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真的能培养出好孩子吗?严厉与溺爱,需要选择温和而坚定
今天在某平台热榜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提问,“不吼不叫真的能培养出好孩子吗?”出于兴趣和好奇,便点进去观看,发现该问题下已经有了上百条回答。
其中高赞的回答很有意思,是分享了自己一位朋友的经历:朋友遇到了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告诉朋友,自己家一直奉行的是素质教育。哪怕是自己孩子拿玩具砸爸爸的眼睛,爸爸妈妈也从来不对孩子大吼大叫,爸爸还说,对孩子吼叫就是虐待孩子。而爸爸的眼睛外伤到现在也没好,以至于在康复后也有失明的可能。
随着朋友与这位妈妈的了解增多,发现虽然妈妈人很热情,但是幼儿园的其他父母从来不邀约她和她的女儿参加派对或出游,随着自己孩子也被这位妈妈的女儿欺负后,才明白原因。
就是因为这对父母的家庭教育将自己女儿惯得为所欲为,让孩子产生出自己做什么事也不会有代价,女儿的性格变得自我,对于他人的感受不屑一顾,总是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导致现在没有家长敢带孩子跟她家孩子一起玩。
我把这篇回答转给了九州金榜的张敬雅老师,张敬雅老师看过后表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宽容,让孩子没有建立起对错概念和是非观;家长对孩子恶劣行为的忍让,也让孩子失去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边界感。
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出色的成绩。然而,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很多家长会陷入“吼叫”的陷阱,认为通过严厉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然而,事实上,不吼不叫同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是不吼叫并不是代表无底线的包容,家长需要有一种温和的坚定。
1、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2、 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倾听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保持冷静,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回应孩子的表达。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尊重,进而更愿意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3、温和而坚定地教育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避免过度严厉的指责,而是以温和的态度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主动改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和力量。同时,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底线。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活动、亲子阅读等方式,增进与孩子的感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