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被顶替入学的陈春秀想重新入学,山东理工大学拒绝:无此先例

  最近,因为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陈春秀这个名字被很多人熟知。在高考“落榜”16年后,陈春秀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但在信息填报时发现,自己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这时,她才发现,自己当年是被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

  6月15日,“16年前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事件持续发酵。新京报通过多方信源获悉,顶替者原名陈艳平。她改名陈春秀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审计所工作。记者了解到,其舅舅张峰曾任(原)烟庄乡党委书记 ,后调任冠县审计局工作。记者电话联系上张峰,接电话的是其儿子。他称,“父亲正在接受谈话”。另外,顶替者父亲从商业局离职后,经营一家商贸公司,还和他人合伙开市政工程公司。

  如今顶替者被注销学籍、工作单位解约,而陈春秀只想恢复名誉,搞清楚对方当年是怎么领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如果可能,还想圆我的大学梦”。

  为维权奔走多个部门,曾被要求证明“我是我”

  陈春秀不明白,毕业证、准考证、身份证、户口本,这些重要的证件她都妥善保管,从未丢失,她究竟是怎么被冒名顶替的呢?她和丈夫在派出所、教育局等多个部门奔走,不仅一无所获,还被教育局要求首先得证明自己就是陈春秀。

  目前仍无调查结论,顶替者至今没有道歉

  陈春秀从曾经就读高中武训高中得知,自己的档案在2004年被人调走,但除此之外,她没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就在这时,自称是顶替者亲戚的中间人找上门来,希望私了。对此,陈春秀和她的丈夫都表示不接受,必须要知道真相。

  随着媒体的介入,顶替者的形象也清晰起来,这个女孩也姓陈,和她同年高考,是个文科生。当年只考了303分,比大专分数线差了243分。她父亲曾是公务员,舅舅曾是县审计局的领导,她毕业后去了烟庄街道审计部门工作,还一直用着陈春秀的身份。她在本周手写了一份承认自己冒名顶替的材料,称相关入学材料由已经去世的舅妈找中介代办。

  前几天,山东理工大学承认,在入学资格审查上存在漏洞,陈春秀当年的“考生电子档案”未被篡改,上面还有她本人的照片,假如学校在入学时仔细对比,本应该揪出顶替者。

  然而,全部真相还远未揭开,户籍、档案、通知书,这些篡改或冒领涉及哪些部门和人员,冠县相关部门仍未给出调查结论。而顶替者也没跟陈春秀取得联系,甚至一个道歉都没有。

  陈春秀说:“我就想当面质问她,当时为什么要顶替我去上大学,我们是同龄人,你就不能换位思考下吗?”

  陈春秀提出重新入学

  山东理工大学以“无此先例”拒绝

  如今,顶替者陈某某已被停职,学籍也被山东理工注销。这让陈春秀很不解,这属于自己的学籍,为何轻易注销。尽管已经通过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成人高考,她还是向山东理工大学提出了重新入学的请求,但对方以“无此先例”拒绝。

  陈春秀:我还想恢复我的学籍,毕竟成人高考和全日制的大学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会让我的家人帮我带一下孩子,去完成这个梦想。

  面对陈春秀被顶替的十六年

  白岩松发出“灵魂四问”

  对此,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发出“灵魂四问”:“这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那么过去发生的还有没有现在没发现的呢?当初一路审核的绿灯又该由谁担责?仅仅造假的人被追责就够了吗?另外,一个曾经考上过大学的人难道就真的再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了吗?”

  延伸阅读:

  两年排查出242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山东省教育厅:零容忍 严查处

  近日,山东聊城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而近期有媒体披露,山东省已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排查出上百人涉嫌冒名顶替他人身份上大学。针对此事,山东省教育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冒名顶替入学零容忍严查处。

  官方回应:对冒名顶替现象“零容忍 严查处”

  山东冠县陈某秀被高中校友陈某平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尚未尘埃落定,又传出了多人涉嫌冒名上大学的消息。

  近日,有媒体检索公开信息发现,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经统计,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冒名顶替者获得学历时间为2002年至2009年,公示期后学历作注销处理。

  随后,山东省教育厅作出回应。回应称:“近日,我厅接到一些群众反映,个别人员通过伪造身份信息、冒名顶替他人、买卖录取通知等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我厅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对群众反映和媒体披露的线索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调查,相关结果将根据调查进展及时公布。对个别地方出现的类似问题,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顶风违纪,我厅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公众疑问:涉嫌冒名顶替入学者到底有多少?

  2018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普通高等教育学历反馈数据清查工作的通知》。距离现在还不满两年,居然查出200多人冒名上大学。那么,未查出的有多少?仅就这200多人而言,是否意味着对应人的命运被改写,导致被冒名者本人及其家庭陷入莫可言说的境况之中?

  当前,公众对此事件关心三点:第一个,究竟有多少人冒名上大学,能否来一次深入而彻底的普查?第二个,如何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冒名顶替者和背后的“操盘手”?第三个,采取什么有力有效的措施慰藉被冒名顶替者?

  冒名他人上大学之所以犯了众怒,激起千夫所指,最重要的原因是击穿了被冒名者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戕害了公众全力守护的教育公平。一查就查出200多人涉冒名顶替上大学,有关部门应该如何守住防线、堵住漏洞?

  据报道,山东理工大学也已启动对当年陈某某入学资格审查过程和审查不严问题的调查,将根据冠县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对相关涉事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如果有关大学都能把住关,强化审查责任,冒名者恐怕也难以得逞。从这个角度看,彻底堵住冒名顶替上大学现象,需要全方位堵住漏洞,每一个关卡都不能出现薄弱环节。

  冒名者获得的收益理应追缴

  粗略盘点一下,近年报道过的冒名顶替事件真是不少,公众熟知的名字就有:河南黄海霞、湖北王俊亮、河南王娜娜、河南张志刚、内蒙古麻巧珍、陕西荆高峰和著名的湖南罗彩霞。还有没有被冒名者本人都没有发觉的事件?罗彩霞事件曝光后,教育部曾于当年下半年,清查全国高校的冒名顶替者,当时有一所学校清退了300多人。这足以让其他的“陈秋媛”担心,是不是自己也在承受被偷走整个人生的噩运?

  必须对冒名顶替事件所有环节上的相关责任人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尤其是对盗名者因此获得的人生收益加以必要的“追缴”,才能替身份被盗者讨回公道。众所周知,能轻而易举打通各种关节,偷走别人身份的人,在地方上多半是有点势力的,而被盗的人家大都老实巴交、没钱没权。这就更需要有关部门能够主持公道,决不能高举轻落、罚酒三杯。冒名上学的陈某某的学历已被注销、工作暂停,是应该追缴的一笔“学费”。

  冒名者偷走的不仅仅是别人的学籍身份,还有陈秋媛、罗彩霞们之前寒窗苦读的努力、其家庭对于改变命运的希望以及被冒名者无法重来的青春。诚然,之前的信息管理在技术上有缺陷,但有些人心坏了才是根本。再高新的技术也是需要人去操控的,这样卑鄙恶劣的偷窃行为,不被严惩、不付出应有的代价,会寒了普通百姓的心,也会伤害社会公平正义。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青年报 央视新闻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21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