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准编制方法论总结

  数据标准是描述和解释数据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的规范性文件。IT系统应按照数据标准的规定采集数据、生产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本文作者总结了创建数据标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来说,一个IT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数据是指具有业务和技术特征的信息的可重新解释的形式化表示。业务属性包括业务定义、分类和数据规则,技术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格式和形式。数据标准是描述和解释数据的商业和技术特征的规范性文件。IT系统应按照数据标准的规定采集数据、生产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

  数据标准定义的数据范围应广泛包括IT系统中的所有数据。但从标准建设的经济性和便利性来说,一般包括IT系统中需要与其他系统(包括人机)交换共享的那部分,即是否有业务应用需求和数据交换。这部分数据的要求。.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发现构建数据标准的总体原则如下图所示,这是由业务部门对业务的需求和IT系统对数据交换的需求共同推动的。

  

  在上述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构建数据标准的具体实施阶段如下图所示,包括标准框架、现状研究、标准立项、实施映射、标准实施和维护改进六个阶段。

  

  一、标准分类

  这一步的目的是回答“标准应该涵盖什么?”数据标准的分类是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明确标准定义的范围、确定选题的目的、明确选题的指导原则和确定数据标准的级别、明确主题定义等内容。

  二、现状调查

  这一步的目的是回答“正在构建的主题的当前数据状态是什么”。从业务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文档收集等方式,了解标准相关内容,包括现有定义、使用模式、数据分布、数据流向、业务规则、服务等。部门、主要矛盾、差异原因等,据此可以清晰了解标准建设的腹地、复杂程度和建设范围,便于设定合理的标准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实施方案。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

  1)业务需求收集在标准数据分类管理中,从数据的应用出发,针对这些详细信息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量,帮助公司员工在短时间内了解标准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收集业务部门当前的重点问题和对标准的期望。

  2)研究系统现状

  考察内容,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字典、系统间关系(数据流向)、业务规则在系统中的体现程度等。每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人员都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以确保提供的材料文档与当前系统高度一致。

  3)分析与应用研究

  对关键分析应用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数据/业务范围、关键数据需求和关键问题。

  4)现状分析

  对本阶段收集到的业务需求和当前问题进行全面比对,包括问卷汇总、数据结构/词汇标准化、样本数据案例等,便于问题汇总和现状差异及标准影响范围分析。

  5)关键问题面试

  根据现状和分析结果,结合数据标准编制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如遇关键问题认识不全面、采集信息含糊不清、参考文件不一致等情况,相关人员可被正确调用。组织专题访谈,澄清问题,便于后续工作开展。

  3、标准设计

  这一步的目的是回答“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以标准规划分类和现状调查结果为重要依据,完成拟建设的物质数据标准的规划定义,包括信息类别的分类定义、业务定义和描述等。信息项、数据类型指南和其他技术特性等。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

  1)确定方法的原理

  通过结合前一阶段的输出,确定每个主题定义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工作的总体范围和详细程度。

  2)信息视图的定义

  根据主体数据的具体情况,定义大/中/小等不同层次的信息类别,解释其业务含义和应包含的内容,形成组织大/中/小类别的业务视图。

  3)信息单元的定义

  对每个类别下的具体信息项进行梳理,对每个信息项进行标准化设计,包括业务层面的定义和描述,力求完整准确,特别清晰;定义数据类型、推荐长度等技术属性;如果信息单元包括相关代码,则同时进行组织和定义;如果信息单元需要指定重要的控制规则,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指定。

  4)标准定义概述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完成的标准定义工作进行检查,并书面确认完成。必要时,可以对未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中审查。业务适用性标准、先进、全面。

  5)创建管理员列表

  根据数据标准的使用者和维护者,配备相应的管理员,报指导组审批。

  4.标准映射

  该阶段的目的是回答“与标准相关的内容在哪里”,将定义好的数据标准映射到业务系统和业务应用中,描述标准与现状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作为后期差距分析和标准实施的输入。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

  1)定义工作范围

  在已有的业务系统和应用中,制定系统选型的优先级策略,并定义后续详细映射的工作范围,稳定(近期无升级计划)和代表性(覆盖通用业务)系统。

  2)源系统分析

  对选定的源系统进行详细分析,选择与标准相关的主题信息项和公共代码相关的数据表和数据字段,并从这些选定的数据中提取相关样本以帮助分析。

  3)样本数据分析

  对于重要的信息(如证书类型、渠道代码等)或者与之前规划要点相关的非常不同的部分,需要分析样本数据来更清楚地表达问题并了解其背景。的问题。需要补充的是,这项工作可以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连续、分批、分阶段进行。

  4)信息单元的映射

  对于标准中包含的具体信息项,在准确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将其映射到所有选定系统的数据表和数据字段中,并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5)审查和检查

  组织专家组对标准测绘范围选择和测绘准确性的适当性进行审核,最终予以批准。

  5.标准执行

  该阶段的目的是回答“标准应该如何实施”,对现有系统和新系统实施定义好的数据标准,包括制定实施策略、编写实施建议和实施计划。在典型的实施阶段,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实施难点,尽可能结合目标和现状,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制定合适的策略,设定合理的里程碑目标。

  本节的主要任务是:

  1)定义标准执行策略

  对于新旧系统、业务处理或分析系统、自研或外购系统等不同类型的系统,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在满足标准要求和尽量减少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实施策略。

  2)相关系统性能分析对必须实施数据标准的系统进行实施研究和影响分析,并验证与数据标准实施相关的转型工作。

  3)标准应用建议的编制

  结合业务优先级和实施难点分析结果,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实施研究的结果,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业务问题,确定标准实施方向,并以实施建议为依据实施计划的主要参考文件。

  4)制定标准实施方案

  通过会议、邮件或访谈等方式与项目组或具体系统工程师充分沟通和互动,相互协作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具体的标准实施内容、实施方法、实施步骤等。

  5)审核确认实施方案

  向指导小组提交标准实施计划以供介绍和审查。

  6.改善护理

  本阶段的目的是回答“如何管理和维护标准”,结合数据管理需求和机制,培训管理员负责相关工作,并在全行范围内培训和宣传数据标准。

  1)制定数据标准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数据标准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确保数据标准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推进数据管控体系建设,促进全行信息共享。共享。本办法须经有关部门核定并落实。

  2)数据标准培训:定期对全行数据标准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专项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人员培训和培训时间。

  3)标准维护更新:收集、整理各部门数据标准更新需求,按照数据标准管理办法,分阶段、分批进行标准更新发布。

  专栏作家

  程雨年,微信公众号:老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互联网+产业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重点领域包括IT数据管理、数据资产、数据应用和共享业务中的最佳数据。

  本文首发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封面图片由Unsplash提供,CC0。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各为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