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花温暖万千家|责任如山 冬暖天蓝

  

  年终岁尾,我国多个省区市迎来寒潮天气。保障民生用气受到多方关注。

  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全产业链联动发力,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石油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坚守在远离都市喧嚣的油气井场,奋战在冬季能源保供最前线,为千家万户送去滚滚暖流。

  前沿动态

  西北销售加强产销衔接

  柴油供应“火力全开”

  12月1日至23日,西北销售公司累计向西部辖区市场配置-10号、-20号、-35号等低凝点柴油23.98万吨,全力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12月以来,随着冷空气自北向南不断前移,我国中西部地区气温“跳水”,新疆北部、甘肃、宁夏等地先后出现雨雪天气,西部各省区低凝点柴油需求量大幅增加。西北销售公司积极发挥大区公司的职能,加强产销衔接,协调低凝点柴油生产、运输,全力保障低凝点柴油有序稳定供应。

  在新疆地区,受低温天气影响,大风大雪、道路结冰等现象普遍存在。西北销售公司积极发挥产业链调运协调机制优势,结合市场供需实际,主动与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对接生产,12月1日至23日,协调炼厂增产低凝点柴油3.75万吨,其中向独山子市场投放1.76万吨,向克拉玛依市场投放1.37万吨,向乌鲁木齐及昌吉市场投放0.62万吨;合理调整北疆管网输送批次,在王家沟油库等疆内主要油库备足资源,目前疆内低凝点柴油库存较12月初上涨1.5万吨,有效满足疆内市场需求。

  在青藏地区,西北销售公司协调格尔木炼厂生产-20号低凝点柴油2.6万吨,在青海格尔木油库及西藏拉萨油库备足资源。加快向青藏地区释放乌兰管道输送出疆的夏储冬用-35号低凝点柴油库存。12月1日至23日,西固、永登油库-35号低凝点柴油实现降库1.37万吨,有效缓解了青藏地区气温骤降带来的市场需求压力。受属地炼厂生产条件限制,青藏地区-35号爱情片低凝点柴油资源需要从兰州远距离通过铁路配送至青藏地区,以保障市场所需。据悉,乌兰管道今年第三批次夏储冬用-35号低凝点柴油已于12月3日到达兰州地区,并首次实现第四批-35号低凝点柴油进线,保障青藏地区今冬明春低凝点柴油市场充足供应。

  在甘宁蒙地区,西北销售公司多渠道筹措资源,结合区域需求特点,12月1日至23日,协调玉门炼厂、兰州石化公司增产-20号低凝点柴油2.44万吨,所属玉门油库首次实现-20号低凝点柴油公路配送;协调宁夏石化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增产-10号低凝点柴油2万吨,并紧急投放至四川、陕西、山西及河北地区。此外,西北销售公司积极组织公路运力,将低凝点柴油及时配送入库,保障市场供应,12月至今累计向甘宁蒙地区配置低凝点柴油7.88万吨。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推动单井安全提速创效

  记者 | 张家亮

  通讯员 | 魏圣和

  冬季施工“热度不减”

  12月21日,寒潮天气席卷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XD70101钻井队承钻的MHHW17063井笼罩在白雾之中,玛湖油田井场周边的梭梭上结着霜花。

  当地气温为零下20摄氏度左右。往井场望去,设备上附着一层霜花,XD70101钻井队的一线员工在严寒中坚守,正在进行三开水平井段作业。MHHW17063井设计井深为6270米,于11月7日开钻,实施工厂化钻井,目前已钻至4843米以深。

  这个队白班采集员罗海萌正在泥浆罐区检查液面标尺,标尺滑动时,粉末状的霜花飘落在他的红工衣上。他呵出的热气,在棉帽边缘凝结成霜。“即使穿上两双棉袜子,仍然感觉脚底板冰冷。”罗海萌说。

