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及宇宙构造论

  

  写在前面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它涵盖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各种思想流派。

  希腊哲学的发展与希腊文化的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古代的希腊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城邦组成的联盟。

  这些城邦分布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圈。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地区是爱奥尼亚和雅典。

  爱奥尼亚是指今天的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它是希腊文化最早传播到东方的地方。

  在这里,希腊人与其他文明接触,吸收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思想,爱奥尼亚也是希腊哲学最早诞生的地方。

  最早的哲学家被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试图用自然原理来解释万物的本质和运动。

  他们中有些人属于米利都学派,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希腊自然哲学,泰勒斯凭什么能成为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山鼻祖?

  古希腊哲学的重要里程碑,阿那克西曼德与他的“阿派朗”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对宇宙论的奠基和神学的挑战

  有些人属于爱非斯学派,如赫拉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宇宙生成论的集大成者,和他的逻各斯

  还有些人属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如毕达哥拉斯和菲洛劳斯。

  雅典是希腊本土最强大和最繁荣的城邦之一,它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被称为雅典黄金时代,它见证了戏剧、雕塑、建筑、历史、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雅典也成为了哲学的中心,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哲学家。

  他们中有些人被称为诡辩家,他们擅长运用言辞来说服别人,如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有些人被称为苏格拉底学派,他们关注道德和政治问题,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希腊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基础,并与其他文明产生了交流和对话。

  本文共计6152字

  阅读时长约9min

  

  宇宙生成论转向构造论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在赫拉克利特时代遇到了一个转折点。

  在他之前,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的哲学家们,都试图用一种自然物来解释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他们分别把水、气、火当作万物的本原,还有一些人提出过土(例如,一些游吟诗人就认为土是万物本原)。

  然而,这些本源都存在着各自的缺陷,都难以说明其他事物的生成和消灭。

  因此,这条路线似乎走到了尽头。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希腊,很难找到比水、火、土、气更基本的自然物了,要想继续发展,就需要从思路上进行一种调整。

  这种调整就是,不再纠结于用一种自然物来解释万物,也不再关注最初的东西是什么,而是把视角从生成论转向构造论,把追问从时间上转向空间上,即追问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这样一种新的追问方式,催生了从“四根说”到原子论的思想进步,把希腊自然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恩培多克勒

  “四根说”是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一种思想。

  恩培多克勒,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古希腊哲学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政治家、演说家、诗人、医生、术士和占卜家。

  他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西西里岛的阿格里根特,曾经参与过当地的政治斗争,但最终被流放。

  他的一生充满了神话色彩,有人说他为了证明自己是神而跳进了埃特纳火山,有人说他为了展示自己的不朽而投身于火焰,有人说他在火中化身为神而重返人间。

  他的作品也很少流传下来,只有两部长诗《论自然》和《净化》以及一篇散文《医论》的部分残篇。

  

  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埃利亚学派的影响。

  他提出了“四根说”,即认为水、火、土、气是万物的基本成分,它们是不可分割和不可变的,它们之间通过爱和恨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产生了世界的多样性。

  他还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都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这一点和古希腊之前的自然哲学思路一脉相承。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虽然仍然沿用了赫拉克利特之前的自然哲学家们所提出的本原,但是他却突破了单一本原的局限,把本原从生成论转向了构造论,为后来的原子论开辟了一条新路。

  原子论是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一种思想,他认为原子是万物的基本构成单位,万物都是由无数个不可见、不可分割、不可变、形状各异的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他还认为原子之间通过空间和运动相互作用,产生了世界的多样性。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进一步发展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把构造论推向了极致,为后来的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思想变革,不仅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创造性探索,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四个最基本的元素构成的,这四个元素分别是水、火、土、气。

  这四个元素不是从其他物质中产生出来的,而是永恒不变的本原,它们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事物。

  比如说,我们的肌肉是由等量的四种元素混合而成,我们的神经是由1分土、1分火和2分水构成的,我们的骨骼是由2分水、2分土和4分火构成的。

  这种说法虽然看起来很荒谬,但是它却反映了一种用数量关系来解释事物差异的方法。

  这个方法实际上在阿那克西美尼那里就有了雏形,也就是说,数量关系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恩培多克勒不仅提出了四种本原,而且还提出了两种力量来解释事物的变化。

  

