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未泯的童心:用一生向孩子学习!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因此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
如果一个成人仍保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凡保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毕加索是个绘画天才,他4岁时的剪纸就能抓住并夸张周围人的特征,8岁时的油画就已相当惊人。
据说,他曾将自己的一幅绘画草稿丢进废纸篓里,然后被佣人倒进了外面的垃圾桶里。最后,这张皱巴巴的绘画草稿被一个流浪汉捡到了。这个流浪汉将这张皱巴巴的草稿画卖了,从此,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晚年的毕加索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专心作画,很少外出参加活动,更是拒绝媒体的任何采访。
在他居所的不远处,有一所小学。学校里,有一个绘画课外兴趣学习小组。许多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就会来到绿荫荫的草坪处学画画。小学生们画素描、画静物、画人像,都非常认真、仔细。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毕加索就会不声不响地来到这些孩子们中间,弯下腰,看孩子们画画。毕加索看得非常认真、仔细,他的眼睛常常放出兴奋的光芒。孩子们谁也不知道,这个干瘪、枯瘦的老头是谁,不过,孩子们发现每天这个老头都会来看他们画画,感到很新奇,于是,他们画得更加认真、仔细了。
看完孩子们画画,毕加索回到家,马上在画室里开始作画。在他的画作中,不经意间,还留有着刚刚看过的那些孩子画画的痕迹。晚年的毕加索,他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是反映小朋友的生活。他的一幅《拿烟斗的小男孩》竟被拍卖到5000万美元,创下纪录。
小学生凯特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看到毕加索每天都来看他们画画,感到很有趣。于是,他就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凳子搬给毕加索坐。毕加索爱怜地抚摸着凯特的头,然后坐在凯特身边看他画画。
就这样一来二去,俩人成了好朋友。凯特常常将他画的画送给毕加索,毕加索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仿佛如获至宝。凯特看到毕加索这么喜欢画画,就对毕加索说:“老爷爷,您这么喜欢画画,我教您吧?”
毕加索听了,高兴地回答道:“那太好啦,谢谢您收下我这个小学生,我真的很幸福。”小凯特听了,脸上露出幸福和自豪的神色。
一天,凯特妈妈来学校接凯特回家。小凯特欢快地跑到妈妈身边,指着一旁的毕加索,对妈妈说:“妈妈,这个老爷爷也喜欢画画,我已经收下他当我的学生了。”
凯特妈妈的脸一下红了,她对毕加索说:“老先生,您千万别见怪,小孩子不懂事,他自己还没画出成绩来,哪能收您当学生呢?”
毕加索却认真地说道:“不,小凯特很有绘画天赋,他能收下我当他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
不久,学校为小凯特他们的绘画作品举办了画展,画展吸引了许多家长和附近居民来观看,毕加索也来了。他在孩子们的画展前流连忘返,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当地报社记者比尔伯里也来了。他惊讶地发现大名鼎鼎的画家毕加索也来到现场观看,还不时地在自己的速写本上记录着什么。比尔伯里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于是,就走上前去问毕加索:“毕加索先生,这些小学生举办的画展,您怎么也来看呀?”
毕加索不无感慨地说道:“这些小学生真是绘画的天才啊!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会画得像他们一样!”
毕加索的一番话,让比尔伯里沉思良久。过了好一会儿,比尔伯里又疑惑地问道:“好多画家活着的时候,画是卖不了多少钱的,只有死了以后才可以卖很多钱。您的画为什么能卖出这么大的价钱?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毕加索听了,不加思索地回答:“终生向儿童学习,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毕加索的一番话,给比尔伯里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思考。随后,比尔伯里在法国《费加罗报》上撰文,题目是《终生向儿童学习——毕加索成功的秘诀》。
比尔伯里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永远保持一颗未泯的童心,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善、发现生活中的真。毕加索成功的秘诀,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金子般的童心。让我们心怀感动,并充满深深的敬畏。”
确实,就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的,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孩子有很多我们不知晓的另一面,而那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正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体悟的。
孩子常常有我们成年人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如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看孩子做事,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和灵感。
孩子天真的话语和举止,常常会使成年人的心灵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
其实,真诚地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大智慧。
有个女子去参观马蒂斯的画室,仔细欣赏完他刚完成的一幅画之后,对他说:“这个女人的手臂太长了”马蒂斯立刻回答:“夫人,您弄错了,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和那名女子一样心不在焉的运用规则,却错失眼前的杰作?不知道没有规则其实更好。孩子画画没有目的,他们凭性情,靠灵感,为宣泄为好玩为好奇而画画,所以孩子的画才纯真可爱,烂漫自然,以至于让很多大师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感慨:“天真烂漫是吾师”。
6岁的女儿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回家后撅着嘴不高兴的说:“我再也不画画了” 我很纳闷,孩子一向最喜欢画画的,就问孩子原因。孩子说“老师光改我的画”“改的是什么?”“大象的鼻子,我画的是直的,老师说大象的鼻子是弯的”“你为什么画直的鼻子呢?”“因为大象在摘苹果,苹果太高了,大象够不着,一使劲鼻子就伸直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做范画孩子会跟着学,那不做范画孩子怎么去表达呢?所以,有的老师就在教学过程中,把“过程”和“结果”同时给予孩子,教的很认真,毫不余力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但这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老师讲的太多了,孩子消化不了,认为画画很复杂,感觉画画太难了,从而慢慢失去绘画的兴趣。
面对纯洁无瑕的孩子我们应该常常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惟恐由于自己的不慎会给孩子造成“善意的伤害”;看着他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纯净透亮的眼睛,我们要经常把目光移出画面关注画外,带着深深的情感去体味和检验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是否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低龄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当代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融入了美术的无痕教学,把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诗一样语言的描述或场景的设置,让孩子置身其中,萌动情感,引起心灵的共鸣与震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启动想像,激起灵感,调动潜能,去点燃智慧的火花,去创造丰富奇异的世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