  井场的最低气温时段是6时到9时,气温达到零下25摄氏度以下。特别是距离地面15米的钻台面,由于上下悬空,距离地面远,更是滴水成冰。钻井队工人用热的蒸汽管线“刺”过的地方,很快就会冻上一层薄冰。为了保证人员安全,钻井队员工在上下扶梯的踏板上包裹上毛毡,并用细的麻绳系紧,努力保证人员上下扶梯平稳。

  这个队HSE监理刘晓舟说:“冬天气温低,如果管线检查不到位、吹扫不及时,立刻就会上冻,必须要加大岗位巡检力度。”

  “冬季施工需要加密换岗频次,现在钻井队的干部都充实到了班组,全力以赴冲刺年度任务目标,保障施工安全平稳运行。”钻井队队长马岩说。目前,这个队打出了一批亮点指标,在克81井区MHHW17063井,中完工期较目标工期节约8.42天,创造区块纪录。

  截至12月21日,这个队今年开钻3口、完井2口,年累计钻井进尺达1.29万米,单井安全提速创效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单井创效,员工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

  “我们在最冷的时候打井采油,能够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这是钻井人的责任。”队长马岩说。

  特约记者 | 苏玲

  现场直击

  精准供气

  

  图为员工在设备区调节用气量

  摄影报道 | 李传富

  12月25日,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的日供气量为2400万立方米左右,辖区用户用气稳定。

  进入12月,重庆地区气温走低,用气需求增加。重庆气矿精准研判形势,高效组织生产,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工作。各生产单位优化重点井生产机制,落实好“一井一策”开关制度,充分挖掘老气井潜能,及时解决气井生产异常问题,开足马力供好气。此外,重庆气矿积极帮助用户解决疑难问题,合理调节输气管网气量分配,确保高峰期气量稳、低谷期气量分配合理。

  气润京畿

  

  图为河间LNG储备库生产现场 姜浩然 崔小龙 摄影报道

  今年以来,华北油田高效推动河间LNG调峰储备库项目落地,持续提升冬供保障能力,坚决打赢京津冀“蓝天保卫战”,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截至12月下旬,华北油田河间LNG调峰储备库薄膜罐使用已有两个多月,液化天然气通过LNG槽车运送到周边各气化站,经过气化后输送至千家万户,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河间LNG调峰储备库每天向外输出液化天然气36万立方米,可满足周边地区60万户家庭用气需求。

  一线故事

  亲如母女的“黄金搭档”

  我们在和田河气田,与风沙严寒为伴,精益求精守好每口气井,只为把源源不断的天然气注入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

  12月26日,在四面沙丘的和田河气田,采气树矗立,寒风刺骨。一位身材瘦小的采气工爬上玛4-H6井采气树平台,弯着腰用手擦拭压力表,观察、报数……她一开口,声音温婉柔和,如暖阳般温暖。

  听到她清脆的声音,在沙漠腹地女性不多见的环境里,让人感到几分惊诧。她就是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和田河采气作业区采油气工程师付冬萍。

  2009年,和田河气田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付冬萍主动申请来到了沙漠腹地,和男同志一样,经受着烈日暴晒和风沙肆虐的考验,十几年如一日,在沙漠里摸爬滚打……

  付冬萍有个徒弟叫张静敏,是2021年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付冬萍把她当女儿一样对待。今年,受疫情影响,付冬萍和张静敏在岗位上坚守了4个多月,共同负责单井配产、井口巡检等工作。日常生活中,她们亲如母女、彼此关照;工作中,她们配合默契、认真履职。

  和田河气田是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主力气源地之一,每天可生产9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温暖着南疆各地百姓。气田共有22口生产井,最远的生产井距离处理站60多公里。

  近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最强寒潮,付冬萍心里总是不踏实。她和徒弟张静敏比平时早一个多小时开始对10余口气井逐井巡检。

  “天冷最怕冻堵,要是每天少生产一方天然气,就是我工作上的不到位。”付冬萍说,“保供期最担心生产受影响,能把气井调整到最佳生产状态,才对得起这个岗位。”

  玛4-H6井是这段时间付冬萍和张静敏最放心不下的一口井。这口井是排水采气受效井,受低温天气影响油压下降。她们像呵护孩子一样,结合生产特点以及邻井的生产情况,围着井口登高爬低,动态优化井口参数。

