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麦华三书法文化!麦华三弟子书法课吸引大批青少年学习

  提一支毛笔,书一纸墨字。书法的魅力从古流传至今,一撇一捺,一点一钩里,都蕴藏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由古至今,番禺涌现出不少文化大家,书法家麦华三就是其中之一。麦华三是著名书法家和书法教育家,生前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他离世后,他的门生成立“麦华三书法学会”,继续传承书法艺术。麦华三书法的传承人,麦华三的外孙甘志斌更是多年专研书法艺术和书法教育,致力于传承弘扬麦华三书法文化。如何传承好优秀的书法文化?对青少年学习书法又有什么建议?近日,记者在新华培训中心采访到了甘志斌老师和他的学生。

  深耕书法文化传承发扬多年

  近年来,“麦华三书法文化”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石碁镇乃至番禺区内的优秀文化品牌,作为麦华三的后代,甘志斌认为自己在传承推广麦华三书法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多年来的书法文化传承推广中认识了一批和他志同道合的人。

  甘志斌向记者表示,从宣传书法文化的角度来看,以前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到了当今,在面对新媒体和网络信息的时代,好的文化更需要懂得宣传的专业队伍来配合才能更好地传播开去。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没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宣传效果更有效。同时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合力,才能从保育、宣传、培训等多角度文化品牌做大做好。麦华三先生的书法作品留存在世不少,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他的书法作品,也会进行相关的书法展览,如去年就在澳门举行了一次麦华三先生的书法作品展览。这其实也是文化艺术“走出去”以及“传下来”的体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员黄洪诚跟随甘志斌学习书法已有3年之余,提起甘志斌,黄洪诚表示十分喜欢其上课的氛围。“和传统印象中严肃的书法课不同,甘老师的书法课十分灵活有趣,对于不足之处,甘老师通常也是用开玩笑的语气指出,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黄洪诚说。在甘志斌的指导下,黄洪诚参加了广州市老干部中心举办的书画展,作品在广州图书馆展出,还出了一本作品集。虽然现在课业紧张,练字时间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是黄洪诚还是努力抽出时间来上课,跟着甘志斌练字。

  

  甘志斌书法课现场

  打牢基础才能写得好字

  甘志斌的另一位学生黄家曦学习书法时间不到3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成绩优秀,他获得过番禺区教育局书法比赛的三等奖和岭南新星奖,还参加过几次广州市图书馆书画展览。说到甘志斌的书法课,黄家曦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写字时,他的内心会平静下来,感觉很舒服。同时,甘志斌十分注重写字时的基础笔画,他在书法上学习到最多的是汉字的构成。汉字的基础是点、横、竖、撇、捺、折、钩、提,书法也是如此,甘志斌在课上巡堂时,都引导自己和同学们如何构写一个字,让他们打好基础。

  对于如何让孩子们学好书法写得一手有格调的字,甘志斌表示,在学习之前需要先让孩子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学习的字体,俗套地说就是看看是否“合眼缘”。喜欢的事情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当然,也不能否定有些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不太喜欢,但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了解后会逐渐喜欢上书法。

  甘志斌说,青少年学习书法,兴趣是驱动学习的最大动力,因为只有真切体会出“按提顿回”的用笔以及运笔过程中毛笔的弹性触感,墨汁在宣纸上的晕化呈现出的效果带给你的那种意蕴, 才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对于所谓的“格调”和“品味”更多的是书写者的一种由内而外的体现,在了解前人的书法所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盲目自信能沉得住气、稳得下来,不浮躁、不焦急、不卖弄,继续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基本功练习好。扎实的基本功也正好符合了当下倡导的“工匠精神”。承前启后,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其作品就自然能体现出格调,“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们在练习书法

  来源:番禺融媒记者邵雅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