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为啥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一直以来颇受争议。

  尤其在清代时期,许多文人学者对于明代更是含有微词,而到了现代明朝更是被一部分人称作“三无朝代”。

  

  (明代地图)

  这个称呼,出自现代名人高晓松之口,他认为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可不就是三无朝代。但从现代,当我们纵观明朝历史,我们会发现明朝比我们想象得更有意思一些。

  那么明朝真的会是“三无朝代”吗?又是否真的如同高晓松所说的呢?近三百年的王朝真的会是如此不堪吗?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后人称呼明朝。

  到了他的儿子朱棣继位之后,因为朱棣曾做过燕王,封地就在北京,加上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虎视眈眈,曾三朝在此建都,于是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由此明朝将北京定做都城,如今的故宫也是那时兴建的。随着朱棣的即位,整个的大明百废待兴,开始着重发展社会经济,以追求“斯民小康”,对此还针对田地耕种、救济赈灾等,一举开创了“永乐盛世”。

  

  (朱棣)

  再到后来明朝中后期,宦官当道,至此明朝开始走向衰弱,直到后来明朝的覆灭,清军入关后顺利接管了政权。而在清代依然存在着许多反清复明的分子,因为清朝是唯一一个掌管全国政权的朝代。

  在许多汉人的眼中,汉人不可以被其他民族统治,如此的反抗,也让清朝对于前朝事物特别敏感。而明清两个朝代也成为了后世十分具有争议的两个朝代,有的人更喜欢明朝,而有的更喜欢清朝,也由此引发了很多的讨论。

  之前我国著名歌手高晓松曾创办过一档自己的节目《晓说》,在节目中他传达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关于明朝的评价上,高晓松曾作出妄评,“明朝是三无朝代”,其含义便是“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

  这番话一出顿时引起许多人热议,高晓松是从清华毕业,作为我国顶级学府的学子,他的文化水平和见识自然是不少的。但他对于明朝的这番评价,却不能引起他人的苟同。

  如果当他真正了解到明朝,便会发现他的“三无”,根本配不上一个两百多年的王朝。而翻阅明朝历史,我们也足可以找出辩驳他的证据。而高晓松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哗众取宠,贻笑大方。

  

  (高晓松晓说截图)

  而且从高晓松以往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许多文化都是一知半解,虽然博学但是却并不精通。而他更是入了美国籍,说出这样的话似乎也不让人震惊了。

  二、明朝真的“三无”吗?用历史告诉你答案

  那么明朝真的是“三无”吗,在历史上真正的明朝,又真的会如同高晓松所说吗?

  那么我们首先要从一个字入手。高晓松声称明朝“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这个“名”该如何定义呢?

  

  (高晓松晓说截图)

  名究竟是出名,还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姓名的?

  说起明代,我们依然会对许多皇帝和历史侃侃而谈。比如当初的朱元璋黄袍加身的故事,还有他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最后却反被朱棣登基,从此朱允炆下落不明。

  又比如明代著名的航海冒险者郑和,他七下西洋,为多地带去了华夏土壤上的诸多文明。这样的人难道还不够出名,也算不得名士吗?

  所以,如何定义“名”十分重要。

  按照高晓松的解释,他认为明代没有名君,是因为许多皇帝性格暴戾,到了明代中后期更是不理朝政,任由宦官掌权,枉顾朝纲。这样的解释看似有理,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跟,如果仅仅是讨论明中后期,又何必将整个明朝带上呢。

  我们光是从朱元璋和朱棣两任来看,便可直接反驳他的观点。

  朱元璋继位不久后,开始大肆开展打击全国贪官污吏的运动,从中央到地方被挨个清缴了一遍。随后又颁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将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减轻。

  

  (朱元璋画像)

  从而推动了百姓的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耕更是对开垦荒地的农民有重赏,加强地方的治安。而由于朱元璋即位后,不论是杯酒释兵权还是一连串的诛九族案件,都让许多人认为朱元璋此人太过心机,为了巩固皇权竟然如此。

  如果凭借这个来认为他不是名君,那么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作为开国皇帝,他对于明朝的贡献和上任后针对惠民的种种政策,可以说是瑕不掩瑜,而作为一个帝王,没有任何手段又怎能一步步踏上最高的位置呢?