  爱和斗争

  这两种力量就是爱和斗争。

  爱是一种使四根相互结合的力量,斗争是一种使四根相互分离的力量。

  在恩培多克勒看来,事物的产生就是爱使四根相互结合,而事物的消灭就是斗争使四根相互分离。

  因此,生灭变化并非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而是四根构成万物,万物又复归于四根。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在希腊自然哲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希腊自然哲学从发生论向构造论转变的开始。

  发生论关注万物最初是从什么单一物质中产生出来的问题;

  构造论关注万物是由哪些基本元素组成的问题。

  发生论是时间上的还原;

  构造论则是空间上的还原。

  尽管都是还原论,但是构造论明显要优于发生论。

  因为时间上的追溯很难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在古代希腊,人们只能依靠神话和想象来推测世界最初的情形,因此很容易陷入臆断和矛盾。

  但是空间上的还原在当时却是可以做到的,虽然它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至少它可以用常识来解释事物的结构和变化。

  从常识上来说,把万物说成是由一些最小的微粒——无论这些微粒被叫作水、火、土、气,还是被叫作种子、原子——构成,要比说万物最初是从某种单一的物质中产生,更令人信服。

  

  四根说的局限与缺陷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虽然有其创造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和缺陷。

  首先,恩培多克勒没有给出为什么选择水、火、土、气作为四根的理由,他只是根据经验和直觉来确定这四种元素。

  其次,恩培多克勒没有解释爱和斗争的本质和来源,他只是把它们当作两种神秘的力量来操作四根。

  第三,恩培多克勒没有说明四根之间的结合和分离是如何具体进行的,他只是用一些比喻和象征来描述这一过程。

  第四,恩培多克勒没有考虑到四根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转化和变质的可能性,他只是认为四根是永恒不变的本原。

  尽管如此,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希腊自然哲学奠定了基础,并与其他文明产生了交流和对话。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被后来的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所接受,并被传播到中世纪欧洲和阿拉伯世界。

  希腊自然哲学就从最初追溯万物的生产,转向了寻找万物的构成。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不仅对于自然哲学、而且对于后来的自然科学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之后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基本上都不关心世界的时间开端,这开端通常被简单地归结为上帝的创造,而是致力于探究世界的空间结构。

  在西方思想史上,关于世界的时间开端长期以来被看作一个神学问题,而世界的空间结构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直到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把发生学问题引入宇宙论之后,现代的科学家们才开始考虑宇宙的起源问题。

  这就是科学和神学在对待世界起源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

  科学倾向于用可观测和可测量的事实来解释世界,而神学倾向于用超自然和不可知的原因来解释世界。

  科学认为,世界是由一些基本的物理定律和物质组成的,而神学认为,世界是由一个无所不能和无所不知的神创造和支配的。

  科学试图用理性和实验来探索世界,而神学试图用信仰和启示来理解世界。

  

  爱与恨

  恩培多克勒在哲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两种特殊的元素:爱和恨,它们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动力因。

  恩培多克勒用爱和恨来表述一种使四根(水、火、土、气)彼此结合或相互分离的力量。

  爱的力量使万物钉在一起,而恨的力量则使万物分解而复归于四根。

  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并不是指两种精神性的东西,而是指两种很稀薄的物质,比四根更加稀薄。

  它们与其说是像后世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实体,不如说更像米利都学派所说的冷热聚散之类的性质。

  恩培多克勒的功劳在于他已经明确地把事物的质料因与动力因区分开来,虽然二者之间只具有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差异。

  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与米利都学派的冷热聚散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是外在于质料因的。

  恩培多克勒把爱和恨置于四根之外,作为从外部推动四根与万物相互转化的两种独立因素。这样一来,他培养了一种思想倾向,即机械论的倾向。

  机械论是一种用外在动力来解释事物运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本身是惰性的,无法自己运动,必须借助于一个外来的推动力才能运动。

  如果一个物质的运动是由另一个物质推动的,而另一个物质本身又需要第三个物质来推动,以此类推。

  但是总不能无限倒推吧,这里就需要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所以最后必然会推出一个精神性的实体,如上帝,这个精神性的实体成为整个物质世界的终极动力因。

  这种观点长期以来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是主流观点。

  这也是为什么恩培多克勒的思想,对后世的自然科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机械论和自然科学方面。

