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讽刺的情节:金翅大鹏吃一城百姓,如来选择坐视不理

  

  《西游记》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他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奉唐王旨意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三藏,一路不畏艰辛、降妖除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去到了西天取回真经、修得正果的故事。

  作者吴承恩为整部小说设计了一条神奇、怪诞甚至充满了恐怖、血腥的情节主线。

  他让各色妖魔鬼怪轮番出场,使尽浑身解数,不是要吃掉唐僧,就是要和唐僧结成夫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要阻止唐僧取得真经。

  而师徒四人在狮驼岭遇到的三个魔王,则更是魔界的天花板。

  

  特别是三大王金翅大鹏鸟,双翅一展九万里的气势,揭示出了他不同凡响的段位,按照《西游记》里的经验,他必定拥有惊世骇俗的出身。

  这只大鹏鸟究竟有着怎样的显赫身世,他占据狮驼国多年却无人过问,吃光了一城的百姓连如来佛祖都坐视不理,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秘密呢?

  01太白金星报信,金翅大鹏出场

  初秋时节,刚刚从盘丝洞躲过一劫的唐僧,又来到了一座险峰之下,此时的并他不知道等在他前面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这个时候,一个老人恰到好处的出现了,他是特意前来提醒唐僧的,他说:“这位长老,先不要往西走了,前面的山里有妖怪,把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吃光了”。

  

  由于此人的报信,让唐僧一行提高了警惕,才有了孙悟空前去探路的情节。

  荒郊野外怎么会突然出现了一个老人。事实上,此人正是神仙所化,他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是大罗金仙,能够惊动他来给唐僧报信的妖怪一定不简单,也就是说以如此高品阶的神仙都拿这个妖怪无可奈何,那这个妖怪不得了。

  从小说中我们知道,这个地方叫做八百里狮驼山,而往西四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狮驼国。

  

  这狮驼山和狮驼国早已被三个神通广大、凶残无比的魔王占据了,此外还有四万八千个小妖精,他们占据了荒山、城邑,干着吃人的勾当。

  而狮驼山已经距离大雷音寺很近了,按常理灵山脚下怎么会出现规模如此巨大,生性如此凶残的魔窟呢?

  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来会不知道?然而如来既是不知,那么太白金星又是如何来给唐僧师徒通风报信的呢?

  可见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魔王都是何方神圣。

  

  大魔王:“凿牙锯齿,圆头方面…青毛狮子怪”;二魔王:“凤目金睛,黄牙粗腿…这一个…黄牙老象”,可见老大和老二分别是一头狮子和一头大象,而这三魔王:“金翅鲲头…变身翱翔…这个是云程九万的大鹏雕”,这三魔王原来是一只大鹏鸟。

  可不要小看这三只神兽,他们可都是大大有来历的。

  这大魔王曾经在南天门外气吞十万天兵;二魔王鼻子一伸就可以风卷残云;三魔王更不是凡物,振翅就可以九万里,他还有一件宝贝叫做“阴阳二气瓶”,后来孙悟空就差点被这瓶子化为浓浆。

  当时孙悟空被大鹏收进了瓶子里,神通使了个便也没法子逃出去,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了观音菩萨给他的三根救命毫毛,这才化险为夷。

  

  后来孙悟空误以为大鹏吃了唐僧,他万念俱灰,决定返回花果山,继续占山为王。

  02如来佛祖下山,三大魔王投降

  孙悟空想把自己的紧箍咒去掉,于是他来到了灵山,将事情的原委和如来佛祖讲了一遍,谁知,如来却说他知道这三个魔王的底细。

  原来这大魔王是文殊菩萨所骑的青毛狮子兽,二魔王则是普贤菩萨的神兽六牙白象。

  至于这三魔王就更不简单了,他居然是如来佛祖的舅舅,这一下可把孙悟空弄糊涂了,怎么妖怪还可以和如来佛祖沾亲带故呢。

  

  原来在天地初开之时,以凤凰为飞禽之首,是为神鸟,后来凤凰生有两子,孔雀和大鹏,而孔雀号称妖王,一口就能把人吃掉,这一日他把已经修成真身的如来给吃掉了,无奈如来只能从孔雀的背上开了个口子爬了出来。

  出来后的如来就想要了孔雀的命,而其他的诸佛纷纷前来劝道:“伤孔雀如伤母”。

  于是如来就把孔雀留在了灵山,并封其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这大鹏与孔雀都为凤凰所生,那自然也就成了如来的舅舅了。

  孙悟空听后还不忘调侃说:“原来佛祖还是妖精的外甥啊”,搞得如来也是很没有面子。

  

  于是他便亲自来降服金翅大鹏了,我国京剧中有一段“十八罗汉收大鹏”的戏文,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如来佛祖亲自出马了,几万里的鸟也得束手就擒了,可没想到都要被带走了,金翅大鹏还在跟如来讨价还价,而这一段对话琢磨起来也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如来说:“你在这里危害四方,作恶颇多,不如和我走,我保你受益良多。”

  大鹏说:“你们那天天吃素我可受不了,我在这不收约束,有大把大把的人可以吃,我干嘛要和你去受罪?”

  如来说:“我管着大千世界,善男信女很多,做个佛事、道场什么的,有好吃的先祭你还不行吗?”

  

  最后大鹏没有办法,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也只好跟着如来回灵山了。

  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一场交易,一场相互妥协,只要你和我走,我就保证你衣食无忧,还可以修得正果,让人匪夷所思。

  03佛道两家安排,妖魔鬼怪横行

  这三个魔王之所以可以毫发无伤,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身份,他们背后站着的全都是佛陀和菩萨,这些都是佛教中第一等的果位,有大咖照着他们还会怕谁吗?

