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组织部拟录名单被吐槽,过度偏爱“本土院校”,985名校为主

  文/艾小贝爱教育

  重点名校,才拥有报考选调生的资格。

  正式升级为大学生的身份以后,大学生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大学生能站在什么样的新起点出发,就由大学生考入的是什么层次院校决定了。

  而等到大学生走出大学的校门以后,会拥有多强的就业竞争力,主要就和大学生度过了一个怎么样的大学时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了。

  

  大学生度过了一段丰富又充实的大学时光,把自己的大学时光安排得很有意义。

  同时大学生的毕业生院校还不普通,是属于重点行列的院校毕业的,那大学生的就业优势自然就会比其他人要强很多。

  重点院校的大学生不光是进入名企会被偏爱,就算是考公也是会被特殊照顾的,考公中报考门槛更高的选调生,不都是名校重点名校的大学生来进行定向选调的。

  

  江苏组织部的拟录名单被吐槽,过度偏爱“本土院校”,985名校为主

  定向选调是属于名校优生专属的,但江苏组织部下发的一份拟录名单被不少网友吐槽,其原因在于过度偏爱“本土院校”。

  在省内的985名校南大和东南大学拟录的人数都分别达到了55人,比名单中其他的985名校拟录的人数可多了很多,人民大学拟录人数是39人。

  浙大是38人,这是招录人数最多的前5强院校,武大是36人,华中大是31人,中国科大拟录大学生是23人,哈工大是22人,天大和川大都分别是21人,中国政法大学是20人。

  

  复旦和西安交大都是19人,同济大学和南开都是18人,上海交大是17人,国科大和厦大都是14人,北航是13人,北大和山大是12人。

  华东政法大学、清华、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电子科大等院校的大学生也都有入选,但没有其他院校的拟录人数多,都是保持在个位数。

  名单中被拟录的大学生是以985名校为主,一共有44所院校入选,其中江苏本土院校入选数量是最多的。

  

  南京师大、苏州大学、南航、南京理工、南邮、河海大学、南京农大和南京林业大学等都有入选,因并不是属于985名校,被拟录的大学生人数是没有985名校多的。

  这因为是江苏省内的选调生,对于省内本土院校的大学生会偏爱也是属于正常的。

  毕竟做好省内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是重要的,能扩招的情况下,自然是会为本土院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名额。

  

  个人分析

  名单中出现都是重点院校,选调生的选拔就是面向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招录的。

  选调生是属于年轻干部的源头,其招录的门槛自然就会要比公务员要更高一些的,在报名门槛上要求会更严格的,定向选调就更是如此了。

  

  那么选调生的严格报名门槛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报名门槛的严格是表现在院校上,各大省市内都是会下发具有选择资格的高校名单,是只有名单中出现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才具有能够报名的资格。

  如果大学生的高校并没有出现在名单的,大学生就算是报名也是没有资格的,各地的定向选调是只有985名校的大学生才有报名的资格。

  

  其次,报名高门槛,还表现在对于大学生的报名限制多,大学生毕业院校不光要满足院校的选调名单,其他方面的报名条件也是必须要满足的。

  大学生需要是党员或者是预备党员的政治面貌,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获得过校级以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二等奖以上“优秀学生奖学金”等殊荣。

  有的岗位是要求大学生满意一个就可以,但有的是要求大学生必须三个都要满足才可以报名。

  

  选调生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录,对其还会有照顾

  为了可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选调生主要是面向省市内的应届毕业生招录,同时对其还会有照顾,就算江苏的选调生选拔是一共计划招录569名大学生。

  在专业不限的岗位在有16个,计划选调453名大学生,但进入到公示阶段人数的大学生还多了一人,有454人。

  但面向大学生招录的相关岗位中并不是都没有专业要求的,只有个别岗位是属于照顾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对于专业有要求的岗位,都会标注出来。

  

  笔者看法:

  选调生是属于面向优秀毕业生招录的,就得要求大学生的毕业院校和专业成绩都得优秀。

  如果大学生的专业成绩不优异,在报名筛选环节环节就会很容易被比下去,只有通过初审的大学生,才有可以参加笔试的资格。

  

  你觉得偏爱本土院校正常吗?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