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跨千年”的怒江,继脱贫攻坚之后,如何讲好下一个故事

  “一步跨千年”,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云南怒江的脱贫历程。过去十年,怒江的变化成为中国大规模减贫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的生动案例。

  3月18日-19日,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来自2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4个国际组织的19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这座边境小城。

  这是继2021年之后,怒江论坛第二次举行。人们好奇的是,继脱贫攻坚之后,怒江的下一个故事怎么讲?减贫从不是一次性的,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不落入新一轮的贫困?或许,数字经济能给出一个新的方向。

  “我在调研一所中学时看到,傈僳族的孩子们在用智能系统学习英语,在现代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新的数字经济能够弥合地区的遥远和曾经的落后带来的差距。”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在致辞中表示,期待怒江进一步加大在智能医疗、智慧教育、平台经济等领域投入力度,更好依托数字技术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争当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3月18日-19日,2023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怒江泸水市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少数民族在演唱民歌。主办方供图

  “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论坛为什么在怒江举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全州55.47万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成以上,60%是“直过民族”(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6.24%,是中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的怒江,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论坛开幕前,主办方特意安排一天时间邀请中外嘉宾走进边境村寨、易地搬迁社区、傈僳音乐小镇等地探访。在百鸟谷的草果庄园,两位傈僳族装扮的姑娘正对着镜头直播带货,她们手里拿着的是一罐草果蜂蜜,透过手机屏幕,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讲解商品。

  怒江泸水市百鸟谷草果庄园直播间,傈僳族装扮的主播正在解说草果蜂蜜。南都记者 王凡 摄

  草果是怒江产业扶贫的一个典型案例。“草果对怒江州而言,可以用几个词形容,叫贡献最大、辐射面最广、带动力最强,没有之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南药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于福来是怒江州首届“荣誉市民”之一,他的工作就和怒江的草果产业有关。据介绍,他和团队研发了包括草果酒、草果巧克力等20多款产品,其中有7款上市,大大提高了草果的附加值。

  在怒江提供的“中国减贫样本”中,易地扶贫搬迁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3月18日,南都记者来到怒江州泸水市和谐社区。这是2019年底建成并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有一万多名居民。在社区幼儿园,少数民族孩子们正在学习普通话,他们的新家就在隔着一条马路的对面。

  怒江泸水市和谐社区幼儿园。南都记者 王凡 摄

  “如今,这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扶持是巩固怒江脱贫成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原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论坛中强调。他认为,目前搬迁人口总体稳定、生活可过,但需要长期的稳定,不仅要稳定,更要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可放松。

  南都记者注意到,多位参会者都提到同一个词,那就是“窗口”。怒江的减贫经验,包括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等多项举措。透过怒江这个“窗口”,能看到中国实现大规模减贫的生动实践。

  “希望各国人士继续关注中国发展,深入怒江、深入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并向世界讲好客观真实的中国故事。”郭卫民在论坛致辞中表示。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在论坛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智能医疗、智慧教育,数字技术为怒江带来哪些新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数字技术赋能云南省怒江州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启动仪式。该计划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云南省怒江州共同发起,致力于丰富和拓展怒江乡村建设中的技术发展空间,助力“数字怒江”建设,促进当地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怒江之行,郭卫民除了参加论坛,还带领团队开展了密集调研,调研的主题正是“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论坛上,郭卫民特别提及,“我在调研一所中学时看到,傈僳族的孩子们在用智能系统学习英语,在现代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新的数字经济能够弥合地区的遥远和曾经的落后带来的差距。”

  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数字技术赋能云南省怒江州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启动仪式。主办方供图

  教育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刘永富2013年到国务院扶贫办工作,是见证和参与中国脱贫攻坚的一员。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建议对怒江3-6岁的少数民族学前儿童进行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专项行动。“他们不仅要学普通话,还要学外国的语言,要走向世界,不能就在山沟里待一辈子。”刘永富称。

  现如今,数字技术或许能帮助这样的美好愿景更快实现。除了智慧教育,智能医疗也为偏远山村医疗资源不足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3月18日,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负责人、政府领导一同来到和谐社区,现场体验了科大讯飞“智医助理”AI医疗应用。

  基层医生正在使用“智医助理”为患者辅助诊疗。南都记者 王凡 摄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社区医疗站,“智医助理”监管实时数据大屏,动态展示着泸水市全市医疗服务量、医疗收入、AI辅诊、医疗质量等指标数据。

  据工作人员介绍,“智医助理”上线后,帮助当地人解决“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问题。通过智能问诊病历质控、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等功能,使基层医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

  比如,原来靠手工写病历,如今只要通过系统就能保留和随时调阅所有病患的病历;有了AI,对来看门诊的慢性病患者诊疗效率大幅提升,同一病人以往就诊情况和病历都记录在系统里“一目了然”,可随时追踪溯源,避免了一些针药的过敏风险,还能观察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差异。此外,基层卫生服务站还与全市医疗信息、医疗资源互通和共享。

  如今,“智医助理” 覆盖了泸水市8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12个基层医疗机构,帮助近300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为超过20万人次的当地村民服务。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怒江的下一个故事怎么讲?

  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是第二次参加怒江论坛。和不少同行者一样,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智能医疗诊所。

  “如果我们现在讲到AI智能诊所,一般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大城市,但我们在刚刚脱贫的村庄看到了这样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在提高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带给了大山深处的村庄与外界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现在从零开始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不见得意味着会经历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渐进式的发展。”胡萨姆·侯赛尼称。

  而近年来的数字新基建正好为此提供了重要基础。在“科技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重严介绍,2004年中国移动为怒江州独龙族开通了2G网络,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不通电话的历史。2014年,独龙族整族进入了4G时代。2019年,独龙江乡又成为云南第一个通5G的乡镇。“独龙族的通信方式从放炮传信直接进入数字时代,可谓是‘一网跃千年’。”他称。

  现场,他还向人们展示了几张照片:四川凉山州学生体验5G+VR的实验课;新疆疏勒县的小学和北京朝阳实验小学相隔四千公里,同上一堂课;北京一个医生在为四千公里外的乡村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少数民族儿童在通过手机学习普通话。

  李重严认为,伴随着5G通信为代表的新基建的普惠普及,下一阶段,研发推广产业、教育、医疗、文化、金融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成为5G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方向,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智能保障。

  继脱贫攻坚之后,怒江的下一个故事怎么讲?正如胡萨姆·侯赛尼大使关于减贫和数字技术的发言,“减贫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而最主要的,贫困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发展。今天认为不是贫困,可能在未来就不一定,所以必须要努力避免再陷入贫困之中。”

  “怒江发展又一次迎来了崭新机遇。”郭卫民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当今时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期待怒江继续用好政策条件、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动能,进一步加大在智能医疗、智慧教育、平台经济等领域投入力度,更好依托数字技术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争当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转自南方都市报APP·察时局 2023-03-21)

  原标题:《“一步跨千年”的怒江,继脱贫攻坚之后,如何讲好下一个故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