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算不算 “分水岭”?避免成绩下滑,首先做好3件事
对于大多数家小学长而言,普遍都会比较关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确实是小学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一个分水岭。一旦在这个阶段出现成绩下降,尤其是数学成绩下降,后期高年级往往会比较吃力,这就是被广大家长和老师称之为的三年级现象。
一些很有经验的数学老师也往往会在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就跟家长们介绍一些比较有用的经验,你死了提醒,家长们注意,避免孩子出现三年级现象。
老师们的经验总结起来说,无非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或者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高年级的要求。
1.准备错题本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题。准备一个比较好的错题本及时收集这些错题是小学低年级需要养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老师在评讲作业错题尤其是各种单元测试错题的时候,往往是会进行归纳总结,将某一类型的题目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思路和办法都详细的告诉孩子们的。而错题本就是记录这些思路方法以及经验的秘密空间。
错题本更大的意义是在后期总复习的时候,能成为整个学期孩子知识查缺补漏的指南针。只要掌握了这些平成中的疏勒国错误,考试的数学成绩一定不会差。
2.准备计算册
计算是数学最基本的基础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
而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老师或者是家长都发现越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孩子们越是容易出错。有些家长或者孩子把它归结于粗心大意,但是从根本上说,这就是因为孩子的计算能力不过关。
计算能力其实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需要孩子通过平常的足够的训练量来支撑。因此,在低年级准备相应的计算测试并保持一定频率的计算训练,是帮助孩子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3.注重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数学基本的原理和最简单的公理比较多,需要孩子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自己谁会归纳和整理。
这种归纳和整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这有助于孩子掌握数学的总体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基础。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对学习资料的归纳和整理,这也是一种查缺补漏的重要习惯,同时也是数学中归类思维具体的应用。
当然,无论是对于小学哪个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学习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兴趣作为支撑的。而孩子们的兴趣往往需要通过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以引导。
比如在数学学习上低年级的就可以给孩子看数学秘密和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这两本比较有趣的数学科普读物。
在这两本书中,通过大量有趣的现象来引发出一些数学问题和概念,而且还配备了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漫画以及卡通画等形式。语言也不是课本式的说教,而是风趣幽默的童言童语,许多看过的孩子往往爱不释手。
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数学兴趣,更重要的是也渐渐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另外一本数学花园则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语言在保持风趣幽默的同时增加了一些正式感,比较符合高年级小学生想获得认可的自我心理。这一本书中涉及到的知识则更为广泛,不但涵盖了空间,甚至还有涉及到了几何以及代数等初中的内容,当然都是以孩子们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的。
学习是一个需要获得肯定的过程,许多原本对数学兴趣不大的孩子在读了这些书之后,成绩不但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上也更胜一筹,这种通过自我学习获得的成就感怎么能不使孩子的学习更优秀?
举报/反馈