  这种机械论的思想倾向,一直影响到了近代。

  在18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物质自身的运动性质。

  随之而来的是,机械论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质疑。

  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的本质,物质的运动和规律的本质是什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本质关系,这给物质本身运动的观念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随后,量子力学的出现更是让我们对物质的本质和运动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当代的哲学和科学中,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被认为是相互依存的。

  物质自身具有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内在属性。

  这个观念不再需要借助于外在的力量来推动物质的运动,而是认为物质自身就具有推动运动的力量。

  这种思想的产生,让我们对物质和世界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最后的总结

  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与前人的单一本原思想背道而驰,但是他的"四根"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综合性。

  恩培多克勒将"四根"作为万物的构成元素,既能够统一解释万物的本质,又能够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此外,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概念也是对前人思想的补充和发展,更加全面地解释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恩培多克勒的思想确实开启了一种"分而治之"的思路,即用有限多的元素来解释无限多的事物,这种思路的局限性在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阿那克萨戈拉将"原子"作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进一步拆分了"四根",并且强调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

  这种思路的局限性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也被进一步揭示,即用单一的本原或有限多的元素来解释无限多的事物是不可能的,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是无限多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恩培多克勒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原子可以看作是恩培多克勒所说的"四根"的一种更基本的形式。

  但是在种子说中,原子不再是恩培多克勒所说的"四根"中的一种,而是作为更为基本的存在形式,被用来解释世界的本原。

  种子说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而且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种子说是古希腊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原子论学说,对后来的原子论和自然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伏尔泰所提倡的新原子论,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而这些原子又由更基本的原子组成。

  这种观点在化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今天的原子物理学中也得到了验证。

  总的来说,恩培多克勒和他的学派的思想对于古希腊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从一到四的发展,代表着古希腊自然哲学从单一本原到多元本原的转变。

  同时,恩培多克勒所提出的爱和恨的概念,以及对事物的质料因和动力因的区分,也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虽然他们的学说并不完美,但是恩培多克勒和他的学派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哲学、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恩培多克勒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四根"理论和爱恨论,这些理论开启了古希腊哲学从追问时间维度向追问空间维度转变的新时期,从而奠定了科学哲学的基础。

  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传统中,以泰勒斯为代表的哲学家们一直追问"世界是什么?",试图用单一的本原来解释万物的起源。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知的深化,单一的本原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时候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四根"理论,认为水、火、土、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

  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单一的本原转向复杂多样的成分,这种转变奠定了科学哲学的基础,使人们开始从宏观角度研究物质的构成和本质。

  在"四根"理论的基础上,恩培多克勒又提出了爱恨论,认为爱是把万物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恨则是使万物分解的力量。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恩培多克勒不仅将自然现象解释为物质构成的结果,同时也将其解释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从追问时间维度向追问空间维度的转变,将重点从物质的起源转向了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思想的转变为后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恩培多克勒的思想开创了一个新的自然哲学时期,从单一的本原向多元成分的方向发展,这种变革使得古希腊哲学具有了更加科学的性质,为后来欧洲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思想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角,从而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理论和爱恨论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成就,它们的提出开启了自然哲学从追问时间维度向追问空间维度转变的新时期。

  此外,恩培多克勒还对爱和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在古希腊,爱和恨通常是指友好和争吵,但在恩培多克勒看来,它们是两种特殊的元素,比水、火、土、气更加稀薄。

  他将爱和恨视为动力因,用于解释物质的生成和灭亡。

  他认为,爱神用"爱的钉子"把万物钉在一起,而仇恨则使得事物灭亡。

  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与泰勒斯的灵魂、阿那克西曼德的冷热干湿、阿那克西美尼的冷热聚散以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有着相似之处。

  但与此同时,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又与米利都学派的冷热聚散有所不同。

  恩培多克勒将爱和恨看作外在于质料因的动力因素,而阿那克西曼德等人则认为,冷热等性质是阿派朗和气本身固有的性质,也就是说,动力因是内在于质料因的。

  这种差异导致了一种思想倾向,即机械论的倾向。

  机械论认为,物质本身是惰性的,无法自我运动,必须借助于外来的推动力才能运动。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近代,直到18世纪的西方唯物主义者仍然是机械唯物主义者。

  他们通常无法避开上帝来解释世界最初的动力问题。

  总的来说,恩培多克勒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提出了四根元素和造论的概念,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在对后来的自然哲学、化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注意力从时间维度转向空间维度,从单一的本原走向多元的本原,拓展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