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专业到专业,作家转型编剧之路平稳了吗?|调查

  原创 GuDuo骨朵编辑部

  文|疯兔子

  网文作者伴随着被改编作品一同迈向剧圈,从而转型成为一名编剧,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因此,如今再去探讨关于作者是否适合当编剧的话题似乎已经过时。然而面对专业编剧对于“作家和编剧是两个工种”的强调,匆忙进场的作家们,初期又会被打上“会不会”、“能不能”的问号。另一方面,这些身为“亲妈”的原著作者,在观众眼中也自带“还原原著”的滤镜。

  但结合大多数剧集最终呈现的效果来看,原著作者转行成为编剧,优与劣看似分明,实则没有定式。一则原著作者与编剧之间有创作形式的区别,但同属文学创作,又没有明确的行业壁垒;二则创作需要经验积累,新入行的编剧在成长,经验老道的编剧同样也难免“失手”。而一部剧从剧本到影像呈现,中途经历不同步骤,也听取着诸多意见,需要协力配合,编剧能力并不代表着标准答案。

  在原著作者与剧组的磨合过程中,曾因作者意见不受重视而引起舆论风波,但也有不少作品因原著作者的把关而出彩。所以,当我们再次将目光对准“作家转型编剧”这一话题时,我们想知道的是:从“非专业”到“专业”,这些转行的作家们,都经过了怎样的努力过程?当这一现象成为常态之后,作家们是否会为身份转变提前做准备?舆论风波之后,原著作者的话语权受到重视了吗?当“还原原著”成为对剧集的一种衡量标准,IP改编时,对于原著的还原又是否更受重视?实际操作时,编剧又该如何落实?

  带着一连串问题,骨朵对话了恒星引力签约作家/编剧——未再、九鹭非香、殿前欢,以及《少年歌行》的原著作者/编剧周木楠四位成功转型成为编剧的作家,试图寻找答案。

  入行

  决定要成为全职编剧之前,未再曾经历很长时间剧本写作方面的学习。“除了平时多拉片之外,我当时还读了专业教材、去戏剧学院的培训班上了编剧课。”但对于编剧来说,作为乙方接手剧本创作工作后,甲方给与充足的学习时间的情况并不常有。以推进项目为主的制作方,会以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编剧为考量标准。“制作方的考量是:我选择你的时候,你适不适合我这个项目。等一位编剧学习三到五年再来创作剧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剧本创作的时间问题,未再也向骨朵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对于整体30集剧本的剧集来说,正常能够保证基本质量的写作周期应该在1年到2年之间不等,但每个编剧的工作习惯不同,还要因人而异。不过从公司推进项目角度来看,一个IP的授权期基本在5年左右,后期制作和拍摄的工期一般在1年左右,再加上1到2年的排播期,IP授权期内,留给编剧创作的年限通常是1到3年左右。”

  同为作家转型编剧的殿前欢剧本学习途径与未再基本相同。但对殿前欢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次独立写剧本。“我最初在和成熟编剧一起写剧本时受益颇多,但当我用自己独立写的剧本和我们一起写的成篇做对比,再结合剧本写作的理论去总结,还是会得出不一样的感悟。”

  《媚者无疆》的影视化带领着原著作者殿前欢走向了编剧身份,虽然在此之前剧方就已经因为小说中着重于场景描写、激烈的冲突,以及人物命运的变化而觉得她的创作思维与编剧接近,但出于安全考虑,剧方还是请来了一位科班出身的成熟编剧,在戏剧层面执导、帮助她进行剧本创作。

  周木楠告诉骨朵,这种“专业编剧+新转型作者”的合作模式在业内其实十分常见。“业内有很多编剧团队,但很少有团队的人员全部由纯作者构成。”他的一位作家朋友也曾有过类似经历,虽然这位作者本身是会写剧本的,但剧方还是给她请来了一位专业编剧,遇到第一次写剧本的作者,剧方也会给作者发一些剧本学习。

  “其实很多网文作者是非常有才气和灵气的,他们中很多人学习的过程非常快。”

