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最有价值的小说《调阴阳就是养命》,好看又发人深省!

  今日推荐:《调阴阳就是养命》 作者:吴向红;任晋婷。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二章从头到脚调阴阳

  出现了目赤耳鸣的情况,尤其是由于肝肾阴虚引起的目赤耳鸣,同时肝火旺盛,不妨试试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具有很好的滋阴降火的功效,尤其适合阴虚火旺的患者服用,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孕妇慎用。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可以用一些药膳、花草茶进行调理。菊花、桑叶、竹叶等具有清热去火功效的花草茶都是不错的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选择。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平时以菊花茶代水喝,能较好地缓解目赤耳鸣的症状。桑叶有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明目的作用,内服可以治疗肝阳上扰的目赤肿痛。《医林纂要》中提到扶桑浴目方,使用干桑叶煎水,待水晾温以后用来洗眼,有治疗眼目赤肿不太重而眼眶赤烂多泪的患者。

  《本草纲目》中有一款食疗粥,可以用鲜荠菜和粳米熬粥,荠菜是常见的野菜,可以明目利肝,补虚健脾,治疗目赤目暗。

  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熬夜,不过度用眼,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这些小毛病都会离我们远去。

  眼干眼涩,看东西模模糊糊的,你的眼睛超负荷运转啦

  总是感觉眼睛干干的,酸胀不舒服,甚至觉得视力有所下降,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用眼过度了。尤其现在人们需要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用眼过度必定会对眼睛造成损伤,严重的还会引起肩颈疼痛及诱发各种眼部疾病。

  “五色令人目盲”,过度用眼会引起眼部不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眼睛不舒服,就好像窗户上蒙了一层灰尘,暗淡无光。那么是哪些原因让我们的双眼不再透亮,相反总是感觉眼干眼涩,各种不适?

  中医认为眼睛跟肝相关,肝是开窍于目的。而中医又认为肝肾同源,经常把肝和肾连在一起,认为肝主藏血,而肾藏精,主津液;《黄帝内经》中提到“肝受血而能视”,“精不灌则目无所见”。而眼泪为津液所化,有润泽、充养眼睛的作用。肝肾亏虚的时候,精血不足,津液运化不利,眼睛得不到足够津液的濡养,自然就会出现眼干眼涩等症状。所以,要想眼睛明亮有神,补好肝肾是关键。

  其实现在很多眼干眼涩、视疲劳的症状,最初并不是肝肾亏虚引起的,主要还是不良的生活习惯、用眼过度导致的。上班时间需要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下班了还是手机等电子产品不离手。在公交、地铁等场所,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头也不抬地看新闻、玩游戏。任何东西都有疲劳的时候,一旦用过了就会出问题。眼睛尤其如此,眼睛可以说是人体中最脆弱的器官之一,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损伤。尤其是眼睛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孩子,更应该严格控制用眼时间。现在小孩子近视、弱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有很大的关系。《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看的东西多了,大量消耗滋养眼睛的精血和津液,眼睛自然会受到损伤,感到各种不适。

  食疗、穴位按摩都能缓解眼部疲劳

  眼干眼涩、眼睛红肿胀痛等眼部不适,虽然会给人带来很多困扰,但都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如果平时多加注意,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保护眼睛的小方法,平时多做;否则等到眼睛出现了严重问题,就后悔莫及了。

  首先,从食疗方面来说,枸杞和菊花是护眼明目最常用的搭配。菊花

  决明子,性微寒、味甘苦,能够起到很好的清肝明目、降血脂降血压的效果。

  枸杞茶:枸杞子10克,菊花8朵,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枸杞明目,俗称“明眼子”,含丰富的维生素A,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滋肾润肺。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本草备要》记载:“菊花味兼甘苦,性察平和,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菊花对治疗视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

