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一首春雨诗,写尽世间愁

  让古诗词走进生活

  欢迎关注明月

  

  01 | 成长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遇见这样的时刻。

  你的内心早已兵荒马乱,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多沉默了一点,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生活并不会总是以你想要的方式去进行,偶尔它会让你感到为难,然后留出一段时间给你,使你孤独、让你迷茫。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放下一些东西,多读一本书,多培养一个兴趣,或者多做一些事情,你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平静。

  等低潮熬过去了,你会发现,这些纷乱就是生活给你的答案。

  于是,你开始成长,变得波澜不惊,过去的那些不堪,现在想想也没有多糟,独处的那段时光,必然能照亮你未来的路。

  一念感慨。

  今天我们读李商隐的诗,再次梦回大唐,看看那个多情才子,是怎样应对孤独的。

  

  02 | 离情

  ▼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出自李商隐的《春雨》

  

  白袷(jiá)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乐府民歌《杨叛儿》中有: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所以“白门”通常代指男女约会之地;

  珠箔:珠帘,此处喻指春雨细密;

  晼(wǎn )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含年复一年、人渐苍老之意;

  玉珰: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

  缄札(jiān zhá):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喻路途艰难。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9月,李商隐入徐州使卢弘正,跋山涉水,远离妻儿,加之仕途不顺,更让他在次年春雨之夜多有怅思,遂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大意可解为:

  春天是个相思的季节,我穿着白衫闲卧在床上,无所事事。曾经热闹的白门,现在已经十分清冷了,这怎能不叫人伤感。隔着蒙蒙细雨遥望着远处的红楼,内心更觉凄凉,珠帘般的细雨让人回想起往事,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独自徘徊;

  心心念念的人远隔万里,凄楚的暮春,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伤?或许只有在残梦中才能与你相见。寄托情思的玉饰和书信已经准备好,只等那只鸿雁穿越长空前来。

  (精心研磨,诚意荐读)

  03 | 新生

  这首《春雨》是不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王宴媄的并不可知,但是第二年他的妻子就因病离世了,终年27岁。

  并且,他的靠山卢弘正也是在这一年病故的,对李商隐而言,这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原本,他投靠卢弘正已是无奈之举,公元848年李商隐从桂林回长安后,生活穷困潦倒,曾有信于令狐绹求助。

  但令狐绹只帮他争取到了一个盩厔县尉,两个人也从比交恶。

  对李商隐而言,满腹经纶,却无处投门,因“牛李党争”陷入政治漩涡,郁郁而不得志。

  

  但是在妻子王宴媄病逝以后,李商隐突然豁达了许多,在西川柳仲郢处寄身四年,开始参禅悟道,余生也未再娶。

  人总是在经历一些变故后,才逐渐找到生活的重心,正如李商隐在《春雨》中的茫然,愁云密布,寥以寄思,那时候他才38岁,好多事还没有看清楚。

  但是入了不惑之年,李商隐不再争,亦不再这般愁,这就是成长。

  而新生必然是会伴随阵痛的。

  - END -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一组唐诗,不知何人所作,却曾风靡网络,感动世间无数人

  就服杜牧,写了一首“鸟”诗,竟成古今经典

  作者:明月,舞文弄墨,且看江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