人们后来用“龟文鸟迹”表示象形文字。汉字被造出来之后,“天雨粟,鬼夜哭”,天上下起了谷子雨,连鬼神都震惊了,后来谷雨也成了人们纪念汉字诞生的日子。

  ②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这里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字,不是我们的语文课。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平等使用。中文也是联合国的官方语文之一。由于谷雨的特殊意义,我国就把联合国中文日定在了谷雨这天。

  ③马上就要迎来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我开始思考哪个汉字最能代表汉字。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让我想到了,最能代表汉字的汉字不就是——“汉”字吗?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汉”字。

  ④汉,繁体是“漢”,是个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代表它跟河流有关;右半边代表读音,是“難”的省略。后来简化成了“汉”,写起来比较容易了,但是也看不出来读音了。

  ⑤“汉”的本义是汉水,也叫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其源头在陕西省,流经湖北,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所以陕西省有“汉中”,武汉市有“汉阳”“汉口”这样的地名。武昌加上汉阳、汉口,合起来就是“武汉”。

  ⑥古人把天上的银河看作天上的汉水,所以把银河叫“河汉”“星汉”或者“霄汉”。比如古诗里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样的句子。

  ⑦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项羽、刘邦都起兵攻打秦王朝,本来大伙儿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是关中王。结果刘邦先带兵攻入,但是项羽兵力更强盛,刘邦惹不起。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刘邦封为汉中王,封地在巴蜀和汉中一带,比较荒凉,比关中差远了。刘邦韬光养晦,悄悄地在汉中壮大实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新的国家。国号定为“汉”,就是“汉水”的“汉”,毕竟自己之前是汉中王。

  ⑧我们都知道,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强盛的,地域广阔,军事强大,通过丝绸之路和西域的很多国家做贸易,也进行文化交流,声名远播。所以我们的民族从那时候起,就渐渐被称为“汉族”,它是以中原华夏族为主体,又和临近的种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外国人也就把中国人叫“汉人”了。汉民族使用的语言被称为“汉语”,汉民族使用的文字自然就是“汉字”了。所以要说起最能代表汉字的汉字,毫无疑问就是“汉”字啦。

  ⑨“汉”也可以表示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把汉族男子叫“汉子”,后来泛指一般男子。比如“彪形大汉”就是威猛强壮的男子,勇敢坚毅、敢作敢当的男人是“英雄好汉”,毛主席也有诗云“不到长城非好汉”!咱们现在则把个性豪爽、不拘小节、不怕吃苦的女孩叫“女汉子”。所以家里不管是有小小男子汉,还是有小小女汉子,都要让他们好好学习汉字呦。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4月16日,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旨在庆贺多种语言课程的多样性使用,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平等使用。

  B.“汉”是形声字,左边的三点水是它的形旁,说明它最初造字时跟河流有关,右边代表读音,而“汉水”的“汉”就是取这个字的本义。

  C.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建立新的朝代,定国号为“汉”,原因是自己之前在汉中当王,所以“汉朝”的“汉”追溯历史也是“汉水”的“汉”。

  D.我们的民族被称为“汉族”的原因是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强盛的,且通过丝绸之路和西域的很多国家做贸易,也进行文化交流,声名远播。

  2.为什么说最能代表汉字的字是“汉”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3.文章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取一种说说其作用。(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①,闻文王作兴②,曰:‘盍③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④,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⑤。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章》)

  【注释】①滨:水边。

  ②作兴:兴起。

  ③盍:何不,表疑问。

  ④彘:猪。

  ⑤馁:饥饿。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

  (2)行拂乱其所为 乱:

  (3)居北海之滨 居:

  (4)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饿其体肤 仁在其中矣

  B.衡于虑,而后作 相与步于中庭

  C.居北海之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花之君子者也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分)

  (2)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2分)

  4.【甲】【乙】两文都是孟子的说理文,两篇文章分别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4分)

  参考答案

  一、说明文阅读

  1.A【解析】文章第②段强调“这里的‘语文’指的是语言文字”“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六种官方语文”,A项意思和原文句意思不一致。

  2.①“汉”的本义是汉水,也叫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影响着许多地域的命名。②古人把天上的银河看作天上的汉水,并且“汉”字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③“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汉朝”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④“汉”字是汉族、汉人、汉语、汉字等名词的由来。

  3.举例子、引资料。

  示例一:举例子通过列举“彪形大汉”“英雄好汉”的例子,说明“汉”字有“男子”这一义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引资料引用毛主席的诗,充分有力地说明了“汉”字也可以表示男子,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也更有说服力。

  二、文言文阅读

  1.(1)选拔、任用 (2)扰乱 (3)居住 (4)足够

  2.B【解析】A项中“其”都是代词,前者指代他;后者指代这。B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C项中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它,代指学问和事业。D项中的“者”前者是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后者是助词,判断句的标志。

  3.(1)(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

  (2)天下有亲善奉养老人的人,那么愿意与人相亲相爱的人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归宿。

  4.【甲】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乙】文告诉我们: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物质富足的生活,离不开君主的仁爱孝顺。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仁爱之心,有孝顺之心的人,将这种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参考译文】【乙】孟子说:“伯夷逃避纣王(追捕),居住在北海水边,听到周文王兴起(兵力)的讯息,说:‘何不归附(他)呢?我听说西伯亲善奉养老人。’姜太公逃避纣王(追捕),居住在东海水边,听到周文王兴起(兵力)的讯息,说:‘何不归附(他)呢?我听说西伯亲善奉养老人。’天下有亲善奉养老人的人,那么愿意与人相亲相爱的人就把(他)作为自己的归宿。(有)五亩地的人家,在墙下种植桑树,妇女养蚕,那么老人就足够穿上丝帛了。养五只母鸡,二头母猪,不耽误喂养时机,老人就足够吃上肉了。(有)百亩田地的人家,男子耕种,八口之家就足够吃饱饭了。之所以说周文王亲善奉养老人,(就是因为)他制定了田亩制度,教导人们种植桑树和畜养家禽,教诲百姓的妻子儿女,使他们奉养老人。五十岁的老人不穿丝帛就不暖和,七十岁的老人不吃肉就不饱。吃不饱穿不暖,就会受冻挨饿。文王的百姓中,没有受冻挨饿的老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