  菊花枸杞茶有明目清肝的作用,经常服用,能够疏风清热、解毒明目,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或眼睛干涩的症状。但由于此茶性偏寒凉,阳虚体质的人不宜多喝。另外,决明子也有不错的清肝明目功效,但决明子偏凉,脾胃虚弱的人不建议多吃;可以做成决明子枕头,对眼睛、头部都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也是缓解眼部不适很好的方法,像我们小时候天天做的眼保健操,每天做一做就能起到很好的护眼作用。另外,避免长时间看书,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工作时间长了闭目养神几分钟,起来活动一下,都能很好地缓解视疲劳。

  黑眼圈、眼袋,你以为只是没睡好,实际已经脾虚了

  早上起来一照镜子,顶着一双大大的熊猫眼,一天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黑眼圈、眼袋的困扰,即使化了厚厚的浓妆也无法遮挡。就好像一张白净的脸上长了一颗痦子,大煞风景。更重要的是黑眼圈、眼袋频繁出现的话,不仅影响美观,更说明你的健康已经出现了问题。

  瘀堵是产生黑眼圈、眼袋的根本原因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去除黑眼圈、眼袋的产品,大多都是治标不治本,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没有弄清楚黑眼圈、眼袋产生的根本原因,盲目使用一些遮瑕产品,还有可能使症状更加严重。

  说起导致黑眼圈、眼袋的主要原因,还是熬夜、睡眠不好、过度劳累、用眼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皮肤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形成瘀滞,从而使血管中代谢废物积累过多,造成色素沉着。而眼睛周围的皮肤在整个面部来说是最薄的,眼部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出现一点儿问题,最容易被发现。眼袋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获得性的。先天性的只能通过手术矫正,而后天获得性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和调养。

  从中医方面讲,黑眼圈、眼袋主要还是脾气弱、气血瘀滞造成的。中医讲究五色五行,就眼睛来说,眼睛瞳孔是黑色的,黑色属肾属水;瞳孔周围的眼球是白色的,白色属肺属金;红血丝属心属火;眼周的眼睑皮肤偏黄色入脾属土。黑眼圈、眼袋都产生于眼睛周围的皮肤,一般就是脾气虚弱的原因了。由于脾气虚,脾掌管着眼睛周围津液、气血的运行和疏泄,运化功能不好,就容易形成瘀堵;代谢的废物运化不出去,越积累越多,最后就形成了黑眼圈、眼袋。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黑眼圈、眼袋,还要从健脾益气入手。当然,黑眼圈,尤其是眼袋,更常见于老年人身上,因为随着身体的逐渐衰老,脾胃、气血的运化功能都会逐渐减弱,这是不可逆转的。

  此外,中医认为黑眼圈的形成也和肾虚有关。肾主水,色黑,肾虚不能制约水液,水湿泛滥,肾的颜色就就体现了出来,所以也会出现黑眼圈。

  保持好的睡眠,没事多给眼睛做做操

  调治、缓解黑眼圈、眼袋的关键还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只有休息好了,人体的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眼睛周围的气血、津液才能正常运化流通。同时,每天用热毛巾敷一敷眼睛,温热能帮助加快局部气血的运行,也能够适当改善眼部疲劳。另外,还可以经常按摩眼睛周围的皮肤,也能够起到加速局部气血津液流通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等出现了黑眼圈、眼袋之后,再想着通过食疗、药物这些方法来治疗、调理,一般用处都不大,而且见效慢,因为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外,现在流行用土豆片去除黑眼圈、眼袋的方法,就是将切好的土豆片敷在眼睛周围来消除眼袋。土豆片确实具有消肿的作用,身体各部位因为水液堆积造成的肿胀,可以试一试。

  鼻塞、鼻痒、打喷嚏,多是慢性鼻炎惹的祸

  每天早晨起来都感觉鼻子像被堵住一样,还发痒,时不时地就会打喷嚏。尤其遇到季节交替,天气突然变冷,或者只是从室内到室外的温差,也会鼻子发痒,忍不住流鼻涕打喷嚏。虽说不是什么大毛病,却让人很尴尬,而且患者也非常不舒服。

