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家风故事丨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就是父亲的“初心”
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张云逸,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黄花岗起义、护法战争、两次北伐、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斗不息,是模范的共产党员”。
▲张光东少将
近日,张云逸之子张光东接受了红船编辑部的采访。张光东曾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是一位少将。在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张老娓娓道出父亲的故事,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8字主题,也完美诠释了张云逸大将的精彩人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张云逸与儿子张光东
小时候,张光东曾经问过父亲一个问题,简单而直白:“爸爸,您为什么要参加革命?”父亲的回答同样很简单:“你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有多黑暗……”于是,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张云逸的“初心”。从加入同盟会直到新中国胜利,张云逸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父亲的“初心”,张光东深切体会到了其一如既往的坚守。
“那个年代多苦啊,难道他没有打过败仗?难道他没受过委屈?难道他不曾迷茫?但这一路走来,父亲始终不忘初心,勇敢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他没有因复杂的环境所动摇,坚守最初的想法,就是改变黑暗,为寻找光明而努力!”讲到这里,张光东也寄语新一代年轻人,他勉励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长征’任重而道远,现在80、90后是主力,他们能否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做到迎难而上,而不是找一个避风港?”
除此之外,张光东对当下的贪腐之风表示痛心。他说:“我们年轻那会儿,想的非常简单,什么工作贡献大就去做什么工作,一心想着为党和人民做事,根本不在乎钱多钱少。那个年代也完全没有现在的攀比心态,炒房啊,贪污啊,想都没想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父亲担任过中央监察委副书记,那时候的腐败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但我父亲仍坚守自己的原则,实事求是。据一些老同志反应,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既要反腐败,又要反无限上纲,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我父亲一直坚持不夸大问题,也不缩小问题,在工作上,他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
谈及现在的反腐,张光东忍不住点赞,他认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张老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年,国家发展非常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反腐政策,那最后发展成果到了谁手中?是人民吗?还是那些腐败分子?”
新时代军人之路怎么走?
▲张光东曾任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高中毕业之后,张光东也走上了军人之路,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当然,父亲也非常支持他。一开始,张光东就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哈军工。张光东选择了导弹系,负责研究火箭军的装备工作。张光东告诉红船编辑部,自己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总参三部计算机研究所,在那工作了5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提升指挥员的文化水平,他又被送到高等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学习军事指挥。1984年,张光东被分配到济南军区部队任团长。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调回总参三部研究所,后又到军务部工作。最后,张光东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工作,任副院长。
2000年,张光东取得了少将军衔。对此,他谦虚地表示:“到了学院之后,虽然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跟我父亲是没法儿比的。他们那个年代的军衔是拿命换来的,我只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罢了。我父亲对于功过的态度也是这样,我拜访过的老同志都评价他平易近人,温和慈祥。与同事在一块,从不争功委过,打了胜仗功劳是大家的,打了败仗他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其他人眼中,他永远都是谆谆长者的样子,很受人尊敬。”
撰文:王梅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