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古近代知名人物》-陈起诗家族篇
《郴州古近知名人物》
刘华寿 徐叙富编著
陈昭谋、陈振玉、陈起诗、陈起书世家
陈昭谋、陈振玉和陈起诗祖孙三代是清朝湖南郴县雅市乡(今白露塘镇雅市村)人,他们家居郴州城,都是科第出身:昭谋、振玉是举人,又是县学州学教论,起诗是进士,又是经世致用的学者。他们都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就,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世家。
传主 陈起诗进士
载清同治《湖南通志》
陈起诗,字筠心,郴人。生有异禀,未冠,受知学政徐松,补州学生。松故负才,然特重起诗,赠诗数百言,勖以远大。及长,有志经世学,与邵阳魏源、桂阳何庆元、桂东李克细善。其学目经史及宋元明当代儒先之书,悉究其源流,而务适于用。
道光乙酉,选拔乡举。已丑成进士,使吏部主事。
时,益附汤鹏、宜黄爵滋、道州何绍基,并心折起诗。
魏源亦游京师,相与讲求天下利病。益穷究天文舆图礼乐财赋兵阵,下逮中西算法,佛老家言。
尤以兴水利为急务,谓费无出,则请整饬盐法以供用,而漕运亦可省,然后兵农诸政,可次第议行。又以德州至东昌运河纡折,水旱皆足为患,惟于袁家庄取径直下,岁可省大农金钱数万,用以筹改汶泗河口,则南北两运俱济。所擘画具有条理。乙末,河上阙员拟请行,旋知所议不行,乃止。
江督陶澍改淮北票盐,起诗以书发其端,且为画策。
前学政徐松撰《新疆志略》号杰作,起诗为刊水道之误。
武进李兆洛邮寄《天文分野图》,多所订正。
在铨曹因捐赈请奖,部议拟开尽先补用例,起诗谓有妨正途,尚书何凌汉韪之,议遂寝。迁员外郎,以御史记名。尚书汤金钊兆复派仓差,起诗揭其前后反复。金钊镌四级,起诗免。归居数月,卒,年四十七。著书见艺文。子善圻,广州府通判:善坦,郎中。
①这篇人物传,载清同治《湖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七。②(勖 xu )以还大:勉励他奋发学习。③道光乙酉:道光五年(1825)。④乙丑:道光九年。
⑤汤鹏、黄爵滋、何绍基,当时俱有才子之称。6德德:今山东德县。乐自今山东聊城。⑦乙末:道光十五年(1835)。⑧镌( juan ):削职。
陈昭谋
起诗的祖父陈昭谋(1754一1827)字燕,号剑溪。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县学。乾隆四十年(1775)食廪膳。乾隆四十二年(1777)取拔贡。乾隆四十八年(1783)参加乡试中举人。他历任湘乡、湘阴、临湘、嘉禾等县教谕。乾隆五十五年(1790)补桂阳州学正。
昭谋在任学正期间,因课士有法,郴桂两州优秀儒生多出其门、他讲授经书,督促学习,以讲求根柢、致力实践为先。自此,桂阳州儒生在州试、乡试中中试的人数相继增多。他任学正十多年、不轻易革除一个生员。州学取进的新生,按例要结学官致送礼物,他从来不计较礼物的多少,总是热爱学生,辛勤课读。州学生员都能遵守学规,安于学习,乐于受教,州学办得远近闻名。
嘉庆十年(1805),昭谋因足疾,行走不便,乃请假卸官回家乡。
当时,郴州城已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城外东山一览亭下唐宰相刘瞻读书堂故址,由知州侯云汉率各绅士劝捐资金新建了一所东山书院。院址“势踞高阜,山环翠绕,仙岭峙其北,郴水经其南,磅礴郁积,秀气成采”。(见侯云汉《新建东山书院记》)州人认为这样幽静高敞的风景区,真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
昭谋回到郴州后,州中人士一致推荐他出任东山书院院长。他到职后,因书院与州城有郴江一水之隔,士子上学时,“往往临流兴叹,欲渡无由”。为了便于儒生就读,他倡议捐款修建渡船,于司马堤处设立渡岸。嘉庆十二年修成后,往来行人交口称便,士民两利。昭谋曾撰写《东山书院捐修渡船记》一文,刻碑纪念。
他主讲东山书院10年,更勤于课士,生童日多,读书风气日浓,郴州文风为之一振。在院任职期间,他除捐修司马堤义渡外,还主修郴州总志,倡修学宫,改建文昌庙、魁星阁,创建东塔等。凡有益于城乡人民的义举,他都乐为之。
昭谋的著作,有《剑溪文稿》四卷、《文集》二卷;《典制分类文海》二十四卷,《理题正宗》四卷,《小题分类文基》六卷。
陈振玉
起诗的父亲陈振玉(1777-1845)字琢章,号集堂,是昭谋的长子。他乾隆五十八年(1793)人县学,乾隆五十九年食廪膳,嘉庆五年(1800)恩科乡试中举人。接连两次会试荐卷拣选知县,改就国子监典簿。振玉因父亲昭谋患足疾,行走不便,乃辞官回乡。居家侍奉父亲,不外出做官,使父亲能安适生活,专心课士。