  “肺开窍于鼻”,鼻子出问题,从肺上找原因

  治病要先找到病因,病因找到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像鼻塞、鼻痒、总爱打喷嚏这种症状,首先要看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如果是急性的,这两天突然出现这种症状,一般都是感冒引起的。这种情况发病比较急,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感冒好了症状就会消失。另外,这些症状也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通过打喷嚏将侵入体内的寒气、病菌排出体外,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是,如果是慢性的,反反复复总是发作的这种,就比较麻烦了。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慢性鼻炎或者过敏性鼻炎了,尤其遇到天气变化,天一冷就犯病或者遇到变应原就发作。慢性或过敏性鼻炎很折磨人,患者总是感觉鼻子被堵住了,时不时还会打喷嚏、流鼻涕,很难受。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鼻子是跟肺相关的,鼻子出了问题大多是肺出了问题。而像这种反复鼻塞、鼻痒、打喷嚏的症状,多半是肺气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补肺气来调养。那通过什么来补肺气呢?就是健脾了。在中医理论中:“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所以通过培土来生金,健脾补肺同时进行,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除了脾肺不足引起的慢性鼻炎,总是鼻塞、鼻痒、打喷嚏外,自身免疫力低、过敏也会导致过敏性鼻炎,从而出现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这些症状。这类患者对冷空气、尘螨、花粉等都有可能过敏。这种情况就一定要排除变应原。生活中多留意自己到底对什么过敏,一接触什么就容易犯病,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建议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先到医院做一个变应原筛查,查出了变应原就要尽量避免接触,因为如果不避开这个变应原的话,症状就会反复出现。

  很多人都认为鼻炎就是感冒反复发作没有得到治疗引起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普通的感冒一个星期基本就能被治愈,就算有鼻炎也不应该拖那么长时间。根本原因还在于患者本身体质比较弱,脾虚肺气不足,稍微受到外邪的侵犯,就会表现在鼻子上,感觉鼻塞、鼻痒、打喷嚏等。

  这样做,症状能够很快得到缓解

  想要缓解、调理这些症状,首先要保持鼻腔的清洁。家里常备生理盐水,定期冲洗鼻腔会对缓解这些症状有所帮助。辛夷对治疗鼻塞鼻痒有很好的效果。辛夷,又名玉兰花,味辛性温,无毒,具有通鼻窍、祛风寒的功效,能够缓解鼻塞等症状。一般是用辛夷花的花骨朵来煎水泡茶喝,在煎水时一定要用布将辛夷花包起来再进行煎煮,否则辛夷花外面的细毛会刺激喉咙。另外,白芷、苍耳子对缓解鼻炎引起的鼻塞鼻痒等症状,也有一定的作

  鼻翼两边的迎香穴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很好地缓解鼻塞带给人们的困扰。

  用,但苍耳子有小毒,不建议个人随便使用。

  按摩对于缓解鼻塞、打喷嚏这些症状也有不错的效果。位于鼻翼两边的迎香穴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很好地缓解鼻塞带给人们的困扰。既然鼻子跟脾肺相关,平时多拍打拍打脾经、肺经,脾肺好了,鼻子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脾经位于整个腿部的内侧,肺经位于整个胳膊的内侧。

  中医认为:动能够升阳气,对于祛寒、改善体质有不错的效果。如果总爱流清涕、打喷嚏,多半是体内有寒气,这种情况建议适当增加运动。经常运动一下出出汗,对于祛除体内寒气、改善体质会有很大的帮助。

  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反复感冒、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等人群,属于肺、脾、肾气虚或阳虚的患者,可以在夏季试一试“三伏贴”。“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天地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期,将中药敷贴在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巨阳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上,温阳通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具体方法:从入伏开始每10天贴 1 次,每次贴6~8小时(首次贴敷以4~6小时为宜),可于盛夏时节根据体质虚弱程度连续治疗三年效果尤佳。

