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学长:高考失利到宾大博士的逆袭史 什么才是世界名校敲门砖

  

  春藤说:高考素来被认为是“人生大考”,它决定着大多数孩子的人生走向。但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人发挥失常,而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春藤“超级学长”第三期访谈就是一个学霸高考失败后,触底反弹的励志故事。

  学姐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高考失败并不代表人生失败,终极目标的达成,靠的绝对不会是一次考试的成绩。

  春藤更新的“超级学长” 系列访谈,我们邀请了一些超级学霸来讲一讲自己在学习上的经验,以及父母对自己学业的影响。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后简称“宾大”)的博士生郭梦娇学姐。

  

  郭学姐的学业可谓是一波三折,作为小学的中等生抽签进入省级重点,随后顺利考进重点高中,后来高考失利进入艺术院校,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出国学习,然后开始一路逆袭,硕士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斯坦福、牛津和宾大等名校offer,最后在众人的惊叹中奇迹般申请到了宾大博士。

  高考大翻车的她靠什么实现人生反转,触底反弹?快来看看郭学姐自己的讲述吧。

  一、小学阶段的小透明被幸运抽中,进入省级重点中学

  小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中等生,在一所非常一般的学校里面,可能连班级前20名都排不进去。

  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妈问“我孩子表现怎么样“,老师非常给面子地说“一般”。

  当时我妈妈是崩溃的,其实我觉得老师这样说已经是在夸我了。

  所以小学阶段的我就是那种坐在后排,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没有闪光点会被众人埋没,老师说一句“一般”然后自己就觉得不错了的小孩。

  初中我去了太原五中(省级重点中学),但这不是我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报的人多,但能进的人少,所以学校采取的是抽签方式,我就是被抽中的幸运儿。

  太原五中的学习氛围是鼓励学生发展综合能力的,也就是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教育同样重要。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自己被发现、被看到、被鼓励了。

  尽管我学习成绩一般,但学校里很多老师会去从其他方面鼓励我,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老师能够真正看到我、关心我,让我觉得自己跟老师是有连接的。

  老师对我的关心是发自肺腑的,在他们的眼中,我不是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不是一个被贴了标签的人,不是一个没希望冲刺的学生,我就是郭梦娇,他们关注我这个人和我的成长,而不仅仅是分数。

  

  第二点老师对我是有支持和要求的。

  小学老师可能觉得我的成绩一般,我就是被忽略的那一拨孩子。

  但初中老师对我有期待、知道我能够做得更好,而且能告诉我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学生然后逆袭了,他们让我看到有路径、有方法可以做得更好。

  也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一些好的老师,我就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更好一些。经过我的努力,初中时的成绩从中等逆袭到了年级前20名,到了中考的时候,我可以进入任何一所重点学校。

  二、高中成绩下滑“人生大考”翻车,进入艺术院校

  高中之后,我的成绩又下滑了,最大的原因是对学习失去了动力,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有什么用?每天刷题是干嘛的?对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产生了反思和质疑。

  因为家里的原因,一般老师说的话鼓励不了我,比如要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赚钱、生孩子之类的……我完全听不进去,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

  当时我的成绩虽然有所下滑,但还算可以,差不多过一本线20分左右的水平,而且学校推荐我参加有降分政策的自主招生,所以我当时的目标是北大。

  但我的成绩十分不稳定,这个问题在高考中彻底暴露了,导致我考砸了人生中最不能考差的一次考试,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砸——高考成绩跟我平时的状态至少差了一百来分,连一本线都没有上。

  最后算上加分,我能够去两所学校,一是作为特长生去四川大学,另一个选择就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面对两个选择,一本名校和不知名的艺术院校,一般人应该都会选择川大,但我没有。

  我参加了这两个学校的面试,在上海面试中我遇到了人生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两位导师,我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谈吐所深深吸引,所以我毅然选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当时因为我的选择,家人还和我发生了争吵,我爸觉得“能上川大还不知足?川大至少是名校啊!”

