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专机还没到,德国就“收回”对华承诺,重新审议中企参股资格

  据外交部消息,应中国外长秦刚的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即将访问中国,期间将与秦刚外长一同,展开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的第六轮对话。

  按照惯例,不管贝尔伯克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前中欧关系发展前景一片良好的局势来看,德国派员访问中国,这种愿意交流的态度,对于中德关系、中欧关系,都不会是坏消息。

  然而,贝尔伯克的飞机还没抵达中国,德国政府却开始对中国企业发难。据《观察者网》报道,德经济部发言人宣布,德政府目前正在重新评估,是否允许中资继续入股汉堡港码头。

  

  德国外长 贝尔伯克

  报道指出,德国相关部门在2023年初提出并决定把汉堡港码头定为关键基础设施,原因在于德国引进的新条例中,要求把每年吞吐量达到了327万吨的集装箱港口等,都列为关键基础设施。

  而德国方面认为,汉堡港集装箱在2023年的时候,其吞吐量将“明显超过”这一数字。因此,出于对关键基础设施保障,以及德国自身安全的考量,当前德国对该码头的标准已经发生的变化。

  所以,即便此前等政府已经批准了中企收购该码头的24.9%股份,但由于该码头性质的重新定义,那如今中资的入股,将再次进入审核阶段。

  而汉堡港则早就对中资的入股进行的表态,其认为加强与中资的合作,能够为该码头带来更大的收益,并且也有利于港口与其他港口库的竞争。

  

  德国汉堡港码头

  结合德国政府此前的决定,以及对中资入股的态度,包括当前德国乃至欧洲的局势变化,此次在汉堡港口问题上,德国政府相当于是“毁约”的决定,这透露出来的问题有很多。

  首先一点就是,德国方面显然是在利用政治手段阻挠中德企业的合作。此次关于“关键基础设施”的定义,是德国近段时间才开始认可的。

  也就是说,是否把汉堡港头列为关键基础设施,其实完全是由德国政府自己决定的。本来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此前德方已经允许了中资与该港口合作。

  而如今却出这套说辞,阻碍了中企的在德正常发展,这显然是损害了中企的利益,并且,对该港口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言,也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德国总理 朔尔茨

  毕竟,该港口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众欧洲港口中,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就在于其吞吐量的巨大,而其吞吐量中,中欧货物往来就占了大部分。

  正如汉堡市所强调的,若该港口与中资交易失败,导致了中资把业务转移到其他的港口。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汉堡港实际吞吐量的降低。

  其次,按照德方的说辞,如今汉堡港集装箱码头,并未达到关键基础设施的要求。报道中指出,是德方认为,该码头将在2023年满足相关的要求。

  换言之,若是该码头经营良好,那便是达到要求,可能就不会允许中资继续参股;但若是经营一般,甚至收益下滑,那就会允许中资参股。

  

  中远集团集装箱在汉堡港码头卸货

  一方面让中资来帮他承担部分损失,另一方面就是利用这一点,吸引更多的中国货物来该码头进行交易等。那也就是说,若是德国愿意,其甚至可以在汉堡港是否允许中资入参股这件事上,反复摇摆。

  最后,汉堡港与中资的合作,其实也算是一个政治指向标。此前,德总理朔尔茨在访华前,就力排众议,坚持给中企开绿灯,允许其参股24.9%。

  而这在当时也为中德关系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为朔尔茨的访华之行,增添了更多的友好色彩。而此次德方却作出了类似“反悔”的行动,这反映出的是,德国在对华态度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说白了,其实中资与汉堡港的合作是否顺利,其映射出来的,就是德国对华态度的变化。但结合当前欧洲总体都在寻求与中国交流,并且德外长也即将访华。

  

  美国总统拜登(左)德国总理朔尔茨(右)

  同时,考虑到此前朔尔茨也曾多次表态,需要加强中德合作。从这一点来看,德国此次与中资发难,其实是有些不同寻常的。

  但考虑到某个西方大国目前正面临着“盟友人心溃散,队伍难带”的困扰,而法国又明显开始寻求摆脱来自美国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西方大国采取一些手段,破坏中德之间的友好交流的氛围,防止法德这两个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开始寻求独立自主,也确实符合其一贯的做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