  适应

  与很多作者不同,在《少年歌行》影视化之前,周木楠就曾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过其他剧集的制作,已经熟悉影视制作流程。这种制片人思维的形成,对他在剧本创作方面帮助颇多。“因为很多剧本会有‘不好拍’的问题,但代入制片人思维之后,剧本写作会更工整、更好实现一些。”

  很多网文圈的作家朋友都和周木楠吐槽过,比如“为什么明明一些很好看的小说,改出来却这么水,明明一些很有趣的人物,怎么就变得平平无奇了。”

  对此,周木楠表示,“有的时候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为了迎合一些逻辑和规则,进行了对角色人设的错误修改,反而使角色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毕竟文字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但在剧本之后,还经过了拍摄、演员演绎、后期制作的综合呈现,把无限的想象落实到了有限的形象中的同时,可能会在不经意间打磨掉一些精彩的点,让大家看来觉得这个故事没那么出色了。”至于如何规避,周木楠觉得,编剧应该在创作剧本时加强自己的演示思维。

  而对于大多数作者来说,从作者到编剧,相当于从一个行业横跨到另一个行业,首当其冲要完成的便是适应工作模式。但因为对行业的不了解,初为编剧的作家们也会经历荒乱期。

  九鹭非香向骨朵提起了自己入行的第一部剧《招摇》的创作经历。“当时创作时间比较紧张,从接到项目开始创作,到开机只有半年的时间,算是菜鸟拿到了困难本。那个时候没日没夜地投入到剧本创作中,必须得快速学习和适应,现在回想起来,能顺利开机挺幸运的,更多的经验积累是在事后的复盘。”

  成为编剧的路上,九鹭非香莽撞入行,在混乱中摸索,也在经验中总结教训。“改编剧本的过程中还是要在前期调整好自己的思路,在拎清主线的前提下,再去思考如何添加剧情。”

  殿前欢则觉得编剧比作家更需要强心理素质。“作家表达自由度相对较高,但编剧需要思考每个场景或诉求能否付诸实现的问题。能否拍摄是一方面,本人的创作理念与市场是否吻合是另一方面。或者当编剧的想法和创作团队其他人想法不一致时,编剧需要在自己的创作理念、个人坚持、市场,以及结合其他因素做整体的考量与平衡。而且编剧还要考虑某场戏的华点是否应该更倾向于主要演员等问题。”

  殿前欢始终觉得做编剧是不能太固执的。“创作者应该坚持故事核心不变,但同时,创作者或者创作团队深陷在作品当中,有很多问题是自己看不到的,而旁观者看到的很多问题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文本写作层面的转型则是身份转变的重要关节。未再表示,“从写小说的状态切换到写剧本的状态是需要两种创作思路的。”而殿前欢则觉得,小说和剧本的创作技巧是有共通之处的。“留住观众,和造成一定的话题度,是小说作者和编剧同时面临的问题。”

  从14年入行算起到如今,殿前欢已经从事编剧工作9年,从个人经验出发,她觉得自己“真正摸清楚编剧行业的门路,触及到一些理论的真正核心,明白书本上的知识与剧本创作的真正差异”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身份的转变需要学习,也需要过程。“但仅凭某部作品的完成度不是很高,或者呈现效果不够好,就下定论说这个创作者不适合写剧本,这也是非常武断的。毕竟大家都是在学习和积累经验中不断进步的。”

  沟通

  “沟通”是很多编剧都会重点强调的话题。

  周木楠觉得,从作家到编剧,代表着从个人创作到集体创作的转变,而作家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经历的便是心态变化。“个人创作是一锤子买卖,作家在相对自由的创作氛围里可以写自己所想,创作的过程虽偶有烦恼,但大多数时间是快乐的。而编剧创作则不然,编剧创作时大多数时间都是痛苦的。”

  如今创作过程中,有时候对作品会陷入教条化分析的漩涡。“开会的时候总会听到各种声音,比如这么创作会流失女性观众,那样创作另一部分观众不会来看等。其实用这些假设性的规则去揣测观众也并不准确,但也不乏一些有才华的编剧被这些教条所束缚。”除了剧方之外,IP改编的作品,也会有原著粉与观众的“指导”声音掺杂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只不过有的人讲法专业,有的人不专业。”

