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吃头孢配白酒,原因或与读研有关,底层家庭很无奈

  在很多人眼里,高校时光是最为惬意的,既不用赚钱、学习节奏也有更多自主把握空间。但是这代人的焦虑,恐怕已经向上蔓延。

  考虑到以后的生存问题,大学生越来越迷茫。根据相关研究,考研率的明显上升,跟经济和就业环境有反面关系。有位同学的冲动行为,就源自这个问题。

  20岁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正值最好的年华,可为何有位同学,却主动吃了二十多片头孢,还配以半瓶白酒;硬是想让自己“出意外”?

  (网络图片)

  好在同学发现之后,已迅速寻求帮助将其送往医院,最后没有生命危险。问及原因,引发网友们的争论。原来这跟读研有关。

  男生希望从这里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去读研究生。因为现在工作确实不好找,读研已经成为趋势。他本想早点做规划打算,谁知这种想法被家长知道后极力反对。

  母亲觉得让他读了大学仁至义尽了,毕业就该“赚钱养家”,不该读研。我们不清楚这期间双方到底经历多少争执,但男生这样的行为,属实让人捏把汗。

  

  看到他被搀扶出来的样子,网友们有点纳闷:不让继续上学,真的就至于活不下去吗?有多少同龄人也没有读研,肯定也有成绩不错但由于家庭条件错过机遇的,难道都不过了。

  但也有不少网友,更不理解家长为何这种态度。很多人表示,想继续学习是好事,有的父母想让子女学历高点,他们都不上进。有个主动要读书的儿子,怎么逼着他放弃呢?

  

  网上有句名言: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其实我们在评价某些事物时,常常只用自己所见所闻创造出的价值观,去看待别人。

  有人认为子女想继续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供;有人认为供出本科生已经很不错,是子女独立甚至回报父母的时候,供研究生是不可能的。

  

  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不能直接判定到底孰是孰非。不过关于这位男生的举动,以及关于“学历深造”的讨论,却生动地反映着底层家庭的无奈。

  笔者认为,这至少呈现出两大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个是,往往条件越差的家庭,抚养后代的“功利心”越重。男生这种行为,“不让读研”或许仅仅是个导火索。

  

  真正让他感到绝望的,应该不是不能深造,而是觉得母亲让他“赚钱养家”,好像自己只是家庭的附属品、工具人。在国内很多家庭的思维里,只要被父母养过,必须感恩戴德。

  如果不听从母亲的“养家”要求,会被看成“不懂事”。可四五十岁自己有劳动能力,想要子女“养家”,没问题吗?有位女生也表示,自己听到家长说“你啥时候赚大钱让我享清福”,非常失望。

  

  第二个就是读研与就业的抉择,让底层家庭很无奈。现实来说,普通工薪家长供学生读研,真的开销不小。哪怕公办院校的学硕,学费也要将近万元。

  或许互联网上到处是小康之家,但实际上农民、工人家庭,供学生的过程中攒钱不易。不是谁都能做手握高额奖学金的学霸。

  普通大学生有读研需求,家里继续做教育投入又吃力,这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难题。不能把它完全归于家长的培养理念,跟当下就业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求职简单,学生也不想读研。

  

  有时候我们对家长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他们成长的环境有限,见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也有限。与子女发生矛盾其实是正常的。

  有些问题并非只是“原生家庭”导致,还有更多因素相结合。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佳,让高校毕业生迷茫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这比是否读研更值得关注。

  否则即便研究生毕业,类似的问题依旧摆在那。大学生穿着“长衫”像孔乙己,脱下“长衫”又成了“祥子”。如果工作机会和职场环境对毕业生更友好些,很多家庭矛盾不会激化。

  

  【结语】这代大学生的处境,可能是长辈们难以理解的。表面上成长在物质充足的环境,不用面朝黄土。可求职之难、职场压榨程度之深,却经常超越底线。

  有员工因加班严重在公司“没了”,判定企业赔偿。用人单位上诉理由竟然是“毕业生是坐在公司沙发上猝死,没有在工位”。每多一个这种现象,毕业生对工作的焦虑就更深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