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诗词中缓解艰苦焦虑认生》
一直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那么文艺?
文艺这两个词,现如今跟世道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我也不是文化人,更不是学者专家。
我只是喜欢。我为什么喜欢,我自己找寻到答案,结果美明确。就是喜欢了!
大家最近刷到上海复旦大学骆玉明老师讲《春江花月夜》的视频了吗?不知江月待何人,这句话是很亲切的,江上的月亮他在等待谁呢?每一个人都是被这个世界所等待的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
因此你也可以认为我正是那个月亮所等待的人,因为我来了,世界才是如此之美的。
骆玉明老师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辞海》的编委。我看过三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材,个人最喜欢骆老师编的那一版,因为哪怕是教材,它也有人情味在里面。
骆老师有一门古诗词课,每一节课都座无虚席,除了本专业的学生,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去蹭课,咱不是复旦学子,可能很难有机会去现场听。不过好在骆老师把那门课整理成了这本书,书里从《诗经》与楚辞一直讲到宋词,大家熟悉的文人和作品通过这本书鲜活了起来。
在这几千年的跨度中,顾问诗词,借古人之口告诉我们,生命就是一个充满焦虑地走向死亡的过程。这是阮籍诗歌的一种表达,也是叔本华哲学的一种表达。
人有时候会凝视着生命的这种焦虑、灰暗和无望,不能把它理解为一个纯粹的消极现象,因为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敏感。
生死是大事,但生死也是常事,哪有比生死更平常的?
面对现实的不美好,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诗歌,因为诗歌既是远方,也是近处的喜怒哀乐。
当我们理解了诗词中的温度,就能明白爱与焦虑都不需要逃避,他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情绪。我们与曹操、曹植、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陆游等人一样,都是曾经被现实困扰而在诗歌中寻得安慰的鲜活的人。
品历史之波澜壮阔,赏诗词之豪放委婉,如同闻香芹茗,甘甜如饴,人生乐趣莫过于此。
一个人打扮精致,眉目如画,装模作样,连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对应的是谁都不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少数人了。也很可悲的。
难不成,生活的目标真的就是钱钱钱了吗?
探讨世道现实探寻人生清欢心灵桃花源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