  对此,编剧未再深有体会。2012年到2015年,在加入恒星引力之前,未再曾将《怪你过分美丽》与《我要逆风去》两部作品版权授权给其他公司进行影视开发,但双方在沟通层面存在着的诸多问题,最终导致项目没有有效推进。直到未再签约恒星引力之后,终于将筹备多年的《怪你过分美丽》剧本策划方案付诸执行,最终由恒星引力的导演完成拍摄。2020年《怪你过分美丽》播出,作为高口碑职业剧出圈。

  后来,未再曾在社交媒体表示自己目前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不会再因外力和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在剧本创作方面做出任何让步。

  周木楠表示,剧方和原著作者的矛盾与冲突一直存在。“从最初IP在影视圈泛滥开始,很多影视公司购买IP就不是因为认可、喜欢原著故事,有的是因为作者另一部作品改编成功,所以抢购IP,但也不会在意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抢购成功之后才发现,作品的影视化难度很大,所以在改编时再去推翻原著故事。

  还有明明故事很好,也很适合影视化的情况,但遇到了不懂内容的操盘手,因为故事不符合他个人想法,因而对故事进行大改、推翻。”

  编剧与剧方的矛盾,大多数都落在了“说服、接受”四字,编剧要么说服剧方接受自己的故事,要么接受剧方的意见修改剧本,片方对于作者的尊重程度不同,致使编剧的话语权也各不相同。

  周木楠虽然没经历过,但也见过片方和编剧方对内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形下,编剧是很难保护自己的故事的。面对“出钱”的剧方,编剧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听他的,要么把你换掉。”

  错误的方向对故事的伤害尤为严重,比如有些剧节奏虽快,但总会感觉缺少剧情,看起来像是只有骨架没有肉。“有些小说作品主角的目的性不是很强,但现在的观众都崇尚快节奏,二者相撞,会导致剧情出现不够张弛有度的情况。”而随着对IP的选择越发理性,优质IP的话语权越来越强的市场变化,“片方和原著作者之间的合作也呈现出了日渐向好的趋势。”

  还原原著

  虽然部分读者不喜欢看到IP影视化对原著故事做出改动,但正如九鹭非香所说,“这在实操时基本很难实现。”是否要增减情节往往取决于剧方对于剧集体量的定位,因此,即使是原著作者亲自操刀,也无法保证百分百还原原著。

  对于“还原原著”,周木楠的经验是“保证基本人设不要改动,并与平台就核心故事达成共识。”当然,拍摄阶段难免会遇到问题,从而致使剧本需要修改。“比如《少年歌行》拍摄时,因为周期有限,不得已精简打戏场次,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保证一些重要场次可以最终呈现,也会摘选其他场面合并呈现。”

  九鹭非香同样觉得“人物性格、在某些情况下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以及人物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的特殊表现”是小说与剧可以通用的,如果不得已需要增加剧情,九鹭非香会顺着这条线去深挖主角人物的过往,对于配角的改动也会围绕着推动主线剧情进行开展。“对于很多原著粉而言,他们在看过原著多年之后,也许已经忘了一些具体情节,但他们会记得原著人物是什么样的。”

  此外,九鹭非香觉得“还原原著”还需要做到保留故事的主梗。“比如《护心》的主梗是帮一条妖龙找身体。这次的《与凤行》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殿前欢的经验是在保护角色人设的基础上,保证人物高光与成长,以及人物的价值观不变。

  未再则会在改编前充分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否适合戏剧化表达。“比如《怪你过分美丽》中,林湘自杀这个情节,小说中篇幅较小,但是它在剧本层面可以表达的内容就很多。因为这样的突发大事件可以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与人物间的矛盾。在戏剧层面对这个情节做多重润色和设计时,莫向晚对于这个事件的解决方式与多重反转相结合,也可以让观众对于莫向晚这个主角感兴趣。”

  当某个情节点不太适合人物在这个阶段去经历时,未再也会做出相应的删改。“比如我的待播项目《我要逆风去》,小说中男女主背景重叠度较高,所以在剧本中我对男主的家庭背景做了修改,让他成为出生于中产家庭的厂二代,与女主分别身处不同的阶层,这样便可以建立男主与女主天然对立的性格和人生观和事业观基础,但同时,剧本中保留了男主与母亲在事业观上的矛盾,这样男主人公的职业冲突也会渗透进他的家庭生活中。”