  狮驼国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一城的人全都被金翅大鹏,这个佛祖的舅舅给吃掉了。

  

  那应该是个什么场景,用血流漂杵、阴风森森来来形容不过分吧,而如来却视若无睹,还许诺了那么多优厚的条件,只是为了劝舅舅和他一起去享清福。

  我们的如来佛祖不觉得自己的良心过不去吗?

  佛家“爱惜飞蛾纱罩灯,扫地恐伤蝼蚁命”的慈悲为怀又哪里去了呢?

  这里我们还要从《西游记》这部书的情节脉络和时代背景来说起。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就是反映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种种艰难,直到唐僧一行取到了真经还因为只经历了八十难,而不是九九归一的八十一难。

  而又被安排在通天河遇上老鼋掉进了水里,强行被加上了一难,才算功德圆满,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所有的劫难都是安排好的,是有策划的,是当时的佛、道两家共同设计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四圣试禅心”,看到了奎木狼下界宝象国,看到了太上老君的2个童儿下凡为害,更何况菩萨的坐骑和佛祖的舅舅。

  

  所以我们才会发现,一路之上的妖孽如此的众多,而且还都知道东土大唐来了一个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都知道这个唐僧的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一个个的摩拳擦掌、翘首以待。

  试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消息又是谁透露给他们的呢?

  有能力操控这些的只能是神界的上层,各路神仙,各显神通,纷纷把自己的坐骑、炼丹的童子、家里的兔子或派遣,或随之逃出,顺便还不忘带走一两件法器。

  总之把劫难做足了,西行路上,有劫难要去,没有劫难制造劫难也要去。

  

  这就是金翅大鹏在狮驼国为非作歹了这么多年,如来居然坐视不理的原因。

  他一手策划了这一切,包括狮驼国的众生,无非都是虚无的幻化,无非都是一些贪、嗔、痴,正好让金翅大鹏来超度。

  试问佛祖都可以入孔雀之口,众生又何尝不能入大鹏之口呢?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考验唐僧的时候到了。

  

  还好只要唐僧意念坚定,在孙悟空的保护下,这些所谓的困难也都是有惊无险的,那么取经人顺利闯关,金翅大鹏也得成正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4从历史背景来看《西游记》

  我们再来看一下《西游记》小说的成书年代。

  如今基本上的认知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出版发行的,这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科举屡试不中,好不容易当了个县丞,却深感官场黑暗、宦海沉浮。

  后来吴承恩辞官回乡、潜心开始写作,终于写成了这部旷世奇书,他把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社会风气的世风日下,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全都融入了自己的小说。

  

  在那个人鬼不分的时代,他只能借助一个个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

  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被冠以了美猴王的称谓。

  这只猴妖似乎与妖魔无干,在他身上是一种叛逆、一种自由精神的体现,他要冲破旧的体制,旧的枷锁,反抗代表权威的所谓天庭或者是西方世界。

  而小说中的佛、道两家也都被吴承恩打上了虚伪和贪婪的烙印,各种妖怪也都有着不同的结局。

  

  如一些从天庭下界为妖的通常都有很好的结局,比如今天的主角金翅大鹏鸟和青毛狮子以及白象。

  他们有着很好的背景身世,身后有整个体质作为依托,加上本身就是在奉命行事,所以结局全部都是回归本位,甚至身位还有所提高。

  而一些无权无势、无背景关系的“三无妖怪”,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他们基本上是属于社会的最低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白骨精,像这种没有根基的小妖精,即使本领再高,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消灭,就像白骨精居然被消灭了三次。

  

  而对于金翅大鹏我们不免要多说两句,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他在狮驼国的所作所为是受到如来首肯的,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皇亲国戚,为所欲为的问题。

  狮驼国已近天竺,可以说是天子脚下。

  金翅大鹏,如来的舅舅,可以说是皇亲国戚,金翅大鹏在如来的眼皮子底下,做着伤天害理的事却无人敢管,即使贵为大罗金仙的太白金星也只是善意的过来提醒了一下。

  当然要注意到他们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但这也足以看出在皇权的面前,任何事物都可以被践踏。

  

  哪怕你草菅人命、哪怕你涂炭生灵,即使被治了罪,大不了换个地方干,也许会更加舒服呢,就像这个金翅大鹏,不是照样可以做个光焰护法嘛。

  吴承恩笔下的狮驼国,就好像明朝时星罗棋布的藩国。

  他们是皇亲国戚,是龙子龙孙,按大明律皇子是不可以留住京城的,成年后一定要归藩,未得旨意不得入京,但他们还是享有很大的特权的。

  这些王爷在他们藩国,欺凌百姓、无恶不作,吸尽民脂民膏犹如敲骨吸髓,这与那金翅大鹏吃尽了满城的人口又有什么区别。

  

  皇帝对此不闻不问,反而还要地方保证藩王的土地、供应,虽然这些藩王没有了兵权,无法造反,那又和这位被收服了,但还享受优待和品级的金翅大鹏又有何区别?

  由此可以看到,吴承恩还是用了最辛辣的写法、最隐晦的比喻,把他所能体会到的人间疾苦全都凝聚在了这部《西游记》中了。

  他借妖魔鬼怪讽喻那些达官显贵,笔笔生风,字字珠玑,让人看后大呼过瘾。

  在今天,《西游记》家喻户晓,他被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动画片、还有评书,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都愿意去吸纳这部作品,原因就在于他太过经典了。

  

  他反映出了太多的现实社会问题,而不细加品味几乎会感觉不到。

  小时候看着央视版的《西游记》,总是迷恋于神仙妖怪的那些神乎其神的法力,为孙悟空每一次的降魔伏妖而击节叫好,但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便会发现这部书所要讲述的东西远非那么简单,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也许这就是一部经典该有的样子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