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

  爱国主义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国家所表现的热爱与支持,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在心理上热爱祖国,在行动上维护祖国。高校是为祖国培养青年才俊的地方,肩负着无比的重担和使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由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热爱祖国并甘愿为之奉献自我。通过爱国情怀的培养与熏陶,最终将受教育者的爱国主义理念转化为行动。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是包容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立足中国,还要面向世界。立足中国,就要保持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坚定立场,将国家整体利益置于一切利益之上;面向世界,就是要让大学生的思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培养开放意识,树立合作精神。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水火不容、你存我亡的,对待各文明都应秉持包容与友善的态度,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博采众长,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双方的共赢。

  二是理性化。一方面,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热点问题,不应被一些不理性的声音“牵着鼻子走”,而应秉持冷静分析的态度辩证看待各种问题,发出理性的声音。另一方面,学习外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是必要的,但是绝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接受资本主义的腐蚀,崇洋媚外,进而丧失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是创新性。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创新课堂与课外教学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网上与课下,延展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毕业就业和心理健康,在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升华爱国主义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流传至今,在新时代将继续延绵不绝。不论何时,它都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与命脉,是推动我国社会向前迈进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广大中华儿女甘愿舍小我以成就大我,这正是家国情怀的体现。爱国主义教育与青年一代的发展不是两条单独实施的路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播种到青年一代的心田,青年一代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祖国服务奉献的崇高理想。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爱国主义教育并未远去,仍继续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展现其伟大意义。

  三、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细心研究当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就会发现,部分高校存在侧重形式忽略内容的问题,在工作之中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一些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检测更多停留在笔试考试、出勤率等方式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抱着应试和混学分的心态。这种方式易使大学生们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抵触和轻视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人身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不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围绕思政课开展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方式也多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为主,侧重填鸭式教学而忽视启发式教育,对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也主要通过考试、出勤率来实现,无法对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考察评价。由高校组织的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也并不常见。同时,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来守住互联网这个新战场,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四、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优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1.发挥好中国传统节日的涵育功能

  中国人的许多美好回忆都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保留并延续着。高校应发挥好这一独特优势,创新传统节日的涵育理念,利用好传统节日如国庆节、元旦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引导学生进行民俗展示分享。学生可以在学校论坛、贴吧交流各地的风俗习惯,引领大学生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中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文化活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2.依托祖国的壮丽山河开展教育

  全方位、多角度挖掘红色旅游景点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地点可选在当地红色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对景区解说员等专业人员的培训要到位,选拔要严格。使大学生在感悟革命历史、英雄故事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多渠道拓展与延伸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1.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高校进行国情教育时,一方面要让大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社会状况,引导其学习中国革命史和建设史。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在意识到祖国强大的同时,发现祖国建设中需完善的地方,在正视基本国情的同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把握好“网上”“网下”两个平台。要继续把握传统平台,全面考察授课教师群体的基本素质,严审教材,充分发挥传统平台全面传播的优势。同时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新型平台,利用好手机客户端、新兴媒体,利用好学习强国、易班、学习通、优学院等学习软件,引导学生注册学习。创新宣传理念,推送与学生的认知接近、学生喜爱度高、与时俱进、生动活泼的文章、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有声书、漫画等,让爱国主义教育在网络空间有一席之地。

  3.实践活动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经费及各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很多高校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相对较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之一是实践性,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归于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并不完全等同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校外实践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网络虚拟空间。现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可谓是轻车熟路,但还需高校进一步引导。

  (三)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突显时代特色

  1.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立足中国

  要想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中国,就要充分考虑高校毕业生的生存发展、就业升学等问题。只有解决人的基本需求,才会有时间考虑更高层次的东西。高校应及时向毕业生宣传国家政策,辅助就业工作落实。在帮助学生消除后顾之忧的同时,让学生在心中升华对祖国的情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

  2.爱国主义教育要确保面向世界

  引导大学生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走出国门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同时,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精髓。引导大学生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同时也要防止重拾关起门来“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陈旧观念,应吸收有价值的、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1.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传播知识主要依靠课堂这一主渠道。因此,高校一定要保证思政课堂的主体地位,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排除“杂音”干扰,全面系统精准地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要拓宽信息传播的范围,充分挖掘学生团体中有能力的同学,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传递给这类学生,通过这类学生再将相关的内容予以传递和扩散。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重要节点,建立正确的三观体系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养成关系密切。高校应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未来发展合二为一进行考虑。

  3.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

  立德树人是每所高校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即便拥有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如果在德行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对国家建设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使命与任务,高校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本领跟着德行走,确保知识的运用永远以为人类造福为出发点。

  张元玮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芳.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陈红.杨小扬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