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味 | 陈友芳: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存在

  编按:本文为陈老师出差公干途中的朋友圈随笔,既有父子情深,也有学习方法,还有教育思考,颇具价值。特向陈老师申请转载,供家长朋友们参考。育儿过程不易,正如曹公在《红楼梦》中所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味,也许只有当父母的自己才知道。读完陈老师的随笔,编者想起两句话,能略解家长和子女双方的一些误解和心结:

  

  作者简介:陈友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考试中心重大委托项目“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核心成员;教育部高中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职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家统编思想政治教材主编,教育部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组核心成员;人教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各类课题多项,主讲《博弈论与哲学》等课程。

  陈老师朋友圈随笔原文:

  儿子高考成绩揭榜后,我问他:爸爸的功劳大不大?一向不屑爸爸的儿子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爸爸还是有两把刷子”。

  小时候曾带他去黄山,他对带他玩的安徽出版集团的小姑娘说:我爸爸就是一个“骗子”,只会胡吹,没有什么真本事。

  第二句话“你饭桌上常说的两句话对我超常发挥起了很大作用”。

  我在饭桌上总是对儿子说:高考命题人心地善良阳光,高考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考试;越新的题目越送分,平时没有见过的材料类型问题类型其实都是送分的(此处删掉若干字)。尤其是后一句话让他的数学远比平时考得好。

  第三句话“爸爸到底学过心理学,调节状态有一套”。

  这个其实就是胡说了,我学的那点心理学早已还给先生了,连先生的名字都记不全了。但我知道,平时考得再好也没有用,关键是高考要考得好,怎么让他的最佳状态出现在高考,的确费了我很多心思。其中我认为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让他反复钻研近五年的真题(当然,从哪个角度去钻研,这是学问,不能傻乎乎地反复看),到了五月份中旬以后,让他除了上课外,平时只做真题及其变式题,6月3日接他回广州,他在路上告诉我们两口子:把五年来的真题反复琢磨,发现高考真简单,就那么几种题目考来考去的。

  我这个儿子的确怪,平时吊儿郎当,所以当年高考时没法去自主招生,只好背水一战,与人拼硬功夫。上了大学,又是吊儿郎当,没法去保研,只好又背水一战,又得与人拼一次硬功夫。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存在,愿天下父母沉着冷静以待,希望儿子的故事对天下父母有启发,尤其是吸取儿子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