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与微尘:国际关系中的个体视角

  学生记者:

  我们常常理想化地认为,如果学术可以和政治立场分开就好了。但在国际关系领域似乎不太可能实现。您认为做国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爱国,为自己国家争取利益,还是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以国际化的整体为基点去考虑呢?

  宋教授:

  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斯·韦伯在100多年前,就写了《学术与政治》的小册子,收录的是他在1919年脍炙人口的两篇讲演:《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他在文中提出,“学术生涯是一场鲁莽的赌博”,不仅是因为它可能得不到支持,而且不可避免地要与政治,即政治立场挂钩。从事学术生涯的主要包括学者和教师,前者不可避免地与政治紧密相关,因为任何的学术研究都离不开基本的立场和价值判断,国际问题研究更是如此。教师生涯则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价值中立,给学生传授和介绍更全面、客观、中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知识的评介,不可能不带有自身的价值判断。”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以政治为业的有两种人,一是“为政治而生存”的,二是“靠政治生存”的,前者可谓革命家,后者可谓政治家。其实学术也一样,为学术而生,还是靠学术而生,大多数人可能是后者。但是作为学者,总要有其最基本的操守,即以学术为本。其实,只有真正以学术为本了,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才是良性的,就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学生记者:

  听说您曾经因为拒绝一名美国外交官“与美国情报部门合作”的要求,而遭申根26国禁止入境。这属于我们在课上提到的“对个人的制裁”吗?这样的政治事件会影响到您在学界的发展吗?您如何看待这件事?

  宋教授: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奇遇。我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从事研究时开始对欧洲一体化感兴趣的,1992年第一次访问欧洲大陆,此后就与欧洲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开始,我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被欧洲联盟委员会授予“让·莫内讲席教授”(Jean Monnet Chair),2010年又获得欧盟委员会授予的“让·莫内终身讲席”(Jean Monnet Chair ad personam)。

  从2016年4月起,我担任了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和VUB法学院、政治学系的客座教授,在比利时一直工作到2019年7月底。VUB的孔子学院是与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合作的,可以说是全球学术上最活跃的一个孔子学院。在我担任中方院长期间,先后组织了50多场专注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活动(讲座、论坛、学术研讨会等等),有6000多人次的欧洲人士参加,受到在布鲁塞尔各界人士的好评,当然也遭到诸多非议,被认为是在“系统地给欧洲人洗脑”。

  2019年4月我的任期届满,但是接替我的中方院长未能按时到任,所以我申请延期居留到7月底。但是,比利时移民局一直没有批准我的申请。在我准备按预定时间回国前,比利时移民局于7月中旬做出拒绝我延期至7月31日的居留申请的决定,并且直到7月30日(而且是在我催促下)才将决定送达我手中。比利时政府拒绝我延长居留的理由是,我帮助中国政府在比利时进行间谍活动,从而构成对比利时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在7月31日按期离境时,在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又受到比利时政府有关人员的盘问,在边境检查的“小黑屋”(没有窗户的地下室房间)滞留了40多分钟。

  离任回国后,我按照原计划继续组织在布鲁塞尔的相关学术活动,计划于2019年9月底和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在布鲁塞尔举办大型的国际研讨会。9月5日,我顺利地获得了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馆签发的申根签证,并计划于9月25日凌晨赴芬兰、奥地利、比利时访问。9月11日,比利时政府颁发了对我的旅行禁令,决定声称,鉴于我帮助中国政府在比利时进行间谍活动,危害了比利时国家安全,故禁止我在未来的八年内进入申根国家。该决定直到9月24日才送达我手中,使我不得不取消了赴欧洲的行程。我在2019年10月初,委托在比利时的律师向比利时法院提出了上诉。2020年3月初,比利时法院做出判决:比利时政府颁布的旅行禁令属“违法”,并且没有向法庭提供任何宋新宁在比利时行为的具体信息,故该禁令自即日起取消。

  从上述事件的过程可以看出,比利时政府对我进行的是无端指责,没有提出任何证据,其行为本身也违法。从理论上讲,我现在是可以正常申请签证赴申根国家旅行的。这件事,看起来是针对我个人的,因为我在比利时的几年,学术上过于活跃,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我个人,在多年前,比利时的一些人就一直在炒作所谓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中国政府间谍的谎言。就在我2019年7月离任回国后,比利时媒体也还在炒作所谓所有在布鲁塞尔的中国人都是间谍,人数超过俄罗斯的间谍的新闻。毫无疑问,这里也有美国的影子,因为我拒绝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而对我进行“惩罚”。

  这段经历,是我学术生涯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插曲,它也使我认识到很多过去所没有认知的事情。看来,生活有时候真像某些小说里描绘的那样,丰富多彩,无奇不有。

  学生记者:

  请问您如何看待我校为本科生开放的Global Studies专业辅修,对修读的同学们有什么建议吗?

  宋教授:

  从2021年开始,人文社科学院为本科生开放了全球研究的专业辅修,这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基本办学宗旨是吻合的。这就是“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全球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专业领域,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贯通中西、立足中国、胸怀全球的创新型人才。如果说有什么建议,首先还是“读书、读书、读书”,中文的、外文的、古典的、现代的,都要读,在书海中了解历史、读懂前人、理解当代。

  其次,恰如我们在前面讲到的,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当前所处的是一个快节奏的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的学术表达,都要在10-15分钟内完成。如何用最短的时间,以最简洁的语言,实现与他人有一定深度的沟通,是现今不可缺少的技能。

  第三,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网络时代,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