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教育法:给孩子爱和自由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人一出生就具有无限潜能。”

  ----玛利娅·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

  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摘自百度百科

  蒙氏教育是什么?是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思想尚未成熟的儿童,大部分行为就像一个初始机器人,在模仿,在学习。中国父母的早教会教出一个乖巧的孩子,但是有没有过早的扼杀一点原始的东西?这是无从考究的,但是小编只能说一定有。顺其自由发展,让其自我发散原始想法,试试看“做自己”。

  家长可以为其做点什么?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家长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

  譬如家长将颜料画笔纸准备好,让孩子去接触。让孩子去画一棵树,但是并不教导如何画画,如何画一棵“像”的树。孩子自己可能就知道用笔画,也可能觉得无法舒适的用笔从而直接上手。也可能画的“树”并不是绿色,没有我们想象的形状。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孩子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谁说过树一定有固定形态?谁说画画一定得用笔,艺术从来就是没有界限的,一个没有传统思维固定的孩子指不定就是个艺术家!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而家长就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好协助启发开导,需要和普通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区别。适当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只给与协助与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开动脑筋,由此挖掘潜力。

  举个例子,在学英语口语这块儿,很多家长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都会觉得学习因为还太早,觉得怕孩子不能接受,首先就把孩子给否决了。但是孩子的接受力比家长想象的要强非常多。

  零英语基础孩子第一次上课之后,在完全不懂听不懂的情况下,有些孩子选择逃避,哭着说“我听不懂,我不学了”,而为什么有些孩子说的是“我听不懂,但是我想学”呢? 除去性格之外,家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说“觉得难我们就不学了”和孩子尝试过觉得根本无从努力而放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家长主动以保护为理由来放弃,实则干扰了孩子的选择,难免会造成孩子“原来觉得难就可以轻易放弃”这种想法。这会导致日后孩子形成对陌生事物拒绝尝试而是避开的想法形成。至于说的孩子的潜能,潜能如果一直只能潜伏,那么再大又有什么用?

  让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即使再小,家长都不应该过多的干涉思维,为他们做好足够的引导,阻挡一些来自社会的恶意就足够了。

  以上言论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今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从开创之日起,蒙特梭利教育法就很快风行欧美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幼儿教育革命。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以蒙氏教育法为指导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倡导素质教育、崇尚自由个性的当代中国,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法也正在逐渐改变中国人的教育理念。

  小编建议,传统的幼儿园在目前还是较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有兴趣并且有较高接受力的家长可以一试,但是更建议家长们动用自己本身的力量,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好的方面先做一些尝试,与同龄小伙伴一起带孩子,在假日形成自己的“假日蒙塾”,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蒙特梭利育儿法基本原则:

  1、 以儿童为中心。

  2、 不教的教育。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 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6、 尊重孩子成长步调。

  7、 混龄教学。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9、 摒除奖惩制度。

  10、 爆发的教学成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