  常用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

  肺俞:肺俞穴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鼻炎、过敏性鼻炎等;脾俞:脾俞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纳呆、水肿等,并可通过药物补脾益气;肾俞: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并可通过药物温补肾阳;心俞穴可调补人体阳气,起到春夏养阳的作用;膈俞穴理气宽胸,活血通脉,祛除痰浊。

  三伏贴通过药物穴位贴敷,温补肺脾,温煦肾阳,提高人体免疫力,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免除了打针吃药的痛苦,虚寒体质的人不妨一试。

  流鼻血,你体内的火气太旺了,需要泻泻火

  人们经常不把流鼻血当回事,觉得可能就是上了点儿火,流点儿鼻血正好泻火。偶尔流一两次可以,如果经常流鼻血并且不好止血的话,就要高度重视了,这可能预示着其他比较严重的疾病。

  流鼻血一般就是肺热、血热、上火了

  首先,如果出现了反复流鼻血,并且止血困难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做一下相关的检查,看看有没有白血病、血友病之类的血液方面的疾病。因为血液方面的疾病经常会造成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从而经常流鼻血。此外,要到耳鼻喉专科检查,除外鼻部的器质性病变。

  单纯的流鼻血多半是阳盛、体内火气旺盛所致。而这方面又主要是肺热、血热导致的。人们经常看到小孩爱流鼻血,这正是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体内火气比较旺盛。再加上家长总是怕孩子饿着了、冻着了,经常给孩子吃一些补身体的东西,穿的衣服也总是比大人要厚一些。这样孩子就特别容易上火。而小孩子的肺是比较脆弱的,体内有火经常表现在肺上,肺火大了表现在鼻子上就是流鼻血。古人所说的“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流鼻血也经常发生在一些体质较好、火力旺盛的青壮年身上,这主要也是因为体内阳气过盛导致血热。孕妇也会出现流鼻血的情况,这是因为孕期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血管扩张充血,更易发生鼻出血。这种情况如果不是经常流鼻血就不用特别在意。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女性经期流鼻血,主要也是血热的原因。本来月经是应该往下走的,但因为血热,火性炎上

  鼻血,流一流也无妨

  一般流鼻血的时候,人们都会找一些快速止血的小方法,比如仰着头,让鼻血流回去。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其实如果是普通的偶尔出现的流鼻血,大可以让它自然地流完。因为单纯的因为内热流鼻血的话,正常人一般不会流太多血。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阳气过盛;阳气过盛了,身体就会进行自我调节,想办法将它泻出去。流鼻血就是身体进行自我平衡的一种表现。但是出血量特别大、一时也止不住的话,就要及时就医了,千万不要自己进行止血。

  因为肺热、血热引起的流鼻血,可以用桑白皮、地骨皮来泡水喝。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具有清肺火平喘的功效;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具有清肺降火、凉血的功效。用它们来泡水喝能够起到清肺热、凉血的功效。此外,有些人饮酒后,吃辣椒、羊肉等热性的食物,或者着急生气的时候,也容易鼻出血,这就是胃火、肝火上攻。此类人群要注意饮食清淡,调畅情绪。

  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具有清肺火、凉血的功效。

  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具有清肺火、平喘的功效。

  在日常食疗中,可以用萝卜治疗肺热鼻衄。萝卜性凉,味甘辛,有化痰热、清肺火的作用,可以用白萝卜绞汁频饮,或直接生食。

  夏天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好的食疗材料。鲜藕凉而味甘,生用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的功效。《食经》记载:“藕主烦热鼻血不止。”胃热鼻衄者最宜,肺热肝火鼻衄者也可以用。可以榨汁服用,或者切片熬浓汤服用。

  槐花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本草纲目》提到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生藕节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小验方:鲜槐花30克(干者15克),生藕节30克,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饮。功能清热养阴、凉血止血。如果都能取到鲜品,那就压汁去渣后服用。

