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原标题:《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关注
李晓耘名师工作室
科学教育平台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版)》精神,学习理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理念和教学建议,了解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趋势。2022年12月16日,李晓耘名教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参加了广东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线上培训会。
一
培训内容
二
专家介绍
主讲教师
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新课程培训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副主编。
三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喻伯军教授从修订背景、主要特点、主要变化、学习建议四方面详细分析解读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认识和理解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且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有所准备。
1
修订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要求,希望现在的人才更有创新性、更具个性化。
(二)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2
主要特点
(一)一至九年级整体设计
这是课程标准第一次把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打通,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实施。同时,课程标准注重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和初高衔接,体现了课程的进阶性。课程进阶与每个学段的教学都有很大关系。对小学科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照顾到前后联系,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教学位置,明白学生的发展方向。
(二)素养导向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的建构也是基于核心概念。所以方法也要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要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这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方向。
(三)注重综合
原来的课程标准中有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新颁布的修订版课程标准淡化了四大领域,凸显出13个学科核心概念,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这是注重综合的一个表现。另外,新课标提炼了跟科学密切相关的四个跨学科概念。新课标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对跨学科概念的理解也是在核心概念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
(四)加强实践
(五)体现进阶设计
(六)增加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这个词是新出现的,用来描述学生学的怎么样,达到什么水平。学业质量是指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进行的总体刻画,用以反映目标的达成度。
(七)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提到至少通过四个方面推进科学教育改革:动手动脑,继续推进探究式教学;学思结合,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知行合一,加强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主要变化
新增内容:
1、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
2、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3、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4、学业质量标准
5、考试评价建议
6、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
4
学习建议
(一)仔细阅读课标文本
1.逐字逐句阅读,边读边做好标记。
2.与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照着阅读,理解其中的变化。
3.对其中特别有感受的地方进行摘录。
(二)参加课程标准的培训
1.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研究学习。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思考。
3.在培训过程中,也要多提出问题,探究交流。
(三)学会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探索应用
1.学会借鉴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和案例,进行实践。
2.要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建议来探索课例。
3.把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运用在日常教学中。
4.总结提炼实施课程标准的经验体会,形成文章。
5.分享与交流。
扫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