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资本持续入局教育行业,快钱真的好赚吗?
记者/叶莉
7月,新东方公布2019财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新东方净收入达30.9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净利润是2.38亿美元。另一教育巨头好未来也公布财报数据,其近4个季度总营收为27.16亿美元,全年净利润为3.672亿美元。
但据德勤报告预测,中国2020年民办教育总规模将达3.36万亿,其中K12+steam教育将超8000亿。而目前K12培训龙头梯队新东方加好未来年营收规模不足400亿,行业高速成长期仍在。
这表明教育行业市场的天花板仍未达到,而巨大的市场空白必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跨界办教育。记者注意到伴随着主营教育业务起家的教育企业的成长,早有非主营教育业务的企业和资本涉足教育领域,做起教育来,比如地产界、出版传媒企业、互联网科技企业等。
那教育的钱就这么好挣吗?新入局者是否有人水土不服呢?
地产与教育:跨界做教育的先行者
其中,地产界与教育的联合在跨界做教育中算是起步较早的一方。
比如中国K12教育集团之一,碧桂园旗下的博实乐教育集团,从1994年在广东顺德成立首个碧桂园学校。2014年成立碧桂园教育集团,后于2017年在纽交所主板上市,发展到目前总共在全国8个省份拥有6所国际学校,16所双语学校,40所幼儿园,在北京、上海、深圳、佛山拥有18家英语培训中心。其第三财季报告显示,第三财季实现营收6.9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
万科于2015年与深圳中学共同创办创新型国际化高中万科梅沙书院后,又在2017年5月开始启用其全新的教育品牌——德英乐教育,业务板块包含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类。
位于重庆的新欧鹏教育集团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拥有2所大学、9所中学、3所小学、31所幼儿园,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国际教育四大板块。
同样的,2004年6月由成都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国有独资公司成都城投集团,旗下的兴教公司在2018年与美中国际教育集团联合投资举办美中国际GIA学校,并已于2018年秋季开学。
地产界从最初的“傍”名校,“引”名校到现在主动独资或联合“办”名校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地产界在教育市场的投入越来越深入,地域布局也越来越广。
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最初的“傍”名校,“引”名校是为了提升房产品质和服务,到后面主动“办”学校,直接跨界做教育。除了看到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教育资源短缺以外,市场利好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教育资源在聚集一定人口规模后,也能带动盘活相链接的服务性商业街区等项目,但更多的是因为国家扶持政策和优惠地价带来的优势。
出版、传媒界也在加速向教育进军
除了地产界在教育市场逐步扎根外,出版、传媒行业也在进一步布局教育板块。
凤凰传媒旗下的职教平台“厦门创壹”,包括700多门VR教学资源、三维互动教学平台、智慧校园以及100VR在线教育云平台等,其2018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5%,净利润比上年增长538%。
此外,凤凰传媒也在进一步夯实数字化教育出版方面的优势,据其2018年报显示,凤凰传媒完成400多种数字教材、教参产品升级,上线“凤凰易教”“凤凰享学”等网络产品。同时完成了凤凰云课堂3.0版本的研发,进一步实现凤凰数字教材、凤凰易教、凤凰作业本等核心数字产品的深度整合和本地化部署,打通课前、课中、课后环节,实现了教学数据一体化,并积极推荐STEM、人工智能等创新类课程研发。
而长江传媒旗下控股的幼教公司“爱立方”,自2015年成立以来,成为长江传媒“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亮点,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9056.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038.42万元,上年同期实现营业收入9056.47万元,同比增加2981.95万元,增长32.93%。
互联网科技玩家动作不断,也在纷纷入局
与此同时,众多互联网科技起家的企业在政策的鼓动及市场利好下,也纷纷布局教育产业。比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举办的清澜山学校,阿里巴巴合伙人出资举办的云谷学校。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方向为信息安全与教育。近年来,立思辰大举并购教育标的,拥有如“康邦科技”此类优质教育子公司,并相继投资爱培优、新生涯、清帆远航等。立思辰还于去年底发布公告,准备剥离原主业聚焦教育板块,拟打造“智慧教育+升学服务+学习服务”体系,并收购了大语文培训领先标的中文未来100%股权,瞄准大语文成K12培训新蓝海。
类似的还有校讯通起家的拓维信息,在2014年开始一系列频繁的投资动作,接连收购陕西城长信息咨询、海云天科技,并购长征教育,融资网趣宝贝、火眼作业,收购中国教育辅导在线等,紧密布子教育领域。
亿欧此前曾报道,拓维信息的教育业务比重从2015年占比42.8%增长为2017年的71.22%。频繁并购使拓维信息市值快速增长,但2016年因受子公司业绩影响,其增长出现乏力的状况。据其2018年度财报显示,全年营收11.85亿元,净利润-13.66亿元。
专家:办学校不是办“工厂”,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好教育品质
梳理上述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产界布局的教育学校已成体系发展,出版、传媒业近几年在紧锣密鼓布局教材、教育平台、创新课程等领域,而互联网科技企业也都纷纷投资并购各种教育标的。
但在众多资本入局教育行业之后,却依然没有出现万亿级以上的教育企业。
针对这种情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受教育的内在规律约束的。“在教育行业不能要求企业一味追求巨大的体量化发展,教育的属性并不是说要做大规模,而需更关注个性化办学,多元化办学,注重师资质量和教学品质。像新东方这样的民办培训机构需要做到规模化,但期待其一下子做到上万亿,这是不合理的。就教育本身来说,它是有其地方个性的,所以可以看到民办培训机构的数量比较大,但规模是大小不一的。”
而对于企业和资本为何纷纷进入教育行业做起跨界来,做教育更应该注重什么?
熊院长认为,“资本的进入首先是看中了教育培训的市场利好。但是很多资本进来之后存在炒作概念的情况,比如炒作在线教育、少儿编程等新的培训领域。跨界做教育不是一味的把教育作为赚钱的工具,更应该注重的是办好教育,提升教育品质本身才能在教育行业长期立足。
像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利用大数据和平台优势,推出各类教育服务类的软件和产品等。但其实市场上提供的教育产品同质化很严重,而且在追求规模的过程中,忽视了教育的品质,没有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产品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所以真正盈利的教育企业并不多。
同时,在线教育平台想借鉴‘淘宝模式’建立大的教育服务平台是很难的。教育是个性化的,培养学生是不能以工厂流水线那样的模式来进行的,办学校不是办‘工厂’,它必须尊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所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它必须要了解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做好教育品质。而且要以长期投入,关注教育的发展来投资教育,才可能获得稳健的增长。一味炒作概念、想赚快钱对教育的贡献并不大,反而还会招致社会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质疑。”
排版/阿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