  总是满脸通红,小心体内有实火

  总是满脸通红,好像刚跟人吵完架一样。虽说人们都喜欢红扑扑的小脸蛋,认为这是健康的表现。但要是每天都满脸通红,可就不是什么好现象了,这极有可能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诊是中医看病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意思就是通过察望病人的外部表现就能知道病情病因,这样的人可以称作神医了。而望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面部望诊,也就是通过观察人的面部颜色和神态来推测病情。中医认为面部所呈现的五色是气的外在表现,也是五脏功能在面部的表现。中医五行学说认为红色属心,青色属肝,黄色属脾,白色属肺,黑色属肾。这些的确为判断病情提供了一个答题的方向,但也并不是完全机械化地应对,切不可生搬硬套。

  就一个人的脸色来说,人跟人的脸色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人种就有不同的脸色,亚洲人偏黄,欧洲人偏白,非洲人偏黑,但这不能说是病态的表现。一般只要脸色温润有光泽就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了比较晦暗枯槁的颜色,或者某种颜色特别明显突出,就说明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脸红分两种,原因各不同

  就拿红色来说,一般脸色带一些微红,本来是身体健康、气血充足流畅的表现。但要是长时间满脸通红的话,就不太好了。脸红一般主热证,即体内有热,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脸红通常跟心脏、气血有关,体内有热的话就会推动气血往上走,到达脸部,脸色就会发红。如果是满脸通红,一般说明体内阳气比较旺盛,体内有实热;阳气带着气血向上升发到面部,令面部通红。像外感发热患者,经常喝酒导致胃火比较旺盛的人,以及脾气暴躁易怒的人,大多体内有实火。

  还有一些人并不是满脸通红,而是颧骨处呈暗红色,而且这种人一般都偏瘦,看起来孱孱弱弱的。这种属于体内有虚火,即阴虚有火。常见于一些体弱的人,因为阴虚内热,损耗了体内的很多津液气血,使得脸色暗红没有光泽。另外像得了发热等实热性疾病,实火退去,还残留一些虚火时,也会出现两颊嫩红的情况。

  花草茶调养去内热

  如果是满脸通红有实火这种情况,调养以清热去火为主。

  石斛,性微寒、味甘,具有很好的滋阴清热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面颊潮红。

  沙参,性微寒、味甘苦,能够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平时要饮食清淡,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少发火。平时可以用菊花、莲心、金银花来泡茶喝,这些花草茶都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如果是由阴虚内火引起的两颊红的话,就要滋阴清热了。在这方面麦冬、石斛、沙参这些中草药是不错的选择。

  脸色发青,不是肝出问题就是受寒了

  平常还经常看到人们的脸色发青,严重的时候呈铁青色。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人们发怒的时候,经常说气得脸都青了;或者受到寒冷侵袭的时候,冻得脸都青了。青色并不是正常人应该有的脸色,脸色呈现青色,往往是某些疾病发生的信号。

  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你的脸色越来越差

  中医认为脸色发青主要跟受寒、疼痛、瘀血、惊风有关;青色属肝,青色跟肝的关联最大。就像外面比较寒冷时水就会凝结成冰,体内寒气较重也会造成气血凝固不流通。气血不通到达不了头部,或者瘀堵在某处,就容易出现脸色发青以及筋脉拘急的情况。这种情况有时候体内寒气比较重,气血又瘀堵在一起,就容易出现腹部疼痛,比如有的人受了寒会肚子疼,严重的时候脸色青白。

  另外,中医认为“心阳虚”,阳气不足以推动气血运行,也会造成心血瘀阻,致使脸色发青,口唇发青、发紫,这是肌体缺氧发绀的表现。像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需要注意。如果小孩的鼻梁发青,就会经常出现抽搐、惊风等情况,也要高度重视。女人脸色发青一般是脾虚肝火旺引起的,经常出现在脾气大、易怒、月经不调这些人群身上。

