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近高密双羊“关帝庙”
从宋朝开始,在民间便有崇尚关羽的习俗,据《广见录》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河东解州盐池水消失,课税难完。事实上干旱、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宋真宗利用自然现象的巧合,好道教,编造故事愚弄黎民百姓。宋徽宗为了将关羽塑造成英雄之神,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明朝万历皇帝,对关羽大加敕封,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十月,举行隆重仪式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赐九旒珍珠冠一顶,玉带一条,四蟠龙袍一件,黄旗一面。此后,民间百姓正式称关羽为关圣帝君。清朝政府出于统治目的,对关羽也大力宣扬,标榜关羽是“万世人极”,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并号召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至此,武圣关公庙数量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
据老人传说,双羊店建两处关帝庙与村中盐业市场有关。明清时期,双羊店盐业市场是山东东部最大的盐业集散地,市场交易十分红火,村民和商人认为,市场买卖兴隆和关公保佑有关,于是,每年初一、十五都必至关庙上香求神,由于人多势众关庙拥挤不堪,经常发生事故,为此,村民又建了第二处关帝庙。但是,还有一种传说,建两处关帝庙与不法奸商有关。盐业买卖交易中,有些不法盐商缺斤短两,出现矛盾时没有说理的地方,于是,就在关帝庙左前方20米处设置了一个标准石斗,遇到不公,双方可用石斗重新计量,如果缺斤短两,卖方除向买方追加所缺数量外,还要到关公面前下跪承认错误,并立誓永不再犯。由于当时盐业市场很大,纠纷层出不穷,一个石斗不能满足商家公平交易,村里就修建了第二处关帝庙,并在关庙右前方15米地方也设立了一个石斗,以方便商人买卖。双 羊店百姓除崇尚关公道德品质,祈求关公保佑平安幸福外,很重要还是要求商贾谈生意、做买卖要重义气守信用。
双羊店村以前有两处关帝庙,一处位于村大街西头十字路口文昌阁后,另一处位于村大街东头十字路口。西关帝庙、文昌阁、东关帝庙三处古建筑在东西一条轴线上,两处关帝庙相距约500米。西关帝庙建于明朝(相传正统年间),东关帝庙建于清朝(相传雍正年间)。西关帝庙建筑气势宏伟,艺术精湛,俗称大庙,东关帝庙较小,俗称小庙。
双羊店西关帝庙大殿三间,座西朝东,建筑在0.8米高的平台上。该庙长12余米,宽10余米,高约9米。青石砌基,基高1米,墙体厚0.45米,青砖到项。墙体四角各有一块高1米、宽0.5米花岗岩石站基角,门窗全是木质结构,屋檐下作抖拱,庙门上方嵌一块木刻匾,关帝庙三个大字遒劲醒目,殿内横梁雕虫画鸟,施彩绘。大殿正面塑有关公座像,正襟危坐,高约3米,头戴绿色头盔,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长脸盘,卧蚕眉,丹凤眼,脸红如重枣,身穿绿色蟒袍,脚穿白厚底战靴,脚踩卧虎头,右手拿《春秋》,左手捋长飘美髯,两眼目视前方,仪态威严勇武。关公身后侍立关平、周仓,关平立左侧,周仓立右侧。关平国字脸,白脸堂,头戴三缨铠帽,身穿战袍,右手握印,左手按剑。周仓头戴独缨头盔,身穿铠甲,脚蹬薄底战靴。圆脸,赤面黑须,二目圆睁,左手持青龙偃月刀,右手扶腰中宝剑。三位神像前摆有供桌和香炉,关公头顶上方嵌蓝底金字额匾,上书“忠义千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殿内四壁绘有关公生平彩绘壁画:“桃园三结义”、“刀挑红袍”、“华容挡曹”、“单刀赴会”等等,比例匀称,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工十分精致。
双羊店东关帝庙,面阔一间,坐东朝西,建筑在0.4米高的平台上。庙成正方形,长5米,高7米,青石砌石基0.8米,青砖到顶,门窗为木质结构。屋梁绘彩画,庙门上方嵌木匾一块,关帝庙三个大字浑厚有力。殿内塑关公、关平、周仓三位神像,形象同西关帝庙,殿内四壁嵌有黑青色石板,刻有三国刘备、曹操、孙权、张飞、赵云等20余个人物。
双羊店关帝庙,香火鼎盛,潍河两岸和四面八方朝拜香客,每月初一、十五人山人海,络绎不绝,特别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日,朝拜许愿游人、香客多达上万人,热闹非凡,场面极为壮观,是高密西乡一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