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 关于幼小衔接都做对了吗?
将要升入一年级的孩子,如何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离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的“幼小衔接”怎么做更科学有效?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呢?
面临身份转变 家长表示担忧
幼儿园时期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小学教育是以课业和知识学习为主。进入小学后,孩子们需要跟随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这些对于小一新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对此,一些家长表示了担忧。
“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这个阶段,学习的任务量会增加,日常的作息也改变了,学习整个课时的长度增加了,会有一些担忧,怕她有一些不适应。”家长曹女士说。
“他是不是能够坐得住?是否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更好地跟着老师去进行学习?我们也想让他在一年级能够稍微提前学习一些,比如说在拼音方面,在数学思维方面,我们都进行了提前学习。”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
让孩子喜欢上学 营造入学仪式感
教育部去年印发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主要是帮助孩子做好四方面的准备: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家长要意识到,小学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喜欢去上学。
对此,南京市芳草园小学龙江校区级部主任卞玉珊建议,要引导孩子产生对校园的憧憬向往之情,让孩子知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老师会带着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非常有趣。让孩子意识到,背上书包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为他的成长感到骄傲。当然,也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要付出辛苦的,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勇敢地面对。”
在初来乍到的陌生新校园里,尽快建立孩子的班级归属感,也是让孩子爱上学的重要方面。例如,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无论大小,参与班级集体项目的各种竞赛,建立班级荣誉感。
此外,帮助孩子走进小学生活,“仪式感”是一个好帮手。比如,带着孩子到照相馆去照一张标准的入学照片,以及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
“引导孩子关注学校的生活,让孩子觉得这是一次美好的遇见,所以我们学校就做了《我的小梦想》入学歌。让入学的孩子能够在第一时间能够唱起来,把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对于美好的期待都变成了一首歌。让孩子唱着唱着,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学校美好的期待都在歌曲当中能够激发出来。”南京市中山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庄永洲说。
相比知识储备 能力习惯培养更重要
在教育界人士看来,相比较“知识储备”,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独立学习、自我管理、沟通交往、协作互动、表达表现等能力储备,以及专注力、持久性、坚持度等品质的培养。
卞玉珊表示,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轻的,一年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入学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表达的习惯。家长可以看看,孩子能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专注地听故事,能不能安静投入地阅读,能不能声音响亮、清晰地表达。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如果养成这些好习惯,孩子在课堂上就可以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儿童在入学前容易缺乏时间概念和规则意识。家长要把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贯穿在生活之中,例如调整作息安排、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习遵守小学规则等等,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能够遵守班级的一些学习的规范,比如说上课发言先举手,同学之间相互谦让等等,这些班级的一些行为习惯,要能够尽快地养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正常开展。”庄永洲告诉记者。
此外,需要调整心态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期望,给孩子真正有用的支持。不要一次性给孩子超过能力范围的要求,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努力过程的价值。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王教群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