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人到助人 八旬老人义务守护小男孩十余年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
今年86岁的老党员吕纪玉现居住在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红枫路社区。退休前,她是一名育人之师,将年华献给了三尺讲台;退休后,她又踏上助人之路,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的志愿服务。
图为吕纪玉。(天宫殿街道供图)
热心做公益 “闲”不住的退休教师
“我就是喜欢参加志愿活动,喜欢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能使我获得快乐。”吕纪玉说。
吕纪玉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整理社区阅读室图书。(天宫殿街道供图)
戴上孙女送的鸭舌帽,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这是吕纪玉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固定装扮。
2015年,吕纪玉与家人搬到红枫路社区居住。到社区转党组织关系时,吕纪玉就跟社区表示,自己想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有什么事都可以叫她帮忙。
“得知这位有教书经验的老党员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我们都很惊喜。”红枫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丹丹说,考虑老人能力及身体状况,社区为吕纪玉安排了图书管理、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岗位,并不时邀请吕纪玉参与社区演讲比赛、文艺演出。
如今,红枫路社区上上下下都对吕纪玉非常熟悉,后来她自己经常“不请自来”,跟各工作人员打听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
吕纪玉参与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天宫殿街道供图)
吕纪玉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始终如一。
早在1983年从重庆梁平的一所学校退休后,她就加入了当地社区的志愿服务队,经常与基层工作者一起进楼院、上街巷宣传政策知识,清扫背街小巷,入户调解邻里纠纷......年复一年,志愿服务已成为吕纪玉刻进骨子里的热爱。
真心助他人 化身“爱心奶奶”
“他就像是我的亲孙,平常吃住都在我家,我走亲访友也都带上他,我早已将他视为家庭成员。”吕纪玉说。
参加志愿服务的几十年来,吕纪玉帮助了无数身边人。其中包括她视为亲孙的男孩立立。
吕纪玉为立立缝补衣服。(天宫殿街道供图)
十几年前,还不满十岁的立立因为家庭变故,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家庭情感的缺失与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小男孩的童年失去了色彩。
“我得帮助他。”得知立立情况后,吕纪玉做了一个决定,要当立立的“爱心奶奶”。她取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资助立立学费与生活费,节假日还将立立接到家里吃住,为其补习功课、缝衣服、纳鞋底,鼓励立立好好读书、改变人生。
经常,邻居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和谐场景:吕纪玉紧紧牵着立立的手回家。尽管两人没有亲缘关系,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吕纪玉接立立放学回家。(天宫殿街道供图)
在吕纪玉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立立渐渐长大,变得开朗和努力上进,曾被评为重庆市“四好少年”,年年都是学校的优秀学生。
如今,立立已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隔三差五,祖孙两人会通过线上联系,互相问候近况。立立说,他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奶奶、回馈帮助过他的人、回馈社会。
像这样的助人为乐事迹,吕纪玉还做过很多。
帮孤残老人孔繁珍买药、买米、买菜;带失明老人明德玉就医;为空巢老人屈德生疏通下水道......只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吕纪玉都会伸出援手。
为什么如此热心公益事业?吕纪玉告诉记者,她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获得过他人的帮助,她一直铭记且感恩,并将“助人为乐”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
补精神之“钙” 助人为乐坚持到老
“我还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感召和影响身边人,传递爱心善念,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吕纪玉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的吕纪玉依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党员初心。
“一颗红心永向党,入党誓词记心上;砥砺奋进志不移,弘扬斗志焕荣光......”在吕纪玉的手机备忘录上,有这样一首原创诗歌。她经常阅读党报党刊、诵读红色故事,每天都会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将所学所感记录到手机上。
图为吕纪玉。(天宫殿街道供图)
“现在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更好了,我要跟上新时代,不断充电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吕纪玉说,只要心中的热火永不熄灭,即使岁月催人白头,也阻止不了她为人民服务的步伐。
(记者 宋丹蕾 通讯员 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