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幼小衔接班,是在贩卖家长焦虑
语文、数学、英语、面试技巧、仪容口才……本应恣意奔跑嬉戏的年龄,许多孩子却被家长塞进教室接受“幼小衔接”培训。在上海一家专为应试民办小学招生而开设的“幼升小精英培训班”,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做题,并模拟升学面试一般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个培训班里,最小的孩子仅有2岁半。(8月8日 新华社)
两三岁的孩子,就要进行培训面试,学前掌握3000汉字,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英语会话,此外还要基本掌握汉语拼音……这种学习强度对学前儿童来说,既是吃力的,更是脱离实际的。其美名其曰是要孩子“迎头赶上”,但实质上是过早将孩子扯入“学习竞争”的大潮流中,甚至有“揠苗助长”之嫌。把孩子搞得又烦又累,也难言很好效果,让孩子没了天真活泼,甚至还会产生心理困扰。那这只是满足了一些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现实意义有待商榷。
据《人民日报》报道,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在内的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已达到99%。既然就近入学已经大势所趋,那为什么还会有如此疯狂的幼小衔接班?媒体采访发现,是因为部分民办小学可以通过面谈等方式选择招生,这便是培训机构所抓的市场。
有这种焦虑也属正常,但家长们应寻求合理渠道疏解,守住“一切为孩子好”的初心和底线,而不能被利用。
显然,现在疯狂的幼小衔接班状态,就是家长焦虑被培训机构放大和利用的现实表现。在“提升孩子能力,打好孩子基础”的宣传遮蔽下,家长们也过于沉浸在功利化的教育取向中,进而陷入了“盲目为孩子好”的主观片面思维追求之中,而忘记了孩子的天然成长,还有“减负”的时代要求。因此,幼小衔接班不应被过度追捧,希望广大家长能早日醒悟。
前些日子,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图据东方IC
当然,对待这种贩卖焦虑的市场乱象,不能仅仅寄托于禁令,关键还是得让焦虑回归正常,而不是被任意利用。
这不仅需要继续推进“就近入学”,寻求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实与平衡,还要营造孩子正常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让教育竞争科学化合理化,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规范教育机构的具体行为,每一个相关方都要做焦虑的疏解者。
END
文丨默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