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篇文章”,焕发“丝路古港”新魅力

  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意见,将给北海旅游发展的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文旅基础设施提升、滨海旅游度假服务水平提质、海上丝路之路文化挖掘、文旅品牌创建、文旅产业融合,拓宽投融资渠道、文旅项目用地用海保障、文旅发展人才支撑等带来较大利好。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目前保存较好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遗迹主要包括合浦汉墓群、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意见》中明确“支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对北海市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和产业化扶持力度”,有效打通北海市向上申报“海上丝绸之路·北海遗迹”世界文化遗产的通道,将进一步促进海丝文化的挖掘与保护。银滩是北海的王牌景区,经过改造升级后新银滩基础设施组建完善,十里银滩连绵成片、大气恢宏。今年国庆假期,初显新姿的银滩展现在世人面前,游客好评如潮,景区人气爆棚,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意见》中明确“加快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银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统筹推进北海银滩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这将进一步推动银滩改造升级,加快银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步伐。土地要素和国土空间资源是保障文旅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受国土空间规划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海文旅项目的引入建设与发展。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意见》中明确“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上对北海市予以倾斜支持”“合理预留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海陆空间,进一步明确海滩、海面及海岛的开发及管控要求”,这一扶持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拓宽北海充分利用优质海洋资源引进文旅项目建设的空间,为北海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培植更多更好的文旅游项目。建设重大文旅项目,发展文旅产业,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人才需求高。近年来,北海文旅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文化旅游人才缺口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海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自治区出台《关于支持北海市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意见》中明确“支持绿色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按市场化方式参与北海市文化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北海市文化和旅游企业申请‘桂惠贷’贴息贷款”,“支持北海市引进急需紧缺类高层次人才,鼓励外籍高层次文化和旅游人才到北海市工作”。这一扶持政策的出台,将有效解决北海重大文旅项目企业的发展资金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文旅项目发展引进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北海旅游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缺乏国际航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海与“一带一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目前,北海邮轮母港、国际康乐旅游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意见》也将邮轮母港纳入了全区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从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邮轮母港建设升级,开辟境内游船和跨境邮轮旅游航线,逐步开辟北海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沿海城市邮轮旅游航线。同时《意见》还指出“支持提升北海福成机场枢纽功能,增开北海至港澳地区的直飞航线及东盟国家的国际航线”,海上航线和空中航线的扩展,将进一步扩大北海对外开放,提升北海文化旅游国际化水平,向世界传播“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的旅游品牌。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刚刚在北海市召开,提出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并出台了对应的支持政策,北海旅游文体发展迎来新机遇。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用足用好自治区支持北海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发展邮轮产业的政策措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旅游+”业态,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1、写好“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新产业,促进旅游与文化、康养、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深化“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挖掘北海历史文化、民间故事与地域风情,通过光影、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手段剧本化嵌入景区、场馆和街区,开发沉浸式文旅场景,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博物馆奇妙夜、文创夜市、剧本杀基地等新型夜间文化旅游业态,打造文旅演艺之城。创新“旅游+体育+康养”融合发展,建设党江大健康产业组团、国家南方水上运动基地,推动旅游向健康医疗、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大健康产业升级,开发海洋运动、邮轮游艇、观鸟观鲸、温泉康养、海洋医疗、滨海康养等特色业态,将北海建成北部湾大健康和文旅产业的高地。提升“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开展高星级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供更多优质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名人”“旅游+网红”的粉丝经济,构建符合城市气质的特色主题与文化IP,开展名人游北海、写北海、画北海等系列活动,在“古”与“潮”上做好文章,为北海集人气、带流量、聚创意,将北海打造为“网红城市”。2、写好“对外开放”文章不断挖掘“丝路古港”的新时代内涵,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北海故事,塑造“丝路古港 潮美北海”的城市旅游品牌,向世界传播北海声音。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积极开辟空中航线、铁路运线、海上航线,建设公铁海空立体旅游交通枢纽。加强与海南的旅游合作,开通北海至三亚邮轮航线,积极引进国外邮轮公司,建设邮轮旅游购物中心,打造国际邮轮旅游目的地。加强国际旅游合作,重点拓展俄罗斯、乌克兰及中亚等高纬度国家旅游客源市场,搭建集交流、对接、孵化、合作为一体的“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发起并牵头组建“T5”旅游城市联盟,做好北海旅游的整体策划和营销,开展丝绸之路“古港古城”文化与旅游对话,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丝路古港”国际美食节等国内外知名赛事和节庆活动,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3、写好“文化北海”的文章深入挖掘北海古城古港文化、南珠文化、合浦汉文化等,发挥文化铸魂赋能的作用,高水平建设文化北海。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优势,发展节庆会展、体育赛事、游戏动漫、互联网信息等新型文化产业。建设重大文化支撑项目,依托北海市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政银企合作,推进北部湾体育中心、白龙珍珠城项目招商引资;建设完善北海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邮轮母港、海丝首港、国际康乐旅游港、高德古镇、地角特色小镇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放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推动北海老城转型升级,将北海老城区建成主客共享的历史文化街区,将北海建成高品质文化生活宜居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申遗,建设“博物馆城市”,积极组织推荐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一批“丝路古港”“向海经济”主题文艺精品,彰显北海文化的“根”与“魂”。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音乐馆等高水平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升级改造,建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写好“旅游惠民”文章建设景点时兼顾便民惠民,着力打造“主客共享、居游相宜”新空间。坚持“城旅互动”,联合市政、规划等部门,推动建设自行车绿道、景观大道、滨海休闲栈道、城市公园、自驾车营地等,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多休闲漫步空间。实施品牌创建工程,以高质量项目、新业态项目建设为重点,提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力争到2025年5A级景区达到2家、4A级景区超过25家,扎实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成银滩、涠洲岛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抓紧建设和提升银滩潮街、新绎老码头商街、侨港风情街等文化休闲街区,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发展智慧旅游,推动旅游大数据和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完善“游北海”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景区、酒店、线路、美食、特产等全要素整合,让游客一部手机玩转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