振玉对地方善事义举,更是承父志,力行之。他倡议与同人捐置宾兴公费制钱千贯(一千个叫一贯),逢科举和贡生北上应试的士子,都可支领息钱参加乡试、京试。从此,资斧有着,赴试者多,对振兴文教大有帮助。
他倡议拓宽州试院面积,增加号舍;損款倡修石坝、石路和拱桥;又捐修城楼、苏仙庙、又鱼亭。还经常施药、施棺、救溺、全婚等。这些善举,行之数十年从不少懈。
碰上饥荒年岁,他还捐办米三次,借发仓谷数千石,赈济灾民。城乡居民莫不赞其功绩,感其恩德。住在州城南门外西塔街的张孝子,幼事母孝,家贫母病,计无所出,振玉怜惜他的贫困,常以钱米周恤之。会振玉死,张孝子哭奠尽哀,观者无不感动。
昭谋晚年,辞职家居,振玉曾继承父志主讲东山书院数年。这正是“三十年前向此行,而今弟子作先生”。也就是说,振玉先是东山书院学生,后是东山书院院长。他继承父主讲遗风,讲诗书,课儒生,认真负责,能文之士悉出其门。
振玉的弟弟振琳,也曾就读于东山书院,他在《读书东山》诗中说:“相国书堂地,栖迟计十年”,“眼旷乾坤小,心安日月闻”,“万象闻观久,清虚悟化元”。
振琳是昭谋次子,在书院读书较久,而且颇有所得,他嘉庆九年(1804)人县学,嘉庆十年食廪膳,屡举优行,三试一等第一名。嘉庆十八年(1813)选拔贡,候选教谕。
振玉的著作,有《集堂文稿》六卷,《诗稿》二卷。收存在旧志中的诗文有《郴州捐置宾兴钱记》、《东山书院纪事》、《夜泊观音岩》、《永兴狮石歌》等。
振玉家教甚严,训子有方。他的四个儿子才学都出众:长子起诗登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次子起书州廪生,候选训导。三子起礼拔贡,官知县。四子起乐优贡生,补用知府。
陈起诗(1795-1842)
起诗是振玉长子,昭谋的长孙,自幼聪明,还未成年,便才华出众。嘉庆十五年(1810),年15岁,考取秀才,选入州学。一向持オ自负的湖南学政徐松,莅临郴州试院主持考试,批阅起诗的诗文、特别赏识他。临别时,写给他一首长达400字的《郴州试院赠陈茂才起诗》的五言古诗,诗中开头对起诗的丰姿才学备极赞扬:“有少年陈生,郴州所得士,丰姿粲珠玉,词藻艳文绮。荦卓冠诸生,风骨吾所喜。”接着授以为学之旨:“儒者求至道,当自诸经始;“其次求诸诗,多识闻则咫”;“学尤贵有识,博览在前史;“下逮于杂家,皆足备摭掎(摘取)”。最后勉以为学之法:要树立远大目标,晨夕钻研,条贯分析,独行实践,毋徙母骄。这首五言古诗,对起诗的启发和鼓励无疑是很大的。
起诗成年后,有志于经世之学。嘉庆十八年(1813),他赴长沙应考,寄寓岳麓书院,结识邵阳魏源、桂阳(今汝城)何庆元、桂东李克钿,成为至交,并为同科拔员。他们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受益良多。起诗研究学问,从经史到宋、元、明以及当代儒生的书,都研求其源流,但不为章句所束缚,而务求适于用。
道光五年(1825),参加乡试,中举人。九年(1829),参加会试,举进土。钦点主事,签分吏部考功司兼稽勋司主事和吏部则例馆纂修。后升员外郎、记名御史等官职。
陈起诗的才学远近闻名。当时,益阳汤鹏,宜黄(属江西抚州府)黄爵兹、道州何绍基等名士都衷心信服他。京师士大夫将他与魏源、汤鹏、左宗植尊称为“湖南四杰”。史学家魏源在京城做官后,起诗常与魏源讲求国家利病,分析天下形势,并深人研究天文、地理、礼乐、、财赋、兵法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中西算法和佛老各家言论。其时,黄河暴决,河北、山东等地水灾严重,他建议朝廷应以兴修水利作为急务,他认为德州到东昌河水路弯曲,如在袁家庄修条笔直运河使水流畅通,每年可节省金钱数万,用以筹改汶水泗水河口。这样两条运河都有利于人民。他的建议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惜朝廷没有采纳。
起诗所学未能致用,抱负无由实现。但他并不灰心,仍设法贡献自己的才学。前任湖南学政徐松撰《新疆志略》,被誉为杰作他为该书刊订了水道的错误。武进李兆洛邮寄《天文分野图》,请起诗审阅,他认真地给予订正。道光十九年(1839),针对国家财政困难情况,起诗主张“整饬盐法以供用”,写信给两江总督陶澍为其策划,在淮北推行票盐法,由原来少数商人专利垄断,改由商人自由领票,先税后盐,运至规定地区自由销售。其法试行一年后,一举数利,成效大著。
道光十九年(1839),起诗升吏部员外郎,道光二十年,转任“记名御史”,他秉性刚直,不徇私情,人称“铁面御史”。曾弹効吏部尚书汤金钊“七不正大光明”罪行,结果汤被降四级留用,而起诗却以“司员慢上”罪被革职。他受此打击后,回到家乡,郁闷病逝。赠中议大夫。
