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父母做好“陪伴”这件事

  文/学乃身之宝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曾说:“父母的角色,永远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和陪伴者,没有其他。”

  深以为然。

  但很多父母对于什么是“陪伴者”和“支持者”,了解得还不够。

  知名职业发展专家,生涯教育专家赵昂老师的新作《培养有梦想的孩子》(实践版),给了父母们相对详实的阐释。

  这本书是赵老师《通往未来之路》一书的实践版,主要从面向未来的视角,帮助父母建立全面而系统的家庭教育观,让孩子能够在未来漫长的生涯教育发展中获得持续成长。

  书中提供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以及60+真实、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让父母能够快速上手,学以致用,帮助父母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和陪伴者。

  今天的文章,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主要来说说“陪伴”这件事。

  其实,支持者和陪伴者是相辅相成的,做好陪伴,也就做好了支持。

  1.陪伴孩子,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很多父母习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经常觉得自己孩子好像没有别人家的好,其实他们的内心戏是,为什么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呢?

  “求同”,可以让父母心安,但赵老师在书中指出:“独特性是孩子难得的珍宝。”

  也就是说,作为父母,要意识到人与人是不同的,孩子和孩子也是不一样的,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模仿,非得学钢琴才是“正常”的。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陪着孩子找到自我独特性,进而借由独特性来实现梦想。

  比如电影《伴你高飞》中的艾米爸爸,虽然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13岁女儿有些不知所措(因艾米之前一直和妈妈生活,妈妈车祸去世,被迫来到这里和爸爸生活),但他尽力走近女儿,了解女儿的喜好,后来他找到了艾米在意的东西——艾米无意间发现的一窝大雁蛋,孵出来的叽叽喳喳的小雁。

  于是,他开始为这些小雁着想,帮助艾米制定带领小雁南飞的计划,这才有了后来感人而震颤的场景。

  或许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去养小雁,早就气愤不已,觉得孩子“不务正业”,但艾米爸爸不仅没有批评和指责,还帮忙照顾它们,这才是好的陪伴——帮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那么,父母怎么在现实中安放孩子的独特性呢?

  赵老师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方法——搭桥法。

  搭桥法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关注三个桥墩,包括自我独特性、现实的机会、梦想和期待的价值。

  也就是说,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梳理他的独特性,还要和孩子一起写出他最希望实现的梦想或者期待的价值,再之后是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寻找在现实中可以获得这些价值的机会。

  第二步,在“现实的机会”和“梦想和期待的价值”之间连线。

  第三步,在可以使用的独特性和现实的机会之间连线搭桥。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帮助艾米搭起了坚固的两座桥,不仅帮助艾米制定和实施小雁南飞的计划,还让艾米关注小雁这个行为具有更深远的意义——赢得诸多环保和鸟类爱好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

  2.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不是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为好父母的。

  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而陪伴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说到成长,赵老师在书中强调了,让孩子参与决策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让孩子尽可能地参与决策,特别是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决策。这个决策的过程,既是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只是很多父母喜欢用“我为你好”来替孩子做决策或选择,而这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的机会,而父母自己,说到底也是在拒绝成长。

  影片中的艾米和爸爸则很好地完成了一起成长的任务。艾米爸爸尽量尊重艾米的决策,比如,艾米对他的女友爱理不理,他没有责怪他;艾米不愿读书,他也没有太强迫;艾米想把孵出来的小雁养起来,虽然他觉得很麻烦,但还是答应了;艾米想自己开滑翔机,他也支持了;等等,我们看到,艾米爸爸在尽可能让女儿自己做选择,这是对女儿的信任和爱,同时,这也是在帮助自己进入父亲的角色,进而渐渐体会到父亲的责任,而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成长。

  那么,父母该怎么帮助孩子做决策呢?

  赵老师在书中提出了支持孩子决策的四个关注点:

  一是关注孩子有没有参与决策过程;

  二是关注孩子有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诉求;

  三是关注孩子决策能力的培养;

  四是关注孩子在决策过程中的成长。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他从一开始就培养了艾米的决策能力,而艾米也是在决策过程中变得勇敢和坚强的,而这就是成长。

  3.陪伴孩子与世界连接

  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是指向分离。

  而分离,则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逐渐融入社会,最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孩子自己、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

  赵老师在书中也指出,帮助孩子与世界连接,不仅需要父母从内在减少孩子的焦虑和恐惧,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在冲突中提升应对关系的能力等等。

  其中,尤为重要的方面是,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适应期,因为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唯有学会面对“适应”问题,才能真正与父母“分离”。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爸爸,他在努力帮助艾米适应新环境,原来的艾米一直和妈妈到处旅行,自从妈妈车祸去世后,她不得不来到与母亲离异多年的父亲身边,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变得都是陌生的,她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孤独,也不高兴,于是艾米爸爸想方设法帮助艾米重拾对生活的乐趣,而来自大自然的一群小雁让他们父女变得亲密起来,这里有艾米爸爸的主动陪伴,更有他的真诚付出。

  另外,影片最后,因伤无法和艾米一起飞往目的地的父亲,鼓励女儿说,“你可以的,因为你和你妈妈很像,她很勇敢,她独自去追求梦想,没人帮忙,你也有那种力量”,这样的鼓励,有信任、放手,更有爱。

  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各自“适应期”呢?

  赵老师在书中给出了支持孩子度过适应期的四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铺路,帮助孩子建立心理预期;

  第二把钥匙是开门,帮助孩子构建友善环境;

  第三把钥匙是破局,帮助孩子获得新环境下的成就感;

  第四把钥匙是同盟,帮助孩子搭建支持系统。

  就像影片中的艾米,之所以能够完成大雁的“迁徙计划”,同样离不开上述四把钥匙——爸爸帮助艾米心理建设,让“迁徙计划”从觉得不可能到最后可以实现;身边朋友们的支持,包括爸爸的女友也在鼓励和支持艾米;第一次完成起飞任务给艾米带来的成就感;和艾米一起去完成任务。

  虽然赵老师的侧重点是生涯教育,但最终都属于人生教育,而艾米在爸爸的陪伴和支持下,顺利度过适应期,不仅仅有助于她以后的生涯,更有利于她今后的人生发展。

  写在最后: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陪伴,不是简单地“在一起”,而是需要智慧陪伴。

  智慧陪伴,就是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推动孩子持续前进、帮助孩子超越失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正如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的:“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赵老师在《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这本书的最后也指出:“做孩子的靠山,父母不仅要在背后支持孩子,给孩子赋能,还要直面自己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直面追寻梦想的恐惧和胆怯,直面身处窘境的难堪和脆弱。这时的父母,就是孩子在未来面对类似事情时最好的榜样,而父母就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靠山。”

  父母能够“高飞”,才能陪伴孩子“高飞”!

  另外,如果父母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学习倦怠没有动力;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不自信,害怕竞争;没有长远目标,得过且过;性格内向,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各种问题,那么不妨读一读《培养有梦想的孩子》这本书,相信会有助益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