  我在做决策的时候,是跟其他人的思维有些不一样的,我当时就问自己:即使是在考差的情况下,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总结了三点:我想要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想要指点迷津的导师,可以在我人生遇到困扰的时候给予一些帮助;我想要好的学习资源,我觉得只要有个图书馆,我就可以自己学到任何东西。

  在国内读大学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品尝到了高考失利的苦果,因为艺术学校没有太浓厚的学习氛围,但和身边的同学不一样,大学期间的每天我都在积极地学习。

  因为我觉得我的人生不该是这样子,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潜质的人,即使来到了一个不是重点培养学习能力的地方,我想要的也是导师、伙伴和学习资源,所以我要期待更好的机会,或考研的时候再逆袭。

  三、本科后的一路逆袭

  凭借的是个人的综合能力

  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读了一年多的时候,我妈妈拿到一个去澳洲开商店的机会,家里人说干脆你也去陪妈妈好了。然后我就开始搜索相关信息、考雅思、提交申请,转到了墨尔本大学。

  到了墨尔本大学后,我又被打击了,一开始就在语言、文化和学术上,被更多厉害的人直接碾压了。

  但当时的我,是痛并快乐着。如果在一个新的地方,我处于中等偏下或更差的位置,这让我非常开心,因为我会有动力去逆袭,而且有一帮厉害的人可以带着我变得更好。

  我的英语成绩一般,开始我听不懂老师讲课的重点在哪里,只听得懂简单的生活用语,但一讲到关键的专业性名词,我都听得很模糊。

  而且我专门选了文科里的社会、哲学、政治学等课程,我想逼迫着自己读很多、写很多,这样英语水平提高得会很快。

  这些课程都非常难,比如会讲到福柯、霍布斯等哲学家,还会要求读他们的原著,就是那种比较古老的英语书,一页纸我读很久都不知所云。

  当时的每节课,我可能只能听懂一半,但课程重点就是在那听不懂的地方。我就上课听一遍,下课又会听一遍录像,我还会多次梳理课程笔记,然后坚持阅读英文原著。

  一节两小时的课,我课下会花8个小时,至少上课时间4倍以上的时间去学,就是要啃下来。

  我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第一个学期,两门中国学生一般都会在及格和不及格边缘徘徊的课——政治哲学和经济、社会学通论,我都拿到了A。

  这两门课都需要语言和西方人文的基础,这两方面我原本都不强,但我凭借自己浓厚的兴趣、花了很大功夫啃下来了。

  

  墨尔本大学有和沃顿商学院的交换学生项目,竞争非常激烈。最后有两个人去了沃顿,我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的成绩在所有墨尔本大学申请人里面至少是前两位。

  申请硕士的时候,我拿到了哥大、卡内基梅隆、斯坦福、牛津和宾大等名校的offer,我选择去了宾大学发展心理学。

  后来我准备申请宾大的博士,这是我参加所有申请当中难度最大的,而且我能拿到这个博士,很多人也觉得是一个奇迹。

  首先包括宾大在内的很多美国名校,博士相当于一份工作,不仅可以拿全额奖学金,学费、生活费全免之外,每个月还能拿到两三千美金,就等于学校投资50万美金去培养一个博士。

  其次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极其夸张的,每年有100多个非常厉害的人去抢2~3个名额,单单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人一路学的都是心理学,硕士和本科至少有一个哈佛或此类名校的title。

  最后就是博士对学术和之前的经历、专业要求是最高的,我的本科专业跟它不对口,工作经验跟它也没有关联,唯一相关的就是一年的硕士,但这个也没有真正能够体现出学术的东西。

  从我的背景和经历等各个方面来讲,我都完全没有胜算,几乎不可能申请到博士的,但最后,我的综合能力打动了老师。

  这就是为什么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不是最突出的,但我有机会申请自主招生,因为我做了很多组织和创新性的事情,老师觉得我有能力;在宾大的时候,我的科研能力不是最强的,但他们看到了我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能力。

  四、人生的触底反弹靠的是动力、方法和努力

  从我逆袭成为学霸的切身经历,再结合我对身边的那些学霸们的感受,我认为在学业上获得成功,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学习动力。

  在我个人来讲,主要有两个动力点。

  第一个是因为我的家人,我一辈子都想做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事情。

  第二个就是高考失利。逆袭之前,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人,后面经历了挫折,然后觉得自己让周围爱我的人都失望了,同时也觉得自己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我觉得我逆袭的一个核心点就是经历了重大失败,因为“疼”了自己知道主动去“要”了,之前就像被关着的灯,经历了一个挫折就会变成一个很燃的人。