  “师傅休息一下吧,重活我来做就可以了。”张静敏勤恳务实,从付冬萍手里接过了接头、阀门的清理工作。

  “丫头,井上数据也要仔细检查,不能有任何疏忽。”付冬萍不时地对张静敏这个徒弟叮嘱两句。

  作为徒弟,张静敏对付冬萍的严谨深有体会。在今年8月检修期间,张静敏和付冬萍一起参与技改工作。每一项工作的确认、每一台设备尺寸的大小、每一个参数的高低,付冬萍都要亲自把控,力求不出一点错。

  几小时忙碌下来,玛4-H6井参数调整到位。付冬萍摘下口罩和安全帽,脸色通红,鬓角的头发冒着热气。这一刻,张静敏看着跟自己母亲年龄差不多的师傅,被深深地感染。师傅的榜样作用激励她把井上的事打理得妥妥帖帖。

  张静敏自豪地说:“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活上的妈妈,她抚养我长大,教我做人;一个是工作上的妈妈,她教我如何做好工作,如何提升业务技能,在我迷茫时开导我,指引我前行。”

  付冬萍和张静敏亲如母女,是守护和田河气田生产井的一对“黄金搭档”。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气井生产平稳有序。沙丘掩映下,“母女”俩瘦小的身影,在井与井之间穿梭……

  记者 | 苏华

  通讯员 | 田海丹

  寒冰挡不住保供人

  我在大张坨储气库,无畏寒冰阻路,用心护航采气生产,不漏掉任何一个巡查点,只为守护京津冀千家万户温暖过冬。

  寒冬时节,昔日水洼连片的北大港湿地变成了冰封的世界,却无法阻挡大港油田大张坨储气库人深入湿地保供的脚步。

  12月20日晚是员工马克值班。由于寒冰挡路,班车在路上耗时比原来多。他提前半个小时从家里出发。

  大张坨储气库所在的北大港湿地属于独流减河泄洪区。入冬前,通往储气库的进站道路和部分注(采)气井点仍有部分积水未退去,入冬后遇冷便结了冰。储气库生产却没有受影响,因为这里承担着京津冀天然气保供的重任。

  尽管前方有铲车铲除冰层开路,但马克乘坐的班车仍然无法顺利行驶,而是艰难地冲破冰块与冰水的阻力缓慢行进。

  马达的轰鸣声、冰块与轮胎的摩擦声在空旷的野外显得格外刺耳,他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终于到达单位了,平常仅40分钟的路程,这次用了1个小时。库区风力达到5级,气温跌至零下12摄氏度,冷如冰窖。“天越冷,保供的任务越重;风再大,保供的脚步也不能停;寒冰挡路,但保供的质量不能降。”马克说。

  换上一身红工装的马克小心翼翼地行进在结冰的巡检路上。他把工具包和装满热水的保温瓶挂在脖子上,笔和记录本放在棉工服兜里,两只胳膊近乎僵直地垂在身体两侧保持平衡以防摔跟头,远远看上去如同雪地里行走的企鹅。

  一到巡查点,“笨拙”的马克立刻满血复活,看参数,听声音,闻气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发现一块表的平时数值应为6.2兆帕,现在却是5.25兆帕后,马克迅速判断发生了冻堵,于是立即用保温瓶里的热水解冻,直到参数恢复正常。