  随着朱棣的即位后,朱棣开始着重于完善军事制度,还对许多地方实行诸多政策,以达到大力发展农耕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农名破产,更是保证了普罗大众的徭役争派。

  而朱棣甚至还着人编撰《永乐大典》,而《永乐大典》被称作有史以来最全的百科全书。

  

  (朱棣与永乐大典)

  对世界的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朱棣在这其中起到的推动作用自然十分重要。而在朱棣永乐时期,明朝更是加速了对外扩张,由朱棣御驾亲征,多次大败蒙古,甚至成功占领了库页岛,扩大了明代的版图范围。

  在明朝前期的几任皇帝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改革,以追求明朝发展得越来越好。尽管他们作为帝王都有一些不被理解的地方,但我想他们做出的成就足够被称作名君。

  而明朝的名将,纵然不像历史上那些流传千古的大将英雄,但是认为明朝没有名将实在是太狭隘了。

  明朝时期建立的水师,是当时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郑成功收复台湾靠的便是水师队伍,到了后期的戚继光抗倭,靠的更是这支整顿后的队伍。

  

  (明代水师)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更是军事家,他在面对清朝的追击之下,一面抗清一面收复台湾。当时台湾被荷兰侵占,郑成功亲自率兵从金门出发,随后在海域与荷兰海军展开对战。而最终是成功收复台湾,将属于我国的领土完美收复。

  戚继光更是明朝抗击倭寇的名将,嘉靖年间,戚继光在江浙一带与倭寇展开战斗,随即又在金华、义乌当地召集了三千士兵组成了他的亲兵队伍,对他们进行训练,被称作“戚家军”,也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一支队伍。

  

  (影视剧戚家军形象)

  此后多年,戚继光辗转台州、福建、浙江等多地与倭寇水军展开战斗,将对方打的溃不成军。在抵御南方的倭寇后,戚继光又北上抵抗鞑靼,屡次阻挡敌方进攻,将鞑靼成功击退,在这之后戚继光被封为了少保。

  不论是郑成功还是戚继光,两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民族英雄,他们抵御了外地收复失地,这样的将才难道不是名将吗?

  说起明代的名士,例如王阳明、张居正这样的大人物。王阳明是名的该著名的思想家,阳明心学讲究“致良知”,将人作为思想的主题,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代表,推动了明代后期思想上的革新。

  而张居正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才能也不容小觑,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财政、军权、徭役赋税等等均作出了改革。张居正知人善用,任命了戚继光、李成梁这样的人才,张居正对于明代的发展做出了自己贡献。

  

  (张居正画像)

  然而比起这两位,我还更想提到明代一位著名的官员,海瑞。海瑞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清官。他两袖清风,历经四朝,主张惩治贪官污吏,颇得民心。百姓都称呼他一声“海青天”,将他比作包拯看待。

  海瑞还主张疏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保证水患两侧的百姓安全,海瑞更是断案入神,历朝历代对于海瑞的评价均高,认为他是青松翠柏,更是守护百姓平安的好官。

  从上来看,如此张居正、王阳明、海瑞难道算不上是名士吗?他们的精神传达给后世,更是流芳千古。

  

  (海瑞画像)

  在看完上面的阐述后,这下您对明代是否真的是三无朝代,心中肯定有了答案。那就是高晓松的认为完全是错误,他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的一种揣测和误解,更是对于明朝的抹黑。

  但是不论如何,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在入关后,各种制度上大部分的承袭了明朝的制度。历代帝王也都大力推行汉文化,将满清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到了后期甚至许多八旗子弟不通满语。

  清代承袭了明朝,也没有否认明朝文化,而从现在来看明朝的覆灭也遵循了历史的必然性,就如同后来的清政府一般,是几乎无可避免的事情。而从后人的角度去胡乱评判前朝,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不客观公正的。

  

  (明代画像 图文无关)

  所以高晓松的言论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而随着明朝中后期的堕落,在明代末期时百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军更是频发。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是农民起义军。顺治帝南下入关,成功占领北京之后,明朝一众人等均逃亡南方。

  直到吴三桂杀了永历皇帝,南明的覆灭也标志着明朝的彻底结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