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别过早教给孩子,自以为是开发智力,其实只会害了娃

  邻居家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来串门。小孙子一张口,嘴里巴拉巴拉地,从唐诗背到宋词,中间都不带停顿。

  这一操作,看得我们一愣一愣的。特别是布妞,像看什么稀奇物种似地盯着人家,眼睛一眨不眨。好在这娃心大,耐心等男孩背完,拽着他的手就要去玩滑滑梯。

  

  我从家里老人的表情中看出来:他们有些焦虑了。

  男孩只比布妞大一个月,人家的知识储备,确实甩布妞一大截。

  都说孩子要做早教启蒙,有利于智力开发。但孩子在学龄前,攀比孩子的知识储备,真的就有利于以后学习吗?

  

  心理学上认为,在孩童时期,会出现一些特定学习机会的“宽窗期”,又叫“敏感期”。

  孩子在“敏感期”时,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会特别容易。而一旦错过,以后想再学,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可能还达不到好的效果。

  比如0-6岁的“语言敏感期”,其中3岁前最为重要。

  如果孩子在3岁前没有打好语言的基础,6岁前没有及时补救。那么以后说话,可能会存在不流畅、不利索、学不会的现象。

  又比如2岁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

  孩子对物品存在的空间位置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不允许随便打乱。如果孩子没有被允许发展出秩序的敏感性,他以后学习知识,就很难进行逻辑分类,发展出条理性。

  

  孩子在进入“敏感期”时,不需要父母督促,他也会表现出天然的兴趣,自发地去做某一件事。

  但如果孩子还不到学习某个知识的敏感期,父母强行要求他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兴趣,导致他产生抵触心理。

  比如认字。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指出:孩子在5岁左右,会进入符号(识字)的敏感期。

  如果我们在孩子5岁以后,进行文字的启蒙,确实能激发孩子的天赋,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但启蒙,并不等于“教学”。即便在孩子的“敏感期”内,过度地教学,只会是揠苗助长。

  

  虽说孩子在敏感期识字、拼读,能事半功倍。但在启蒙时,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思维和记忆方式。

  《发展心理学》指出:幼儿期的孩子,以形象记忆为主,5岁前基本没有记忆策略。

  这话啥意思呢?

  就是说,孩子记住一个东西,基本是看外观形象的。比如你给他看一个苹果,他记住了:哦,这是苹果。

  苹果的这个外观图像,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等下次你再拿出苹果来,他就知道了,长成这个样子的东西,叫苹果。

  孩子认字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给他看一个字,他多看几遍,把字的样子记住了。等下次你再指给他看时,他就知道,这字念啥。

  

  孩子5岁前,没有记忆策略。他能记住东西的方式,基本是靠机械记忆——重复记和背。

  既然孩子幼儿期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又无记忆策略,那他知道唐诗宋词的意义吗?

  讲真,还真不知道。

  你看娃摇头晃脑地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背得有模有样,但实际,他并不知道那是啥意思。

  “依”长啥样?“尽”长啥样?“依山尽”又长啥样?他根本就不清楚。背得挺有诗意,但实际,在他看来,跟念“萝卜、白菜、癞蛤蟆”是一样的,没啥区别。

  因为,他只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了而已。

  并且,如果我们为了所谓的“开发智力”和“不落后于人”,拼命地让孩子多认字、多背书。等到了真正要认字学习的时候,他可能就失去兴趣,甚至反感了。

  

  当然,布谷妈讲到这,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学习知识。而是告诉大家,对于孩子的启蒙,我们不要太焦虑,也不要去拿娃与别家孩子比。

  在学龄前,我们可以适当寓教于乐。但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兴趣,保持孩子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说了,教孩子识记和认字,既不能过急,也不能过度。那有哪些方法,可以恰当地增加孩子的认知呢?

  ● 无意引导

  啥叫无意引导?

  就是不经意地,把知识教给孩子。

  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学习知识是以无意识为主。他不是刻意地汲取知识,而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就把知识记住了。

  

  所以,当遇到机会时,我们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把知识教给孩子。

  比如去到动物园,看到指示牌上写着“大象”,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两个字是:大象。”孩子除了看动物本身,还会对代表动物的那个文字很感兴趣。

  去到别处,看到有提示或警示牌,都可以给孩子解说。

  又或者,平时在听儿歌、亲子阅读的时候,把知识以“磨耳朵”的形式,增加孩子的“熟悉感”。

  孩子在无形中吸收知识,比你正儿八经教他读写、复习、背诵有意义多了。孩子愿意学,也就会更有效。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提出:孩子1-6岁阶段,是细节敏感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捕捉细节的高手,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敏锐的方式观察周围的环境。它是培养孩子观察力、专注力的大好时机,是孩子注意力发展的开始。

  孩子有着本能的好奇心,有喜欢观察搬家的蚂蚁、落叶上的脉络、花瓣上的露珠等细小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养成较强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探索欲望,是通往一代科学巨匠的道路。”送娃儿一台显微镜吧,水滴成汪洋、蚂蚁成巨兽,常见的东西在显微镜下像艺术品一样排列展开,别说孩子,连大人都惊叹。

  

  市面上的显微镜,大多笨重繁琐、倍数小成像差,今天推荐这款产品,完美符合我对儿童显微镜的要求——儿童科学探索显微镜。

  共有两种样式选择:手持+立式,无线连接,简单易上手

  手持款观察显微镜:可便携手持,方便外出观察使用;

  立式款显微镜:可正规立式,体验标准显微镜使用流程。

  这款显微镜使用非常简单,倍数、灯色、亮度、高度,孩子拿到手,倒腾一会儿就弄明白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横切的松叶像镶嵌了宝石的扇子,好绚丽呀。

  百合的子房能看到未发育的胚芽。

  蜜蜂翅膀上原来还有锯齿状的绒毛。

  孔雀的羽毛,有序地排列着。

  160倍放大效果,成像清晰。

  微观的世界充满着神奇而美妙的景象,孩子们天生就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

  

  想想看,家里的孩子是不是很喜欢蹲在角落看蚂蚁、雨后的花花草草,这些都是孩子在尝试探索世界的表现。

  

  可以用手机对准目镜,直接拍照片或者录视频,记录下神奇的画面。

  

  别看它身材小巧,但它能放大120倍和160倍两种款式选择,在家就可以观察各种花蕊颗粒、植物细胞、昆虫毛发等。

  

  为了方便孩子自由探索,显微镜中还加入了 LED 光源,即使黑暗角落也能照样观察。

  这款科学便携式显微镜,由于操作简单,轻巧便携,一经推出就非常受欢迎,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惊叹不已!

  推荐理由:

  1、便携、台式、手机三合一,三种操作模式,1台顶3台。

  2、可轻松放大120倍和160倍,巴掌大小,能放进口袋,居家外出都能玩。

  3、采用PMMA光学镜片,护眼led灯,不仅成像清晰更能保护孩子视力。

  4、操作简单,上手就能玩,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可选择12 片入门款生物载玻片套餐,到手就能直接观察。如果配套的标本无法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还可以用标本采集和制作工具,自制新的切片。

  看似光滑平坦的衣服,其实内部纤维纵横。

  

  手机屏幕竟然有多个颜色的小点。

  

  周末户外游玩直接揣在兜里或者拿在手里,兴趣来了,随时从兜里拿出来观察。

  

  还可以选择搭配上台式支架套餐,一台迷你的家庭台式显微镜就出来了。

  

  专为儿童手握设计,重量合适,锻炼孩子小手抓握能力。

  

  这么新奇又实用的礼物,孩子收到该有多开心啊~

  爸爸妈妈们,培养孩子得抓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