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扎根县中12年,他说:做老师最重要是这两个字……9240

  “这几天的培训,我听得如痴如醉,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找到了答案。”最近,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副校长王德宝正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

  能回到母校参加培训,王德宝显得很兴奋。

  2011年,他以华东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后改称公费师范生)的身份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高中教师。

  2014年,他又获得了华东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华东师大,对王德宝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他从这里出发走向杏坛,扎根家乡县中,并在从教的12年里迅速成长。2018年,29岁的王德宝就当上了副校长。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近十年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共招收8.5万公费师范生。作为公费师范生们的“大师兄”,王德宝与第一教育分享了他的学习与从教经历……

  人物简介

  

  王德宝,中共党员,2018年至今任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高中政治课高级教师,教育部第68期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曾获得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第二届皖西最美教师、六安市教坛新星、六安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六安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六安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六安好人、霍邱县优秀党员、霍邱县优秀共青团干部、霍邱县优秀班主任、霍邱好人、霍邱县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时间退回到二十年前,正在读初中的王德宝,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踏上了上学路。家住农村的他,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踏着泥路,走去6公里外的学校。

  王德宝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曾对全班说:“全班同学谁都不能迟到,只有王德宝能迟到”,并鼓励他说:“只要你能考到全年级前几名,老师就来接你上学。”

  从那之后,左邻右舍只要一看到王德宝的班主任来了,就知道他又考了个好成绩。

  王德宝还记得,老师常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永远争坐第一排”。这句话,他现在用来勉励自己的学生提高自我要求、主动争取更多机会。

  在老师的关心和激励下,王德宝在初中时就对教师职业有了向往。“那时老师还教我们唱了一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感受到做老师的神圣。”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择优选拔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也是在那一年,王德宝考取了华东师大首届免费师范生,坐进了理想学府的“第一排”。

  回想起在华东师大度过的时光,王德宝非常感谢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学校成立孟宪承书院,为免费师范生搭建学习和交流的专属平台;学校为他们配备“学习+生活”双导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关怀。

  王德宝的学习导师,是如今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郅庭瑾。“郅老师对教育事业钻研投入的专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大学时光中,最让王德宝难忘的,是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那段经历。

  “我担任的是世博会开幕式志愿者,四月底就要开始彩排。记得有一天,我白天在学校里献血,下午参与彩排直至第二天凌晨。晚上,我们站在黄浦江边,风很大、很冷,但是所有人都很亢奋……”

  

  这段经历,让王德宝感受到能够参与国家大事的自豪与快乐,直到今天,他还时常和同学、同事们提起。“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学习到了什么叫奉献精神。后来到基层做教师,非常需要这种精神。”

  2011年,王德宝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言,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添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那一年,他回到故乡六安市霍邱县,回到母校霍邱一中,成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曾经的老师,如今成为了自己的同事,王德宝终于实现了歌里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凡事比别人多干一点

  看到王德宝学成归来回报家乡教育事业,昔日的老师们有点赞,也有为他感到遗憾的。

  因为当时的霍邱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工作条件、待遇等并不理想。但王德宝非常坚定:“人要有契约精神,既然选择了成为免费师范生,就一定要做下去。”

  在工作的头三年里,王德宝每个月只有一千出头的收入,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干劲。“那个时候工作起来真是没日没夜的,经常工作到凌晨。”

  

  工作之余,王德宝还申请了华东师大的研究生。根据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履约任教一学期后,就能申请读毕业院校的研究生。

  为了不影响免费师范生们的日常工作,华东师大以“平日线上、寒暑假线下”的形式授课,让王德宝感受到母校的贴心关怀。

  “凡事比别人多干一点,就会比别人更好一点”是王德宝的座右铭。吃苦、好学、肯干,让他成长得很快,也受到了认可:简历上增添了一长串荣誉,29岁就当上了副校长。

  但最让他感到有成就感的,还是那种“被需要”的感觉。

  这些年,王德宝曾劝辍学务工的学生重返校园,曾帮助因贫困无力承担学业的学生摆脱窘境,也曾陪伴家庭遭遇变故的学生走出阴霾……每当看到学生身上点点滴滴的向好转变,他便感到选择这份事业绝不后悔。

  

  作为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王德宝认为“德育也是升学率,德育做好了,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学校,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每月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并通过举办成人礼、入校欢迎仪式、师生大联欢等充满仪式感的活动,给学生留下美好的校园记忆。

  

  他也做班主任,多年来他定下的班训从来没变过——“博约兼资,文行并美”,要求学生既要广泛地学习、多积累,同时语言和行为都要有美感。

  这次来上海,他和不少正在上海工作或读研的学生相聚。看到学生们成长成才,并不忘老师的栽培之恩,让他倍感欣慰。

  做老师最重要是这两个字……

  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专任教师总量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到26%。同时,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也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了2021年的1144.2万人次,报考人数10年翻66倍。

  一边是“教师热”“教资热”,一边却是王德宝在基层所看到的师资力量不足、流动性较大。

  看到一些大学生把考教资当作为择业“留后路”的一招,王德宝感到有些无奈。教师并不是轻松的职业,他认为,做老师最重要是做到“坚守”二字。

  在他的身边,就有坚守基层教育事业、初心不改的好榜样——霍邱一中校长杨明生。

  杨校长从教近40年来,多次拒绝发达地区的高薪聘请,长期坚守家乡,并克服恶性肿瘤带来的病痛,默默耕耘在教学一线,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2年还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到今年杨校长就60岁了,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清晨5:30到校,先在操场跑完10公里再开始一天的工作。”杨校长的“长跑精神”,给了王德宝更多坚守的动力。

  2022年年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公费师范生严格履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应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前一律不得解约,并保证2023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

  王德宝表示,希望有志于做教师的年轻人,能够胸有家国情怀,坚守到底,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做有温度的老师。他认为,为减少择业时的徘徊不定,尽早进行生涯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在霍邱一中,他从高一年级起就给学生们安排了生涯规划课。

  随着从教经验的累积,王德宝愈发感受到在华东师大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对工作的帮助。对于那些真正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王德宝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时,除了专业学习,还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尝试跨学科的学习,开拓眼界;工作后,也要不断学习,吸收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快速变化,以及对于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王德宝的学习与从教经历就像两个相切的圆。一头,他离开家乡求学深造,最后又回到家乡反哺母校;另一头,他从华东师大出发投入教育事业,成长若干年后又回到母校继续充电。

  这两个圆的相切点,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坚守。

  告别大城市回到家乡,扎根县中,虽然忙碌辛苦,但能践行当初在毕业典礼上许下的诺言,在国家需要的地方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王德宝不曾后悔。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