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精简编外人员,有三类人首当其冲,包括教师岗位在内!

  事业单位精简编外人员,有三类人首当其冲,包括教师岗位在内!

  在目前的工作环境中,大学生有充分的理由选择铁饭碗,一方面是有父母的支持,另一方面是铁饭碗其实更稳定,再者,铁饭碗会让学生更体面,所以即使没有编制,大学生也愿意在体制内做临时工。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招聘无疑是重中之重,有单位自招的合同工,也有第三方派遣的,还有一些不清楚的方式进来混个饭吃,这些编外人员的出现导致了很多乱象,也让工作人员人员不履行职责,所以各地下发通知,事业单位纷纷理顺了编外人员。

  

  有三类人将在职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合理化中首当其冲

  哈尔滨、内蒙古等地开始理顺编外人员,计划每年理顺20%,5年内完成,这个标志让很多大学生很伤心,因为即使没有准备,很多人也是通过考试层层选拔为事业单位,说理顺就理顺,岂不是要失业?

  事实上,机构合理化并不意味着所有非工作人员都被清除,但合理化是有一定标准的,有三类人在这种合理化中首当其冲。

  

  [那些没有与雇主签订合同的人,不属于劳务派遣的范围]。

  非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有三种渠道,一种是政府的统一招聘考试,这种考试,即使没有工作人员,待遇也和正式工差别不大,一种是单位自己招聘考试,比如说很多司法人员、还有一种是第三方的工作单,但是在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不属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就是凭借关系进来的,单纯想找一个阶层的,这种工作人员会在理顺中首先被淘汰这种工作人员会在理顺过程中首先被淘汰。

  

  [评价不合格的工作人员

  不管有没有编制,事业单位里都有勤勤恳恳、摸爬滚打的人,可能是因为单位好,工作轻松,导致很多人进来后就开始乱来,工作消极,不完成各种考核任务,这些不完成考核评估的人也会被简化。

  [合同即将到期且尚未续签的非工作人员

  一般来说,通过单位招聘的大学生比较正规,虽然合同要续签,但也算稳定,但这类人员也不能高枕无忧,如果合同到期后单位不打算续签,那就妥妥的上了合理化名单,这类人通常实力不强,在岗位上起不到任何作用,用人单位自然也不会续签合同。

  

  教学岗位也不例外,多渠道精简教师队伍

  公立学校是公共部门的一部分,教学岗位也不例外,多个消息来源证明,教师队伍也在启动人员筛选。

  各地已经引入了教师召回机制。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会被调到非教学岗位或被劝退。比起编外人员的合理化,教职工教师也被纳入其中,但凡考核不合格、道德有污点的,都可以被开除。

  很多学生选择师范专业都是看中了教育机构的稳定性,每年的竞争都很激烈,不热衷于教学的人也混在其中,也许是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有些地区已经开始招收参公制教师,都是待遇相同但没有编制,这种方法也能让教师队伍合理化一二。

  

  其实,教师队伍的合理化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还有一个现实的原因,新生人数减少了,没有新生,自然学生人数也减少了,老教师还足以匹配新生,多余的教师面临失业,招聘新教师的频率也自然减少。

  这说明未来教师的数量可能会大大减少,现在很多幼儿园都面临着一个孩子难找的局面,中小学的学位也可能达不到满员,但换个角度想象,一个班的学生数量减少了,老师可以更好地照顾,但对于想报考师范的学生来说,应该再仔细考虑一下。

  

  [写在最后]。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合理化,看起来和在编人员没有关系,其实没有一点影响,就是由于编外人员多,所以在编人员不干活,现在编外人员的合理化,原来的工作又回到了在编人员的手里,它不适应很快,能力方面没有被暴露。

  不要以为有了编制就可以见缝插针,现在的编制岗位很少,对岗位人员的考核也很严格,随着各地热心群众的监督举报,一不小心就容易失去编制的身份,还可以追究违反职业要求的责任。

  

  所以说,拿下编辑部不容易,落地后还需要珍惜,光想着铁饭碗的好处,而不想履行岗位职责是不行的,这些人迟早会被淘汰,你不要想着升职加薪。

  以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