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小飞”的青春航迹

  " 清北小飞 " 的青春航迹

  ■寇斌 姜子晗 陈超

  在两地之间,有这样一批由海军航空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 " 双学籍 " 飞行学员,他们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度过 3 年的学习时光后,转入飞行训练。

  在清北校园里的最后一学期,学员们翻看过去 3 年的照片,不禁感慨万千:第一次走进清北校园的激动与紧张,与全国高手同场竞技的巨大压力,暑期海训中的惊险刺激全都历历在目。从刚入学时的 " 泯然众人 ",到如今的崭露头角,变化的不只是成绩,更有他们逐渐强大的内心和对未来的坚定。

  你好,大学——

  " 如果怕苦怕累,即使天才也会被淘汰 "

  " 你知道排名 148 是什么感觉吗?" 回忆起初入北京大学后第一次考试的情景,腼腆的万竞天涨红了脸。

  人如其名,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万竞天一直是妥妥的 " 学霸一枚 "。但走进北京大学的 " 角斗场 "," 泯然众人 " 的失落感曾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 如果怕苦怕累,即使天才也会被淘汰。" 第一次期末总结大会,辅导员的话,字字都敲打在万竞天心上。

  " 如何跟上老师飞快的讲课速度?" 由于 " 双学籍 " 飞行学员独特的课程设置,万竞天需要在压缩的学制内完成北京大学本科学习," 赶进度 " 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万竞天摇身一变成为 " 时间管理大师 "。

  每天清晨哨声未响,万竞天已穿戴整齐;早饭集合时,他背诵当天英语单词;老师到教室时,他的书本已经标注好知识重点……万竞天的衣服口袋里永远都揣着一页 " 时间表 ",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项日程,大到自习安排、小到课间休息,每一分钟都有明确要求。此外,这份 " 时间表 " 还有一个 " 小秘密 ",那就是每项都比学校的规定早 5 分钟,他的手表也同时被调快了 5 分钟。

  " 每堂课比别人多学 5 分钟,每天就能多学 40 分钟。" 万竞天将时间计算到了极致。

  "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在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中,万竞天很快追上大家的步伐,并成功闯入北大元培学院前 50 名,拿到三等奖学金。

  站在 " 象牙塔 " 高处," 双学籍 " 飞行学员从没有给自己一刻放松。3 年时间,他们从全力追赶到实现多方面领跑。" 我们头顶军徽、肩负使命来到这里,只有努力遇到更优秀的自己,才配得上国家的培养,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万竞天觉得在高手如云的北大校园,展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准,才是对 " ‘双学籍’飞行员 " 这一称谓的尊重与致敬。

  你好,大海——

  " 穿过暴风雨的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们 "

  面对恶劣的海上环境,这些在教室里长大的 " 白面书生 " 能不能 " 扛 " 得住?

  2021 年暑假,学员张洛轩迎来海训。第一次登上舰船,身边不乏这样的质疑声,就连他自己心里也犯嘀咕。毕竟自己对于大海的了解,仅停留在电影大片中。

  " 迅速回到船舱!"

  张洛轩没有想到,甲板上的第一课就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断,他们刚刚出海就与台风 " 烟花 " 撞了个满怀。剧烈摇晃的船舱、滔天翻滚的巨浪,张洛轩很快便吐了个 " 人仰马翻 "。

  从眩晕扶墙到站稳甲板,张洛轩用了足足 5 天时间。指挥室里,张洛轩作为学员骨干依旧坚持按时汇报工作,语言条理清晰,声音里听不出任何异样,只有那凹陷的双眼和被橘子皮染黄的指甲,透露着他的苦苦支撑。

  为了让大家快速适应,张洛轩在做好自我调适的同时,引导大家给予自己积极心理暗示,主动参与舰上工作,以积极心态适应海上生活。

  海面逐渐恢复平静,教员对他们坚强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张洛轩清楚,作为一名未来的海军飞行员,这样的表现不合格。

  走下舰船的张洛轩陷入沉思,如果小小的风浪都应付不了,更不要说成为海上战斗员了。他无比渴望与大海的再次 " 战斗 ",没承想,这次海训中接踵而至的舢板训练,让他在另一种 " 搏风击浪 " 中重拾信心。

  " 一二、嘿,一二、嘿!" 一只月牙状的舢板快速冲向大海。张洛轩和其余 11 名桨手在舵手的指挥下,一路吼着,一路破浪前行。这是一项考验航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课目,学员的每一桨都在与大海近身搏斗。

  一次训练中,乌云迅速侵占了天空,雨帘从侧后方席卷而来,暴雨瞬间打得舢板连连摇晃。

  雨水不仅会模糊队员视线,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舱内积水,加重船体重量带来航行风险。1 号艇舵手稳稳地把舵,一手举起喇叭大喊:" 调转方向!稳住桨频!我们快速冲出去。"

  队员们顿时士气高涨。领桨手逐渐加快桨频,拉大桨距。队员们奋力挥桨击水,舢板像加了马达般冲脱出去。3 分钟后,舢板顺利脱险," 跑 " 赢了乌云。

  远航归来,张洛轩和桨手们的手上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但他们的脸上满是胜利的开心——因为他们赢得了这次与大海的博弈。

  虽然一提起那场风暴试炼,张洛轩至今仍心有余悸,但他觉得那些风雨是大海赠与他们的礼物,是雏鹰成长为海空雄鹰的 " 成人礼 "。

  你好,天空——

  "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

  " 师弟,今天我放单啦!" 不久前,学员刘同民接到大四师兄的报喜电话,交流中师兄独自飞上蓝天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听得刘同民内心一阵激动。

  放下电话,刘同民的心底却莫名地紧张。还有不到 100 天,自己就要告别清华大学,走进初教机座舱,自己能否像师兄一样自由翱翔蓝天?

  刘同民一路小跑来到图书馆,几乎把所有关于飞行的书籍全部借来。他为自己订下一个新目标——在毕业前把飞行原理掌握透彻,并告诉自己:" 后浪一定要高过前浪。"

  在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课上,刘同民主动申请担任课代表,为的就是能多向老师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是他加深知识记忆的方法,更是他深入理解飞行操作的窍门。

  翻开刘同民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公式的推导。作为一名飞行学员,并不需要完全掌握复杂的控制原理。但刘同民觉得 " 飞行员不仅要能飞,还要飞得明白 ",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心里踏实。

  新学期伊始,这样的紧张感迅速在班内传开。比起刚入学那会儿," 双学籍 " 飞行学员不再被人群裹挟着前进了,每名学员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并懂得利用好最优质的知识资源,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他们的成长来之不易,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绽放时机。

  下课铃响起,这群 " 清北小飞 " 们换上训练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操场。朝气勃发的身影,铿锵有力的口号,似乎在应答着祖国蓝天的召唤:"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本文刊于 2022 年 3 月 29 日《解放军报》" 中国军校 " 版,内容有删减;图片来源 2022 年 7 月 21 日《解放军报》头版,师勇进 摄)

  相关阅读

  熄灯号 | 川藏线上,接过你手中的方向盘,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熄灯号丨 6 岁那年他说要像姑父一样了不起,如今他戴上闪闪发光的二等功奖章……

  熄灯号丨奋飞蓝天!他们的故事,是雏鹰砺翅的热血奋斗

  熄灯号丨 14 年坚守数百个阀门,他保持零差错纪录

  熄灯号丨当兵 25 年,为油料 " 体检 " 成千上万次,看他与 0.5 ℃的较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播音:郝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