  我身边的学霸都是如此,他们是一帮很自然的人,不需要家长和老师逼着学习,而是对学习这件事自己真正感兴趣,觉得好玩。

  

  第二个就是学习方法。

  我认为凡事背后都有本质规律,如果抓到这个规律,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身边的学霸都是如此,尽管每个人的方法会有一些小差别,但他们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掌握到了学习的一些规律。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方法。

  

  首先把单独的知识点理解透彻,然后内化成自己的,可以用费曼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等方法保证输入、思考步骤的高效。

  其次就是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最后形成一个体系,可以用思维导图等方法来确定自己是否掌握了这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然后通过刻意练习培养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将知识点跟考题相匹配,达到看到题目就知道考什么,就知道怎么答的效果。

  最后一步是建立反馈体系,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需要用错题本不停地反思,整理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

  第三个就是向上的习惯。

  不管是申请硕士、博士,还是后来找工作,大家都觉得我肯定需要花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去准备,事实上我没有。

  以前我也觉得自己是零准备或裸考的,现在我觉得不是的,其实我一直在准备,每天的学习、努力和进步就是准备,只是没有设定一个具体的指标。

  比如现在雅思裸考我也能考8.5分以上,托福裸考也能上100分,只是我没有为了申请和考试而专门上补习班,或三个月内严格要求自己,而是我一直在下功夫去学习。

  这有点儿像打通素质和应试的结果,就是我把素质能力提上来了,提前熟悉下题型,我就可以考得还不错,申请也是这样。

  当我把动力、方法和习惯都做到位的时候,成绩不会辜负我太多,尽管有一两次没有发挥好,但整体成绩还是算好的。

  五、给家长的建议如何点燃现在孩子的内驱力?

  最后聊聊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头痛的事情,跟我一样,这一代孩子没有吃过生活上的苦,当家长说“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一般效果不明显,甚至会有反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鼓舞这一代的孩子或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

  从我的个人经历和现在自己带学生的经验来说,首先,每个孩子之间肯定会有一些个性化的差异,但教育的核心都是趋利避害。

  我有个学生特别喜欢韩国的一个组合,我首先跟她一起去了解这个组合,她说他们每天要训练16个小时,汗水都积攒到一个盆里,每天达到多少汗量才能休息。

  所以当她有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我就会用她喜欢的偶像去鼓舞她,比如跑步这件事,我问她:“如果这个偶像组合跟你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会怎么样?”

  她说:“他们可能会再跑一会儿吧。”“那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再稍微坚持一下?”

  我就是用她已经接受的东西,让她看到原来自己的行为是可以跟偶像产生关联的。

  还有一些孩子很佛系,感觉对什么都不在乎,我就有这样一个在美国读书的学生,他觉得自己干嘛要上好学校,做一个平凡人就很好。

  我当时就带他逛了一些学校,有一些比较差的,也有一些中等的和比较好的学校。

  在比较差的学校里边,他发现大家都到处乱跑,上课的时候也都乱吵,老师特别暴躁等等;去中等的学校,发现整个面貌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比较好的学校,大家都会主动去做各种社团活动,老师跟孩子玩在一起等等。

  他自己就看到了不同级别学校之间的具体差别,然后我问他:“你觉得这些学校怎么样?你喜欢哪一种?有什么区别?你是不是觉得好学校和次点儿的学校是不是都一样?要不咱就去差的?”

  然后他就说:“不!老师,我觉得其实差别还是挺大的,我想去好学校。”

  所以我觉得想要鼓舞现在的孩子,有可能就要让他们看到具体的情况,比如不同处境的学长学姐,不光了解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还要包括他们整个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样做,孩子自己心里会有一些比较和判断,然后就会产生一些想法,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去实现这些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六、春藤快问快答

  最喜欢的一本书:《相约星期二》

  推荐给家长的书:《孩子不可或缺的需求》

  成长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我爸爸

  最大的愿望:支持更多青少年和家长做有意义、好玩的事情

  想做但是一直没做的事情:学吉他

  用三个词形容自己:贪玩、煽情、小孩

  最想坚持的一件事情:持续进步

  最想克服的一个习惯: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