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真的存在吗?正主到底是谁?
?,?,?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早已被世人所熟知,大体经过如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先后非常顺利地攻占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总共就五个郡),曹魏得知陇右被攻下,立即遣张郃为先锋前来增援,而街亭是曹魏增援军队的必经之路,只要马谡能够守住街亭,等诸葛亮大军将陇右五郡全部拿下,那魏军就算赶来了也为时已晚。然而马谡不仅丢失了街亭,而且丢失得非常之快,导致蜀汉军队既要面对前方两郡的敌人,又要面对后面司马懿大军的追击,陷入了腹背受敌的险境,街亭失守后,蜀国就陷入了全面被动。
左为马谡,右为副将王平,三国演义剧照
街亭攻下后,魏军长驱直人,在司马懿的带领下,很快攻到了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西城兵力空虚,仅有千人,根本不可能阻挡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也有说二十万)。然而诸葛亮却告诉众人不要慌张,他自有妙计。待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时,诸葛亮披鹤袍、戴纶( guan)巾,手摇羽扇,带了两个小童在城头上抚琴高歌起来,同时命城门大开,让士兵扮成百姓在城墙脚下扫马路。司马懿生性多疑,他知道诸葛亮此生从不用险,此时城门打开,而且诸葛亮气定神闲,琴声之中隐约含有杀气,里面定有伏兵,于是不敢贸然攻城,最后撤走了兵马。
这就是“空城计”的由来。
诸葛亮在西城上抚琴,空城计退司马懿,三国演义剧照
那么历史上,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存在吗?针对这一个问题,学术界早已有了定论,那就是诸葛亮“空城计”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司马懿大军有十五万,而诸葛亮全部兵马只有几万人,还分散在三郡及各处要隘,司马懿稍微推算一下,也能知道,诸葛亮这城中兵马肯定不多,完全可以先派一两万人佯攻一下,不行再撒也不晚,因此“空城计”于理不合。
那么,三国战争史上有没有“空城计”呢,你别说还真有这一出,不过,那应该叫做“空营计”,主角正是五虎将之一的赵云。
青年赵云,三国演义剧照
这事还得从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决战说起。汉中定军山之战,蜀将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军各自逃散。回营后黄忠感觉还没过瘾,就又想带本部兵马去抢夺曹操军粮,刘备看黄忠士气正盛,就表示了同意,并派遣赵云为副将一同前往。黄忠与赵云商量劫粮计策,赵云说:“夺粮之事,非同小可,曹军一定有重兵把手,等我先去试探,如何?”黄忠说:“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你先去?”赵云说:“你我都是为主公效力,就不要讲主副之分了,不如咱们抓阄,谁抓到谁就先去。”黄忠同意了,结果他抓到了先去。赵云说:“老将军既然抓到先去,那我就协助你,但此去劫粮,危险重重,我们约定好时间,如果到点你不回,我就去寻你。”于是二人约定明日午时碰头。
黄忠在定军山,正听法正献计,三国演义剧照
黄忠走后,赵云回营,对部下张翼说:“黄老将军明日去劫曹军粮草,若午时不归,我就前去相助,咱们的营寨面临汉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要谨慎守寨,不可大意。”
话说黄忠晚上带领本部人马,偷渡汉水,直奔曹军粮草而去,看到曹军粮食在北山那里堆积如山,且只有少量士兵看守,黄忠当即下令部下一齐冲去,同时点燃火把,准备放火烧粮。然而向来只有曹操劫别人军粮,哪有别人劫曹操军粮?当初官渡之战,正是曹操带军劫了乌巢之粮,才让战场局势扭转,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不用多想,黄忠自然是中了曹军的埋伏,黄忠计划还未实施,张郃已率军从背后冲来,一时间黄忠被团团包围。
张郃,三国演义剧照
再说赵云在营中等到午时,还不见黄忠返回,急忙上马,带领精锐骑兵前去接应,一路冲破曹军所有包围,直杀到北山之下,救出黄忠,并及时返回营寨。
曹操听说后,勃然大怒,命张邰、徐晃带人追赶,张翼见赵云归来,赶紧接赵云、黄忠入寨。看到后面尘烟滚滚,知道是曹军追来,就命令士兵抓紧关闭寨门,做好防卫。赵云道:“休关寨门,听我安排。”于是大开营门,停止擂鼓,收起战旗,然后在寨外各壕沟之内埋伏了大量弓弩手。赵云自己却不进营,单枪匹马,巍然立于大营门前。
赵云立于“空营”前
张部、徐晃率兵追到赵云营前,天色正黑,见营中寂静无声,只有赵云一人立于门前,看赵云如此淡定,担心寨中有埋伏(两人在长坂坡时就见识过赵云的厉害,谁也不敢上前)。正疑惑之际,赵云猛地举枪,两边壕沟中的弓弩齐向曹军射来,赵云同时带领营寨中的士兵一齐杀出,曹军惊慌大乱,天色又黑,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又纷纷落水,死伤惨重。
赵云大战曹军,收获兵器辎重无数,消息报到刘备那里,刘备亲自到现场了解战斗经过,非常赞赏地对诸葛亮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评价:采用“虚而虚之”是一种妙算,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胆略。对于指挥官来说,胆和智紧密关联,在复杂的战争中,考验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胆量,在强敌面前,兵力本来就空虚却要表现出空虚的样子,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只有以冷静著称的赵子龙具有这样超群的胆略,勇于出乎对手意料之外去“冒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一定满堂喝彩。
注:关于三国的题材,所采取的材料主要来自《三国演义》、《三国志》、《云别传》、《反三国演义》、《三国志平话》等。关于赵云“空营计”的描写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云别传》中都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