  影视化同样也给了作者完善故事的契机,周木楠表示,“小说连载时是边写边发的,所以有些内容可能会让我自己觉得不够完美,比如小说中萧瑟最后让位白王有点突兀、牵强,在剧本创作时,我就会为这个角色增添一些魅力点,同时让白王与萧瑟的情感羁绊更深一些。”

  九鹭非香觉得大多数购买IP的影视公司是愿意保留原著精华的,借着原著IP做相当于原创故事的情形已经很少见了。

  编剧思维在小说中前置

  在网文平台的助推下,如今IP改编已经进入从上游布局到下游开发的一条龙时期,甚至会出现像《地球人征服指南》这样尚未连载,便已售出影视化版权的情况。而随着原著作者亲自操刀剧本的现象进入常态化,有部分作者也会选择代入剧本创作思维进行小说写作。

  未再表示,“现在的网文作者对于市场判断的敏锐度比我们那个年代的网文作者更高,而影视化创作思维的前置,可以大大缩短自己IP影视化的时间。”九鹭非香也觉得,部分小说作者会在小说写作时潜意识地运用一些剧本创作思维。

  编剧/作者 周木楠

  周木楠也肯定了这个现象的存在,但他觉得有时候不必强求,“还是以最自在的创作感觉来,才能在各自的题材内写出满意的作品。”

  而在九鹭非香看来,融合剧本创作思维有时也是作者们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途径。“一些作者最开始都是凭借潜意识的想法创作,但写到后面想要更系统化去塑造人物、创作剧情时,就必然要去翻阅一些故事创作的书籍,而这些书籍基本是跟剧本创作的书籍一起的。”

  当行业开始重视编剧

  一些经历与对行业的了解,让未再看到编剧充分参与整体拍摄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不畅通的沟通必然会在拍摄与制作时磨损掉剧本的精彩点。所以当未再向骨朵介绍恒星引力团队合作制时,是带着满意和雀跃的情绪的。

  “在恒星引力,制片人前期不会过多干预文本创作,剧本完成后,才会进行编剧与导演、编剧与制片人、编剧与演员等多轮沟通,这个时候会听到导演在拍摄层面提出的意见,以及制片人带着造型、美术、视效等部门同事提出的建议,包括最后演员二次创作的欲望也会反哺到文本修改。”

  未再觉得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编剧剧本创作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因为剧本创作是个长期过程,一个剧本少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可能都写不完。而编剧一般都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工作,对于外部信息的接收渠道较少,但编剧又不能将信息渠道过分敞开,毕竟庞杂的信息源也会干扰创作。所以恒星引力只向编剧敞开了制片人、导演、演员三个层面的意见,而这三个层面的意见对于编剧提升剧本质量是最有效的。”

  同为恒星引力签约作家的九鹭非香和殿前欢与未再的感受一致。目前,未再与殿前欢合作的《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和《狐妖小红娘·王权篇》项目剧本已经写完。殿前欢向骨朵介绍道,“公司的恒星计划中有自己的作者、编剧、导演和美术团队,它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公司对于作品核心价值观表达的尊重,也让我看到了日益向好的创作趋势。”

  九鹭非香则觉得,恒星引力对于IP运营非常全面。“就《苍兰诀》这个IP来说,去年播出了剧,前段时间第一季动漫也刚刚收官,而且到现在这个IP还在持续运营中。”

  从行业角度来看,周木楠觉得如今大多数剧组对于编剧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我记得优酷之前还有一个强调编剧署名权的倡导活动,这就是业内开始重视编剧的行为。”

  专业知识的输入与产业了解,以勤补之,未必不能将“亲妈”与“后妈”拉到相同的终点。而在创作能力之外,最终决定剧集命运的,还有创作者的审美,以此为衡量标准,原著故事已经受到认可的作者彷佛具有天然优势,而越来越多转型被认可的作者也令观众对于“亲妈”们更多了一些信心。

  原标题:《从非专业到专业,作家转型编剧之路平稳了吗?|调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