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新语文"新"在哪里?死记硬背机械答题不再管用

  

  作文写作靠模板,文本鉴赏翻教辅,古文分析玩套路……在现实课堂中,语文教育“怪象”不少。功利、刻板是当下许多家长、专家对语文教育的印象。

  2018年,广东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进程。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高一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新课标,两年后,他们是第一批使用新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学子。在新课标新教材中,语文课本发生了什么变化?新高考语文科目对于考生、教师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我们邀请到了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广东省高考语文专家委员会会长,高考作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教研室主任周小蓬教授,与我们分享: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导向下,教师、学生如何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语文学习不是学了多少字 会用多少名言名句 而是正确使用语言

  死记硬背的能力,简单机械的做题能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调整和改变。

  如今,在语文教学中,古文赏析、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题型答题都不乏定式套路。

  “孩子每天做各种习题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感觉收获不大,学语文的积极性也不高。”不少家长会有这些苦恼。

  周小蓬指出,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改革最大的变化是考察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面,运用语言的能力。举个今年高考作文的例子:班级召开读书报告会,针对历史材料来谈个人的感触。这样的作文题目以前很少出现,在一个真实情境下让学生写出一篇发言稿,有目的、有情境、有任务,又有对象。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作文题目

  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给学生打好文字功底的基础,使其能熟练使用文字语言工具,需要因时因地、因目的、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广东省高考语文专家委员会会长周小蓬

  什么是语言应用能力?戳视频了解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适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周小蓬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同样要把语言放在一个交际的环境下去教。就像观察鱼最好还是在水里面观察。而不是把鱼从水里面捞出来观察。学语文不管是词也好句也好,都放在交际语境下去教。无论是英语也好,汉语也好,最重要就是大家不要把关注点老放在学了多少单词、看了多少文章、写了多么深刻的作文上。不要过分追求难度,而是要追求在不同情景的交际环境下,理解和恰当地使用语言的意识,简单来讲就是追求“语言语境”的意识。

  新教材,“新”在何处?

  新教材绝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而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周小蓬对记者说,新的语文教材,保留了很多以前的课文。但是新教材“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落实18个“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学习任务群”“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群文教学”……各种新名词新提法扑面而来。

  新教材变化大,但绝非对既往教材教法的颠覆,而更多是“守正创新”。原来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做一些练习题和注释题,而现在是通过各种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教材里面贯穿了学生活动、促进整合、读写结合。

  以前我们一课书就是一篇文章,第二课是又一篇文章,现在一课可能有四篇文章,就是一课对应的可能是几篇文本。教材做了一些初步的整合,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或者说广度。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广东省高考语文专家委员会会长周小蓬

  新课标教学难点在于改变教学观念

  “教参式”教学,“按点给分”“依纲判断”,用题海战术“包围”语文教学,已然变成通用手段。新高考背景下,周小蓬认为,对于老师来讲,摆在首要位置的是转变观念:“灌输性”的教学要变成“启发式”的教学。

  周小蓬说,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是潜移默化的。分数、升学为最终目的教学心态让部分教师对语文的理解限于表层的学科知识传递,却丢失语文教学的内在——帮助孩子在学习阶段建立正确的认知观以及独立思考事物、看待事物的能力。

  面对新高考 家长很焦虑

  周小蓬:不改才应该焦虑!

  近年来,语文改革动作频频,从统编教材改版,到新高考语文政策调整,语文学科考察的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们无法适应,“压力山大”。

  周小蓬说,死记硬背+定式套路的语文教学,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改革,家长才应该更焦虑!

  来源:袁媛工作室

  编辑:广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