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985年,陈冲电视舞台直言“你们我们人”,导演道歉曾说不想活了
原标题:1985年,陈冲电视舞台直言“你们我们人”,导演道歉曾说不想活了
1985年,陈冲央视春晚直言“你们中国人”,导演道歉曾说不想活了
央视春晚,是每年的大年三十都会播放的节目。这个节目从1983年起,37年以来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也成就了一大批明星。
像我们所熟知的陈佩斯、赵本山、冯巩、郭冬临等喜剧演员,他们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春晚对他们的支持和铺垫。
毕竟春晚是面向全国人民的,又是于我国最权威、最真实的央视频道来直播,所以导演组对于登上春晚的演员、艺人、工作者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
他们应尽量做到零失误,否则就会闹笑话。除此之外,对于语言的把控也十分严格,不能有任何负面的消息来传播。
然而,陈冲曾经却于春晚的舞台上在全国人民的面前,说了一句不恰当的话:你们中国人。这句于全国人民团结不利的话,曾让当年的导演直言:不想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下陈冲和春晚的故事。
01.央视春晚的发展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了庆祝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
央视春晚其实起源于1979年,那个时候叫做“春节大联欢”。直到1983年才正式更名为“央视春晚”,并且以直播的形式来面向观众。
曾经的冯巩受马季提携荣登春晚,赵本山也受姜昆欣赏而在春晚上大放异彩,他们曾被称为春晚“钉子户”,可见央视对于明星的成名之路是十分有益的。
到后来的以老带新、后起之秀,更是丰富了春晚的内容。曾经的李谷一一人唱十首歌,到后来的几十人唱一首歌,也更凸显了人们对于春晚的重视。
当然,为了顺应国家政策、时代潮流,春晚的导演组也会邀请一些特别的明星来参加春晚,以此来表示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万众一心。
曾经的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便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那时的他也是受黄一鹤导演的赏识,才打开了内地市场。
1985年的春晚,黄一鹤导演更邀请了陈冲来参与发言。当时的陈冲可谓是红极一时,这样的名人上场也给观众增添了很多惊喜。
但是,陈冲的发言却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不论有意无意,在那个场合下都令人难以接受、心生不快。黄一鹤导演也对此表示抱歉。
02.美籍华人陈冲,为何会被邀请至春晚?
陈冲,1961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美籍华人。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的陈冲,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1976年,因在谢晋执导的电影《青春》中演哑妹而崭露头角。
后为摆脱成名困扰,而选择了赴美留学。就读于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一段时间后,陈冲还是喜欢拍电影的感觉,于是学习了电影制作,并开启了自己在好莱坞的演艺之路。
陈冲曾在停车场被迪诺·德·劳伦蒂斯发现,并参演了美国电影《大班》。后于贝尔纳多·贝尔多鲁齐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中饰演中国最后一位皇后婉容而一举知名。
曾经在《人物》这本杂志上,有人评价陈冲:
陈冲是全世界最美50人之一。
关锦鹏也曾说:
“陈冲是个会演戏的女孩动漫,连声音、肢体、一个手指头、一个眼睛、眉毛都会演戏。”
鉴于陈冲在当时的影响力,黄一鹤导演为了加强民族责任心、全国上下一心的主题,便邀请了陈冲来参加春晚,并上台发言。
没想到却弄巧成拙,着实令人唏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03.一句“你们中国人”,陈冲无地自容;一句“我都不想活了”,黄一鹤深切道歉。
当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85年的春晚是于户外直播的。在这个偌大的体育场中、音效不好,还十分冰冷。
很多演员在表演完节目后,由于衣服单薄、十分寒冷,竟直接被抬上担架而送往医院。所以,当时的场面本就有些混乱了。
在马季的发言结束后,更是直接邀请在场的陈冲上台发言。陈冲对于被邀请参加春晚舞台十分开心,并激动的说道:
“我旅居美国4年,本不打算回国。但是今年是牛年,我是属牛,我算了一卦,按你们中国人的习惯,我又系了一条红腰带。现在中国有句时髦的话:叫恭喜发财”。
陈冲的话刚说完,就引起了一片哗然。一句“本不想回国”、一句“你们中国人”,令当时的黄一鹤导演十分焦急。
无地自容的陈冲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更被观众们带上了崇洋媚外、不爱国的标签,场面一度失控。此后,春晚更收到多达200余封批评指责的信件以及批评电话。
此后,黄一鹤导演因组织领导不力等原因,被停职半年。他也曾公开道歉:
“由于我们组织领导不力,致使1985年春节晚会严重失控,未能体现‘团结奋进,活泼欢快’的宗旨,在此向全国广大观众致以诚恳的歉意,并欢迎大家继续来信批评。”
该事情的严重程度,曾在黄一鹤导演的某次采访中被提及。他曾说:
“当时我都不想活了。”
结语。
其实,我也相信陈冲当时的话是无意之举。但是作为公众人物、知名演员,在公开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不能张口就来。
你的一句话,可能会给很多人、甚至给国家都带来麻烦。我想:会说话,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