  为了避免再次冻堵,他把仪表上面残留的水擦得干干净净,才向下一个巡检点走去。

  “马克,马克,A装置J/T阀后温度为零下12.9摄氏度,有下降趋势,请把A装置冷旁路开半圈。”对讲机里传来工程师王荣江急促的声音。

  “A装置冷旁路已开半圈,请观察数据变化。”收到恢复正常的消息,马克才放心地往回赶。

  “马哥,苦不苦?快吃点热饭!”巡检回来,同事刘凤阁已经热好了饭菜。

  “又冷又累确实苦,但一想到通过咱们的努力,天然气两小时就能到北京,再苦也值得。”马克说。

  21时35分,马克迎着寒风开启第二轮巡检。

  当晚,储气库采气生产运行平稳,下游用气安然无恙。

  记者 | 张敬潇

  通讯员 | 吴雅娟

  送不出去的感冒药

  我们在长庆油田采气四厂作业二区,以坚守对抗严寒,用责任傲视霜雪,全力保障陕京线及内蒙古自治区周边城市天然气安全供应。

  12月25日深夜11时,内蒙古地区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9摄氏度。完成施工作业的最后一项交接任务后,长庆油田采气四厂作业二区员工余前进拖着疲惫的身子坐上回基地的皮卡车,忍不住地一边呵气一边搓手。

  望向窗外,想起母亲在电话里说家里暖气特别足,他心里踏实又欣慰。可摸着装在口袋里没来得及送出的感冒药,深深的愧疚感涌上心头:“就明天,一定要把药给媳妇送去!”

  余前进和杨姗姗是一对80后夫妻,同在长庆油田采气四厂作业二区上班。丈夫“主外”,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穿梭在气区,设备检维修、动火监督、气井投产、安全管理……一刻不得闲;妻子则“主内”,在调控中心上班,负责车辆调派、产量核算等工作。

  夫妻俩将时间和精力都留给这个管理着9座集气站、1000余口气井,日产气量达175万立方米的主力生产区。“上一轮休假还是夏天穿裙子的时候,现在我们都换上了棉袄,算一算已经在岗位90多天了。”杨姗姗说。特别是随着冬供关键时期的到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天然气生产任务,夫妻俩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最重要的年终大考,必须拿下!

  22日晚上10时,连续两个晚上守在动火作业现场的余前进突然接到调控中心打来的紧急电话。当得知54-1集气站因故障停电,需要巡护人员前往启动发电机时,他顾不得吃饭,抓起棉工服就冲向站外。

  联系岗位工作人员,对接站内流程,准备抢修设备……一场与黑夜的较量就此拉开。

  “现场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能重启?”浓浓的鼻音中夹杂着几声咳嗽声,传到余前进耳中。虽然有些难分辨,但余前进还是听出了妻子的声音。

  “刚到现场,故障已排除,预计5分钟后可以重新通电。媳妇,你感冒了是不?”余前进忙着手里的活,示意同事将电话按成免提,在寒风中喊话。

  “小病不碍事!你们那边恢复正常后及时反馈。”为了不让丈夫担心,杨姗姗故作轻松地说道。

  就这样,余前进顶着严寒在黑夜里奔波着。发电机和压缩机反复修了3次后,才正常运行。杨姗姗则紧紧盯着调控中心大屏,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发来“前线”最新动态。

  次日清晨5时,一切生产恢复正常。利用回程间隙,余前进特意找来了感冒药,准备完成施工作业后给妻子送去。奈何现场人员紧张、细小工作一个接一个,余前进总是脱不开身。

  连续6个白天、5个晚上驻守作业现场,终于,余前进和同事们顺利完成了这个流程多、程序复杂的动火作业。

  “余师傅这人干活太较真,只有自己守着才放心。”同事张超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作业区大大小小施工、动火作业量加起来达到近5年之最。而这6天时间里,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唯有余前进,一直坚守在现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原本近200斤的胖子瘦了一圈。

  “媳妇,不好意思啊,这几天实在有点忙。明天,明天一定把药给你送去!”余前进说。

  “没事,我这啥都有,药也吃了,缓几天就好。倒是你,照顾好自己。”

  “妈妈,你感冒好点了吗?冷不冷?穿厚点。”

  寒冷裹挟着夜色,一家三口隔着小小的屏幕,诉说着对彼此的关怀。孩子的异常懂事、妻子的理解支持,让余前进倚在车窗上沉默良久。握着没送出去的感冒药,耳边回响起妻子的话:“咱们辛苦点没事。为更多的家庭送去温暖,工作就值得!”

  记者 | 杜嘉

  通讯员 | 张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