  具体来说,导致脸色发青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喝酒。常喝酒的人脸色是偏红的,因为酒精的作用,爱喝酒的人往往红光满面。但是,酒量不好又喝了很多酒的人,往往脸色就会由红转青。有的人一脸“铁青”回到家,家人还以为是受寒感冒了,其实是肝脏负荷不了酒精的“毒”了。在中医里,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气血瘀阻”,是因为酒精导致肝脏受损,全身气机运行不畅,心肌缺血而引起脸色发青。医生建议:喝酒后脸色会发青的人最好不要喝酒,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可用绞股蓝、溪黄草、柴胡、灵芝、枸杞子、猪苓、甘草等中草药煮水当茶喝,或在饮酒时吃些醋拌蔬菜或者水果。

  原因二:熬夜。经常熬夜、睡眠质量不好的人会出现面色晦暗发青,中医认为胆经、肝经在夜间子时、丑时经气旺盛,过了肝脏休息的时间还不睡觉,因而肝脏不能正常排毒,导致脸色发青。医生建议:每次用夏枯草10克、猪瘦肉50~100克、水适量共煲。肉熟后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日一次。有清肝火、降血压之功效,适用于患有高血压的病人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及眼红症状时服用。

  原因三:生气。常生闷气的人脸色是很可怕的,不只因为其阴沉、不笑、板着脸,还因为这种人的脸色一定会发青,像是没有血色一般,看上去让人不禁想退避三分。这种情况引起的脸色发青,大多是因为肝气郁结。肝是负责调节体内气机运行的。气机调达,肝就会健康。如果经常生闷气或是心里郁闷,气就郁堵在某一处,这时肝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这类人除了脸色发青之外,还会有胁肋胀痛、月经不调、食欲不振等表现。医生建议:常饮佛手玫瑰茶,薄荷5克、佛手10克、玫瑰花5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原因四:疼痛。现代人常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是因为工作姿势,也可能因为家务繁重,也有因为什么都不做,懒出来的疼痛。当人疼痛的时候,脸色也会发青,究其原因,是体内血脉瘀阻所致。疼痛最常见的应该是脸色发白,但是假如发现面色苍白带青,则除了疼痛之外,体内多为阴寒内盛,导致经脉拘急,气血瘀阻。比如体虚的人、容易感冒的人,疼痛起来多半会白中透着青。建议针对疼痛病因进行调理。同时增强身体锻炼,增补体内的阳气,将阴寒之气祛除体外。可以每天晚上泡脚,早上用姜片泡红枣水喝。不吃寒性的食物,多吃温性、补气血的东西。

  面色萎黄,多半是脾虚瘀滞惹的祸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好气色,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现实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面如菜色,脸色枯黄没有光泽,整个人看起来都病恹恹的没有精神。很多人都说这是营养不良了。这跟营养不良确实有一定的关系,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脾胃、气血方面出了问题。

  “黄脸婆”是这样产生的

  中医认为面色发黄主要跟脾虚和体内有湿导致的瘀滞有关。脾气虚弱导致不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水湿淤积在体内,气血也不能荣养面部,就会出现脸色发黄。面色淡黄看起来枯槁没有光泽就是萎黄。这一般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关。还有一种黄,中医叫作黄胖,就是脸色发黄而且看起来虚胖,这主要是由脾虚体内湿气重引起的。脾虚导致气虚,不能很好地将气血运输到脸面,导致脸色发黄;同时脾虚就不能很好地固摄体内的水湿,水湿淤积在面部,给人的感觉就是虚胖。另外还有一种人又黄又瘦,这种人一般是体内有虚寒,脾胃不好。

  下面说一说很多女性都关心的“黄脸婆”问题。这主要是由脾虚、气血瘀滞引起的。所谓瘀滞,就是体内的气血不通引起的堵塞,如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为什么瘀滞会让你成为黄脸婆呢?因为产生瘀滞以后,气血不能到达该到达的地方,无论是脏腑、皮肤还是毛发,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所以就会出现气色差、皮肤粗糙的情况。另外,我们的身体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垃圾和毒素,如果体内出现瘀滞,运输能力下降,垃圾排不出去,那么皮肤的代谢就不好,就会失去弹性,指甲也会没有光泽。简单地讲,就是身体得不到养分或身体里的毒素排不出去,久而久之,人就容易老了。

