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红娘”善搭“鹊桥”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为进一步发挥北京市技术经理人作用,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市有关部门于2022年9月23日印发了《关于推动北京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方案》,促进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市场化聘用24名技术经理人

  2022年12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北京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率先(北京)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2家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聘用24名高水平技术经理人。

  这12家技术转移机构包括中央在京高校5家、市属高校3家、市属研究院所1家、社会机构3家,每家机构聘用经理人数量为1-4名。24名经理人中硕士占62.5%、博士占20.8%,58.3%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79.1%年龄在30-50岁之间。他们长期在金融、生物医药、新材料、通信等领域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北京大学聘用的王晖曾在上市公司担任高管,拥有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北京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聘用的张瑶曾是资深专利审查员,长期向科研院所、企业提供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及成果挖掘服务。北京泛米科技有限公司聘用的刘彦崇是上市公司延春高材的创始人,已完成技术转移项目65项,合同总金额9.3亿元。

  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

  技术经理人是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探路者。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在技术要素市场配置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与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部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人、正高级工程师郜文认为,技术经理人队伍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能力要求可概括为五句话:一是看懂国家政策、了解行业趋势。二是明白成果转化基本概念、分清转化体系中各主体责任。三是熟悉行业科技创新转化的流程路径、服务平台,准确判断转化可行性。四是能够与技术团队、企业家有效沟通,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五是掌握国家行政部门规章制度,熟悉转化转移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精确把握其边界。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表示,北京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但技术经理人队伍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建议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需求,将培养具备产业孵化等核心能力的高层次技术经理人作为重点,促进更多职业技术经理人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发挥科技创新“工程师”“设计师”作用。

  北京技术市场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军强调,技术经理人的核心职能是服务于供给端或需求端,在市场调研、技术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成果产业化方案、协调组织产业资源,推动转化项目落地。目前这类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她呼吁尽快建立分梯次、分领域、重实践、多元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杨晓非表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人,要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作为科学家的合伙人、同行者,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要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促进更多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实现产品化、企业化、产业化。

  持续推进技术经理人培育

  积极推进技术经理人的学历教育和社会化培训,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推动转化机构专业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22年修订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聘用技术经理人,按照不超过机构拟市场化聘用技术经理人薪酬的50%,给予每家机构年度不超过200万元支持。同年9月,《关于推动北京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北京市技术转移机构及技术经理人登记办法》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为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管理体系规范程度、提高技术经理人队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华大学依托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了北京技术转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开设技术转移方向研究生教育;北京技术市场协会、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等单位开展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培训,在技术经理人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规范引领+分层培养+平台搭建+职业生态”模式,构建了分等级、分区域、分产业的多元化培养体系。

  备注

  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版)》将技术经理人纳入新职业。技术经理人是以推动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市场化落地为目的,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背景,熟悉法务、金融、管理、知识产权等业务,拥有商业洞察力、资源组织能力以及实务经验,能够辨识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具备帮助科学家寻找合伙人、组建创业团队能力,贯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的复合型跨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