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她挚爱艺术,张佩瑶:温暖色调中审视生命与自然

  

  “希望透过自己的感受来拉近人类之间的距离,齐聚一心。”艺术家张佩瑶说。

  11月16日,张佩瑶(irene chang)个展“生命的漫步”在上海虹口区c3m北外滩艺术馆开幕。张佩瑶邀请观众通过展览开启一场漫步之旅,去思考世界的光彩和黑暗,未来和方向。

  

  展览由张佩瑶艺术工作室主办,北外滩艺术馆承办,胡润艺术荟协办。本次展览由专栏作家、策展人杨建勇策划。

  一次初心不改的艺术回归

  

  张佩瑶出生于中国香港,后求学工作于香港、台北、纽约、波士顿及巴黎等多地,目前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丰富的阅历给予她更加宽阔的视野。对于张佩瑶而言,绘画并不是任务或者工作,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兴趣与爱好。

  谈到学习绘画的起点,张佩瑶回忆儿时在白纸上画出丰富的世界,“像是施展了魔法一样”,也由此播种下艺术种子。之后,她开始尝试用铅笔、水彩、油画等来探索绘画的可能。十岁那纪录片年,张佩瑶获得中国台湾地区雄狮美术绘画比赛佳作奖。之后,她师从大风堂传人孙云生学习国画。当时孙云生已有70岁高龄,身边一众弟子中唯有张佩瑶是孩童。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她主修经济学,辅修视觉艺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毕业之后,她就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后又创业。宽阔的视野让她始终保持旺盛创造力——她钟爱的古典诗词、哲学、文学、音乐和绘画灵感相伴,把感悟和沉淀都融入创作。

  通过作品关注生命本身

  

  北外滩艺术馆馆长蔡史印震撼于张佩瑶所画的竹林。两年前筹备c3m北外滩艺术馆时,她就邀请张佩瑶举办个展。

  2019年,张佩瑶在上海虹桥当代美术馆举办了“竹林漫步”个人画展。“竹林漫步”以竹为媒介,叙述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此次“生命的漫步”则是以心灵为路径,由内而外地探索生命。

  

  她笔下的那些海啸、森林大火被毫无遮掩地直白再现。也正因为直白,让观众有了更深层次的震撼。策展人杨建勇认为,张佩瑶视觉呈现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逻辑很接近。“达利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呈现梦境,玛格丽特将日常转化为神秘,张佩瑶的绘画更多的是折叠时空,展示现实的另一重境界——她以女性的细腻潜入内心,用内省的方式,勇敢地直视野蛮和欲望。”

  以温馨的色彩来消解沉重

  

  本次展览展现了张佩瑶多件大尺幅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张佩瑶所看到的世界,她想要邀请观众进入她的宇宙分享她的心路历程。

  《世界·我们》的作品中,传达了张佩瑶的担忧与思考。画面上,一片乌云笼罩之下,海啸席卷而来,吞噬了土地和生命;画面中段正在喷发的火山更加预示着灾难的降临;在画面右侧是森林大火所带来的滚滚浓烟,整个画面如电影镜头铺展。

  

  展览特别呈现了张佩瑶《我们的故事》系列。该系列作品创作于2021年,展现了艺术家对人与自然、社会、世界的关系的看法。在张佩瑶看来,地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命,而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的抉择都是不同的,而每个人的抉择反过来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

  在《我们的故事i.4》中,树成为艺术家描绘的主角,它是生命的象征,代表着治愈和希望。树的根脉与人体的血管走向如此相像,树和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结。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我们爱苹果一夏娃”系列作品。在这个系列的作品中,张佩瑶对“夏娃与苹果”这一西方绘画母题进行了新的阐释。作品中的苹果象征着诱惑与欲望。在张佩瑶看来,如果没有人类思维的“想”所产生的欲望催促,社会的进步不会如此之快,但过多的欲望不仅腐蚀思想,还有可能改变人类的行动及思维,进而改变世界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当学着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只有认知和接受了这些不完美,才能做出行动与改变。”

  张佩瑶的绘画表达是温暖的。她以温馨的色彩来消解沉重,期盼用画作带给大众希望和信心。蔡史印说:“希望这场画展,能够帮助我们审视生命意义并自省。”

  本文作者:李君娜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