  通过运动、饮食调养来补脾活血

  要解决瘀滞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善生活方式,如多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血液的运行。心跳加速,呼吸次数就多了;呼吸次数多了、出汗多了,身体的垃圾当然就排出去了。中医对于排出体内垃圾的治疗方法有汗、吐、下、消等。“汗”就是通过运动排汗,是比较健康的;“吐”就是催吐,对身体有一定的害处;“下”就是吃泻药以排泄,也不是很健康。所以,“出汗”是最健康的排毒方式,身体的一些有毒物质通过汗液排了出来,整个血液循环也就加快了。在运动方式上,有氧运动是比较好的方式,如跑步,它可以让你的脑子产生一些肽类物质,产生一种欣快感,不良情绪也能有所舒解。此外,快走也是比较不错的方式,每分钟走110 步到120 步,不同年龄的人快走的步数可以稍作增减。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瑜伽之类的运动。

  除了运动之外,一些有针对性的饮食也可以帮助解决气血瘀滞问题。其中,用藏红花泡水就有较好的疗效。《本草纲目》中记载,藏红花能活血,主心气忧郁,活血治惊悸。每次取6~8 根,用沸水冲泡,喝3~4 杯,能有效缓解气血瘀滞的问题。但是藏红花活血功效强,不宜多喝,隔日一次或一周两次为宜,孕妇则不能喝藏红花水。

  用热水泡脚也好处多多,因为引起瘀滞的原因有寒凝、血热、痰阻等,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脚部经络,调理内脏。

  红花有活血通经、降血脂的功效,适用于血瘀体质的人群,但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在泡脚时,也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像藏红花一样活血的药物。但藏红花价格昂贵且药性较猛,很多人并不适宜使用,而红花却要经济实惠得多。红花和藏红花只差一个字,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且没有藏红花药性那么猛,非常适合泡脚。其中有一个泡脚方就值得一用,取红花9 克、鸡血藤15 克、夜交藤15 克、苏木9克,煎水泡脚,可以治气血瘀滞、失眠多梦、四肢欠温等。

  面色发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脾虚,要想改善面色发黄的状况,拥有一个好气色,还需要从健脾入手。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芡实(鸡头米)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功效,在熬粥时适量放入一些,长期坚持吃对补脾气有不错的效果。

  胃里有火,就会牙疼,去胃火是关键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小小的一个牙疼却可以疼得让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情也大受影响。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牙疼,牙疼时又应该怎样治疗和缓解呢?

  胃里有火就会牙疼

  牙疼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于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牙本质过敏等。从西医方面讲,牙疼最常见的就是由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牙齿损伤和牙神经问题引起的牙齿、牙床疼痛,多数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周围残留食物残渣,不正确的刷牙习惯,以及缺乏维生素等引起的炎症有关。因此,出现了牙疼等口腔问题,首先应该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确定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同时,应该养成定期做口腔检查的习惯,最少一年检查一次。平时就要注意口腔卫生,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到治疗。

  从中医方面讲,主要还是体内有火。与牙疼关系最大的就是胃火,这与一个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偏热性体质,又喜欢吃牛羊肉、辣椒等热性的东西,这些热性食物本身都是不易消化的食物,由此加重了胃的消化负担。而热性进入胃里,导致胃火旺盛,胃火上行到牙齿,就会引起牙疼。另外,肾阴虚、阴虚火旺也会引起牙疼。牙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生气发脾气的时候,往往也会气得牙疼。一般来说怒伤肝,生气就会导致肝火旺盛,肝火往上走的话也会带着胃火往上走,肝火、胃火上行到牙齿周围,就会引起牙疼。

  治牙疼,清热去火是关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