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出现“逆内卷”现象,争不过推免机会,竞争延迟毕业名额?

  在学校里,很多人都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暗地里都在埋头苦读,为将来的工作或者研究生考试而苦读,这就是所谓的“内卷”。一些学生也找到了一个“Bug”,这个 Bug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利。

  2023级的学生数量已经突破了一千万,更多的是需要重新找工作,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而教育部也因此发布了一系列的人才支持措施,不管是报考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是申请名牌企业,都会受到学校的青睐。

  在此之前,大部分的职位,都需要至少两年的工作经历。而现在,他们也改变了政策,开始优先录取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所以,他们很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敢随便签三方合同,怕以后错失了进入大公司和机构的机遇。

  

  这是一场“反向内卷”,保送失败,就为了保送失败的学生?

  以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拼了命地读书,争取在考试中不及格,才能早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学业,如果在毕业之前挂了一门课,甚至是不合格的论文,就会被推迟毕业。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业,更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难当。

  

  这要是让她的父母知道,肯定会训斥她一顿。六年之内,若未读完大学,将无法取得硕士学位,亦无法取得学位,将以辍业论处。以后的工作,肯定是要比别人差上一筹的。

  大学四年级的小李,就在他为求职发愁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则新闻。学校里别的系的同学一听这次就业会比较困难,都想换个路子,把自己的毕业时间往后延了一年,然后继续保持着应届生的状态。

  

  在过去,除非是一些特别的情况,比如没能及时结束学习,或者是学习成绩太差,被导师拒之门外,否则很难有学生故意拖延自己的学习进度。听说有些学生自作主张地挂了四门课,没有好好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本来已经是稳赢的局面,却遭遇了逆向内卷。

  

  平日里,他们都是争着不及格,但今天,他们都是在争着不及格。4门课程只是个例,很难想象,到底有多少门课程能让一个人通过。如果是提前毕业,那就意味着自己有一年的准备时间,来年还能以新生的身份参加学校的考试。

  从正面来说,想要拿到推荐信很困难,但从侧面来说,却比挂科要简单的多。谁知道延毕的位置也是有限制的,如果这个办法有效,以后的学生不知道要“卷”到什么程度。

  

  延期毕业将给同学们带来什么?

  以前也有一些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选择了延迟毕业。有的是刻意为之,有的是巧合。所以,还是有一些同学找到了 BUG,因为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大多数同学都不会去尝试。

  推迟毕业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再继续学习了。而另一批,则是没有通过毕业答辩的同学,则会被推迟。另外,由于特别理由而要求停学或参军的同学,也将延迟毕业。

  

  在国外,有很多大学都会主动延毕,他们可以利用休学一年的时间,通过旅游,或参与校外实践,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还有不同的行业,去找到一个真正合适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确定了自己的目标,然后返回校园,以一名新生的姿态去寻找工作,目标会更清晰,但很遗憾,在中国,很多大学都不这么认为。

  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延迟了毕业时间,不会再收取任何费用。由于挂科或者没有通过结业考试的同学,按照有关规定,将会收取额外的费用。

  

  但幸亏这些延迟毕业的学员,都能在一定期限后,获得相应的文凭,并不比正常毕业少多少,只是多耗费一年的时间罢了。

  如果是应聘系统的职位,那还真没什么。如果你要去的是知名企业,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的人事部就会问你为什么没有及时毕业。就算他说自己不及格,人事部也未必会相信。而且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事部认为你是个油滑的人,从而对你的面试产生不好的影响。

  

  延毕之人,哪怕是被逼无奈,也并不是什么好推崇的

  这种“内卷”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竞争。激励学员不断学习,也有助于招聘者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反之亦然,这是一种残酷的竞争,让人失去一年的时间,并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毕业生找工作的情况很严重,同学们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许多人在大学的头三年无所事事,到了大四就会焦头烂额,难免会想方设法地钻漏洞。如果你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职业生涯的计划,那么你也就不用担心毕业的事情了。

  

  作为一所大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应届生身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种刻意不及格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毕竟,高考成绩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找到工作的最好证明,所以,你可别把自己的前途当儿戏。

  今天的主题:你对延迟毕业这一现象怎么看?请大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共同探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