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赋能土苗山寨公共法律服务

  “‘微律师’真是太方便了!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就帮我算出了应该获得的赔偿数额。”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事人杨先生通过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机拿到法律咨询意见书后,乐呵呵地说。

  今年年初,杨先生在恩施某装修公司做工时,不慎从高空掉落致足跟骨粉碎性骨折,经工伤认定为十级伤残。12月23日上午,杨先生在母亲的搀扶下来到恩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咨询工伤赔付问题。

  “这是我们的智能服务终端机,也叫法律咨询机器人,按照指引填写需要咨询的问题,3分钟就能知道结果。”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杨先生很快获得精准法律服务,满意而归。

  变线下咨询为“掌上”咨询,是恩施州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结合山区特点,向信息化要警力、向大数据要战斗力,为群众精准提供更优质法律服务产品的一个缩影。

  恩施州土地面积2.4万平方公里、401.36万人口,仅670余名律师,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法律人才匮乏是全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最大的瓶颈。近年来,该州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法律服务需求者与法律服务提供者之间,构建起互联网法律服务通道。

  2018年年底,恩施州司法局组建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联合项目组,历时数月研发了湖北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后将智能终端机投放到各县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使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恩施州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设有智能咨询、智能文书、公证服务、案例查询、人民调解、仲裁服务等服务模块,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律师免费咨询法律问题,查找身边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

  记者了解到,通过平台“智能咨询”模块输入婚姻、劳动纠纷、工伤赔偿等相关问题,系统3分钟完成问题拆分,3秒内便可生成一份法律报告,内容包含起诉状、需要准备的证据清单、预审判断结果报告、10起情况类似的法院判决案例等万余字。

  “我们还在‘恩施州12348’微信平台创新植入了智能法律机器人,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足不出户即可免费享受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恩施州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说。

  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恩施州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及智能平台累计接受群众咨询近万次,出具法律意见书1400余份。

  针对司法所人员编制不足、超负荷运转的现状,2018年年底,恩施州以鹤峰县为试点搭建“移动司法所”。该项目基于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互联网技术,设置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视频会议、手持终端四大系统,集合了社区矫正对象在线监管、矛盾纠纷在线调解、法律援助在线申请、法律咨询在线答疑、视频会议互联互通等10余项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移动司法所”已经覆盖鹤峰县9个司法所、226个人民调解组织,95%的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在线监管,累计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点检万余人次,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社区矫正集中整训15次,参与人民调解、接待法律咨询2800人次。

  按照“中央厨房”的理念和工作模式,恩施在常态性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入村开展法治宣传的同时,还着力整合全州各类普法资源,通过组建普法微信矩阵、组建法治宣传创作团队、设置“普法微课堂”广播节目等方式,积极打造网上普法“轻骑兵”。

  “地广人稀、人员编制不足的山区,向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要警力、要战斗力是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恩施州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万雪峰说,该州司法行政系统将立足州情,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法律需求“最后一公里”问题。(记者 刘志月

  何正鑫)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