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才千帆竞发 襄阳襄城首位推进“双招双引”成效显著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郭炫龙 通讯员 向晨琛、王立书)4月12日,记者襄阳市从襄城区获悉,今年以来,襄城区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持续推进“双招双引”首位工程,坚持引资聚财和引智生财“两手抓、两手硬”,一季度襄城区共计签约54个亿元以上招商引才项目,签约金额高达405.62亿元。在中北大学春季大型双选会上,11家襄城区重点企业与专业对口毕业生展开了深入洽谈,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56人,其中本科生229人、硕士生27人,现场签约高层次人才3人,招商引才实现双“开门红”。

  人才成就产业,产业助力人才。襄城区聚焦医药、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六大特色产业链发展需求,编制产业招商地图、招才引智地图,前往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地区靶向开展“双招双引”活动,龙蟠氢能、高德红外产业园、智慧农业物流园、东湖高新生物医药智慧园区等一批专家人才领衔项目落地襄城。

  湖北荆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襄城区积极指导下,企业对接了中南民族大学胡小强教授及湖北文理学院吴玉峰教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共同打造了中南民族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襄阳市首个化工行业海智工作站及襄阳市首个校企“双聘教授”工作站。人才、平台双赋能为企业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多项产品填补国家空白并远销59个国家和地区,营业年收入超10亿元。

  人才创新平台是企业借智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襄城区围绕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平台,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大学校区、园区、社区的“三区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成功获批“科创湖北”全市唯一试点。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特种电机及电源系统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湖北台基半导体公司与湖北文理学院合作共建“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先进技术研究院”……襄城区先后建成创新平台4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柔性引进众多高校专家人才,实现企才“双向奔赴”,2022年技术合同登记总金额达2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6.8亿元。

  人才竞争,短期看投入,中期看政策,长期看环境。襄城区在襄阳市“1+7”人才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襄城区深入推进“卧龙人才”项目 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高地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系列优才惠才支持办法。先后举办“双创资源进襄城”“企业融资需求协调会”“襄城区人才夜校”等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指导、送服务,累计助力15家重点企业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共获资助1100万元。成功举办首个“政企早餐会”,与企业人才面对面,及时高效解决人才工作、生活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2022年,为全区各类人才兑现落实补贴761万元,3306人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襄城就业创业,相关工作任务完成比例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