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了!别人家的课堂!
近日
南京市多所高中的物理教师
齐聚南京九中科技楼
两位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
带领大家沉浸式
体验、探索微观世界
??
高一:《库仑定律》具身体验·定量探究
徐文晖老师以“动生课堂”模式为基,结合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引入经典实验带领同学推开电荷间作用力研究的大门,嵌入共点力平衡的复习,引导学生通过动眼、动脑、眼见为实看到的现象猜想电荷间作用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徐文晖老师的课堂旨在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尝试归纳总结电荷之间作用力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徐老师为学生积极创设独立探究的实验条件,通过自制教具让超距作用可视化,利用电子秤、小钢球、起电机等实验室常见器材结合计算机绘图软件,突破了“库仑定律原本不易分组探究”的教学难点。同学之间通过交流讨论猜想实验的可能性,组内学生思维激烈碰撞,小组代表主动大胆分享本组的探讨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
高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角色扮演·张弛有度
马剑老师一改传统的说理式课堂,课前创建科学探究小组,让同学们扮演为原子结构模型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马斯登、盖革和汤姆孙,以话剧形式向全班同学高度还原当时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去体会并逐步修正原子模型的构建。
微观世界中的原子结构肉眼不可见,远离生活常识而描述抽象。因此,马剑老师采用宏观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微观世界规律的方法。
例如,学生看到马老师准备好的球,提出可以采取碰撞的方法判断球的大小轻重;然后用乒乓球撞小球和大瑜伽球的对比实验得出,原子内部并不是实心的,反而原子内部非常空旷的结论。
整堂课以学生的形象化“游戏”和讨论为主,结合“科学家们”适时的对话交流,同学们逐步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轻松欢快的游戏和同学们的精彩演绎赢得了满堂喝彩。
物理组汇报
课后,物理教研组组长李俊成老师就“五·四动生课堂”模式的构建、策略、途径、理念、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并就南京九中物理教研组对“动生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汇报。
李俊成老师强调“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是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这两者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物理教学发挥学科特色、展现学科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根本之举。物理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实现师生的思维“共振”,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争取出现思维的互补,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专家点评
本次开放日,物理组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蔡才福老师,对徐文晖老师、马剑老师的课堂给予评价指导。
首先蔡老师直言两位老师的课堂可以作为“动生课堂”高效教学的示范,对两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肯定。五动四环节作为动生课堂的外显教学环节与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并未脱离高考评价体系的现实要求。若能做到让学生学习,动手实验,再有机结合习题训练,哪怕没有按照备课预设完成教学进度也是向培养学生新课标核心素养跃进的一大步。
同时,蔡特指出一定要在平时注重构建生动有趣的物理常态课,让学生爱上物理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近年来,高考考察均以情景化试题为主,对学生的抽象和建模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刷题式教学”,避免“高一教学高三化”,关注学生思维背后的成长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实践出真知
这次的物理实验课
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信在未来的人生中
同学们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大放异彩
拟稿:孙莎莎
审稿:陈克俊、李丽、王艳飞
审核:张恒柱
发布:徐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