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姜泊教授获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近日,中华医学会公布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人)名单,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姜泊担任第一完成人的项目《结直肠肿瘤内镜诊治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结直肠肿瘤分为隆起型和平坦型,20年前,由于对平坦型肿瘤认识不足,且在国内无商品化粘膜染色剂,染色内镜难以开展,因此,国内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诊断率较低。为提高结直肠肿瘤内镜下诊治水平,项目组重点研发了粘膜染色剂靛胭脂并建立了以靛胭脂为关键试剂的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的方法,以及 EMR/ESD 等肿瘤治疗微创关键技术,构建并完善了结直肠肿瘤的精准诊治体系并应用于临床,为结直肠癌的早诊和白光内镜难以发现的平坦型病变的诊治提供了完整的内镜下诊治解决方案。

  经过 20 余年的应用与推广,目前,本项目组所提出的结直肠肿瘤内镜诊治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消化内镜领域的标准方法,相关转化产品获批专利 10 余项,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被国内外多个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共同推荐,为我国结直肠肿瘤的早诊早治和预防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项目由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除姜泊担任第一完成人外,我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任渝棠担任项目第八完成人。

  据悉,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由中华医学会组织,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技奖项,每年评审和授奖一次,旨在奖励在医药卫生领域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每年有包括院士、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在内的专家教授300余位参与评审,获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目前医学科学技术的领先水平。

  姜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一线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丰富的消化系疾病诊治经验,尤其对胃肠恶性肿瘤内镜下早期诊治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结合的研究工作,在炎性肠病和功能性胃肠疾病等疾病的临床工作中亦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在我国长期致力于推广应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及大肠镜单人操作等方法以提高早癌诊治水平。近年来他重视大肠癌早诊早治的科普推广,以提高国民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意识。曾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与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编我国十二五和十四五医学本科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一版、第二版,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卫健委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和广东省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近百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