起诗有子二人,长子善圻,广州府通判,南海知县。次子善坦,郎中。
陈起诗的著作,有《孔子年谱》、《四书求是录》、《补全唐诗选辑》、《罗经图考》、《云心遗稿》等。《原湘耆旧集》存其诗65首。《湖南文征》存其文4篇。嘉庆《郴县县志》载有《拟刘文房桂阳西州诗》和《兴宁漏壶歌》二首。
陈起诗与魏源交往较早,且友谊很深,并结为儿女亲家。常有书信诗文往来。起诗《云心遗稿》中,有《长沙市楼别魏默深(魏源)》诗一首:
西风吹木叶
与汝倚栏干
斗酒一为别
湘江终古寒
家山梦中碧
银汉夜深宽
莫遣音书寂
南飞有羽翰
起诗还乡家居后,有《怀魏默深》诗一首:
去年冬及尽
远道有双鱼
孤馆仍风雨
天涯少尺书
一尊残腊酒
半亩故乡庐
只此和妻子
寒宵对绮疏
陈起书(1798一1855) 字通甫,号松心。起诗二弟。
起书少年时,跟随起诗学习诗文,讲求经世之学,并结识湘南名士李克细、何庆元、魏源等。
他爱好写诗,曾自编诗集四本,收集诗歌百首,何绍基、罗汝怀为诗集写了序言。汝怀认为:“松心之诗,取径幽回,不甚涉唐来渚家,不为牵率酬应,亦不事修饰边幅,往往孤吟闲寄,自写怀抱。”
起书曾将四本《诗集》,要他的儿子带给魏源审阅。源读《诗集》后,对他的五言诗评价很高。魏源在《与起书书》中说:“集中精华,全在五古。律体感时之作,亦媲美杜陵。诗虽不多,而怀抱之奇,性情之笃,亦可得其大凡矣。”又说:“五言古诗高古处,直逼汉魏,本朝实在三数人间。”魏源还向他提出了建议:“诗集宜分体,不必编年,《三百篇》其大例也”;“诗以言志,取达性情为上,拟古太多,窃望删之”;要“加人山水诗和感时之作”。以上这些评价和建议,无疑对起书《诗集》的修改和印行大有裨益。
起书的著作,有《撼草堂遗稿》。现保存在旧县志中的五言古詩有:《云中庵》、《拟刘文房桂阳西洲诗》等。
起书有子四人:大儿善奎,官通道县教谕;二儿善墀;任长沙府教授;三儿善堪,任龙阳县教谕;四儿善埴,候补知县。
参考书目:
光绪《湖南通志陈昭谋、陈振玉简介》卷一九七人物,
同治《湖南通志》陈起诗传。
李柏荣《魏源师友记》陈起诗、陈起书介绍。
嘉庆《郴县县志》卷三十五至三十七艺文。
刘华寿《郴州历代名人》湖南师大出版社1993年
《陈氏族谱》1995年。
2022年摄于郴州陈家大屋
祖先是根,生命的源头,我们的生命要有能量,源头自然起很大的作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同业相吸。
父母不断积阴德,自然就能感召来有福德的子孙。
子孙跟祖先的福德业力息息相关,自己能投生到什么样的家庭,完全取决于自己。
一个家族的子孙之福,来源于父母祖辈对子孙的教育和护持。
家中留德,胜过万贯。
小时候常听爷爷陈先廷讲起家族的故事,如数家珍。
当我们真正地有感恩报恩之心,去报恩祭祖,感恩祖先,我们生命的管道就会畅通,生命升华,很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陈沿羽(本名陈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
“画游心田”美育课堂创办人
2010年起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与全球多个领域的教育专家合作文化教育项目。
组织策划“画游心田”系列亲子游学活动,开办亲子美育、儿童美术课堂。
多次参与不同机构组织的自然教育与环境交流活动。探索自然教育、华德福教育、生活教育的融合之道。
郴州清代文化名人陈起诗第六代孙女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第六代外孙女
致力于将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教学,传播家族文化。
陈沿羽手书
2022年摄于陈家大屋
画游心田学员主题作品集
端午故事-魏源蘸墨吃粽
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小时候的故事
历史人物魏源故事"杯中含太极,腹内孕乾坤"教学分享
魏源文化传播系列
“魏源文化励志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 未来拟建图书角
《海国图志》--开眼看世界的第一部巨著
太极禅夏令营戏剧--太极禅民族魂
百年家国梦-纪念先祖魏源公诞辰220周年
“开眼看世界与珠江右岸文化”研讨会在西樵山隆重举办
百年复兴家国梦 海国图志寄心期
海国图志.慎庵作品-在书画中安放百年家国梦
《海国图志》穿越时空--慎庵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