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名师公开课创新教案),附课后教学反思

  一线语文教师,分享教育干货!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有人住轩敞华屋,楼阁台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茅茨土阶。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后者,又将如何自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铭文《陋室铭》,品味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志士情怀。

  二、解题

  1、齐读: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优美,像本文,尽管只9句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用红笔勾画出来。

  三、初读,感受铭的形制特征

  1、读准字音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一遍,帮助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

  吾(wú) ? ? 德馨(xn) ? ? 苔(tái)痕

  鸿儒(rú) ?调素琴(tiáo) ?案牍(dú)

  2、注意押韵

  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你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ing,灵ing,馨in,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3、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的有规律停顿。

  请一位同学明确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当然,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这些,还要根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速、重音等。

  同桌互读,倾听并纠正。

  全班齐声朗读,感受铭文的特点。

  3、《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情景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我们去年背过,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乐观、豁达、高扬),那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陋室铭》(出示课题),看看我们从中又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简介陋室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简介“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教师补充: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丁、经、形、亭;那么,韵脚就是ing

  3、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最终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四、初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五、合作学习,走进陋室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在理解的过程中标注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C生解释重点字词,B生翻译句子。)

  五、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开始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其目的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4、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6、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山水写起,以山水作比引出陋室。“不高、不深”喻“陋”,以“仙”、龙”喻“德”,以“名”、“灵”喻“馨”,从而巧妙地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写法叫比兴。

  3、居住环境、交往朋友、生活情趣

  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与诸葛亮、杨子云一样,身居陋室而品德高尚。进一步深化主题。

  5、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更有力地证明只要主人“德馨”,陋室就不显其陋的道理。

  6、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六、拓展延伸,感受陋室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小结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养性、笑对人生,做像刘禹锡那样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佳人!

  七、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八、交流感受,总结陋室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谈

  陋室不陋,精神永远年轻!陋室不陋,经典永远不朽!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教学反思:

  一、注重文言文的教学,到感情的把握不到位。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我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齐读,赛读,个别读,在在读中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对朗读的感情把握的不到位,课文的重读和朗读的节奏把握的不好。

  二、教师课堂讲解过多,没能放开手。

  根据工具书解释字词和翻译课文占用时间过多,上课时总担心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提问过多,学生参与活动有种被老师牵制的感觉。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没有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能充分相信学生。

  三、设计问题过多,没有很好的突破重难点。

  针对“陋室的环境描写,学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解释的不够到位,基础差的学生掌握的不够牢固,在设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限制学生的发挥,只说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学生自己发挥的应该还有很多,却没给他们时间展示出来。

  从效果上来看,思路清晰。学生调动的课堂氛围也不错,整节课围绕着教学重点展开。再次关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注重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